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任何社会,经济制度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所有制或产权制度;
二是收入分配制度;
三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毫不动摇地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多种形式,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成分。
是否存在雇佣劳动关系是区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一个关键。
外资经济目前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等具体形式。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一种经济形式。
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尽所能,
二是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
私营企业主获得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作为管理者获得的劳动报酬,但是大部分收入是根据投入的资本获得的投资报酬。
居民个人通过持有股票、债券和房产等资产而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资产分配,或者叫财产性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将经济资源有效地分配到社会生产不同部门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首要任务。
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既没有纯粹的市场调节,又没有纯粹的政府调节,总是不同程度的或者不同方式的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相结合进行资源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种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是社会经济资源主要是由市场配置,而不是由政府配置或政府的计划配置;
二是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政府制定。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就是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影响需求、供给的基本因素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个人收入;产品价格;替代品的价格;互补品的价格;预期;其他。
(2)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的变动
(1)需求变动:
由于价格以外的因素(如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消费者收入增加、偏好增强、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导致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2)供给变动
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最高限价和保护价格
最高限价
保护价格(最低限价、支持价格)
目的
保护买方利益: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生产者的成本
保护卖方利益: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或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均衡价格
低于均衡价格
超过均衡价格
供求关系
供不应求,供应短缺(少)
供过于求,生产过剩(多)
后果
(1)严重买方排队现象。
(2)黑市交易和黑市高价。
(3)生产者变相涨价
(1)严重卖方排队现象。
(2)黑市和黑市低价。
(3)生产者变相降价
政府应对措施
强有力的行政措施或分配措施(配给制)
(2)只宜短期或局部地区实行,不应长期化
(1)建立政府的收购和储备系统。
(2)宜在粮食等少数农产品上实行
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
Ed>1,富有弹性,销售收入与价格变动呈反方向变动,适合薄利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