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最新房产新政细则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市场“因城施策”的管理要求,继续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的住房市场体系,深化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关于2017年最新房产新政细则。

一、建立联席会议

二、加大住房用地供应力度

加快住房用地出让前期工作,增加商品住房用地供应,提高商品住房用地的中小套型比例,中心城区不低于70%,郊区不低于60%(供需矛盾突出的郊区,供应比例提高到70%)。

三、从严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提高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的年限,将自购房之日起计算的前3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

企业购买的商品住房再次上市交易,需满3年及以上,若其交易对象为个人,按照本市限购政策执行。

四、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50%;对拥有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非普通自住房的,首付款比例不低于70%。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购房人首付款的核查,购房人在申请贷款时,应承诺首付款为自有资金,如违反承诺,则作为失信行为信息纳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五、强化市场监管和开展执法检查

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防止捂盘惜售。进一步加强交易管理,将住房限购审核从房产登记环节前置至交易备案环节。规范房产中介行为,强化房产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网上签约管理。建立二手房交易资金第三方监管制度。加强房屋抵押管理、房屋租赁管理和房屋产权管理。

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从事首付贷、过桥贷及自我融资、自我担保、设立资金池等场外配资金融业务。对各类非正规金融机构为房产交易提供各种形式金融业务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六、推进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

统筹做好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措和运营管理工作,健全分配供应、租后管理、到期退出等各项机制。为扩大符合政策的住房困难群体受益面,支持公共租赁住房运营机构通过代理经租方式,筹集公共租赁住房房源;支持区县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组织市场机构代理经租社会闲置存量住房向符合公共租赁住房准入条件的对象供应。

七、多渠道筹措人才公寓住房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支持科技企业引进人才,加快建设人才公寓。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项目配建不少于5%保障性住房政策。其中,外环以内配建房源一律作为公共租赁住房使用,不得上市转让,只租不售;产业类工业用地配套建设租赁房等生活服务设施的,其建筑面积占项目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从7%提高到不超过15%;利用轨道交通场站“上盖”,配建人才公寓(公共租赁住房);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自建人才公寓(单位租赁房),向职工出租。

八、搞好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建设、供应和供后管理

九、加快推进旧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房屋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积极开展郊区城镇旧区改造。加快推进旧住房综合改造,提升旧住房安全性能和使用功能。加快在拆基地收尾平地和出让的进度,继续推进旧区改造征收安置房建设,全力确保房源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所需土地的供应。

第一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房产税在下列地区征收:

一、城市按市行政区域(含郊区)的区域范围;

二、县城按县城镇行政区域(含镇郊)的区域范围;

三、建制镇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范围,不包括所辖的行政村;

四、工矿区指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非农业人口达二千人以上,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工矿区。开征房产税的工矿区须经省税务局批准。

第三条房产税由产权所有人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属于全民所有的,由经营管理的单位缴纳。产权出典纠纷未解决的,由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缴纳。

前款列举的产权所有人、经营管理单位、承典人、房产代管人或者使用人,统称为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大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力度。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2016年全市新启动改造500万平方米,其中城镇危旧房改造300万平方米,城中村等集体土地房屋改造200万平方米。

二、促进住房信贷政策落实。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各项房地产信贷政策,提高审批效率,满足居民合理的住房按揭贷款需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对拥有1套住房且相应购房贷款未结清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申请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30%。

四、落实房产交易税收优惠和购(租)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23号),促进房地产交易和消费。

调整完善我市购房补贴政策,将《关于做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甬财政发[2015]671号)明确的补贴政策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对其中购买商业、办公用房购房补贴的比例调整为80%。加快购房补贴发放,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在购房户缴纳税费时一并办理购房补贴手续。

五、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推进以满足新市民住房需求为主的住房体制改革,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应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具体政策措施。各地可以适当调整购房落户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购房。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村居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保险,提高对农民等群体进城购房的金融服务水平。

六、降低住房保障门槛。结合新型城镇化、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农业转移人口、新就业大学毕业生和稳定就业的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在充分使用原有房源基础上,实行住房保障货币化补贴制度。2016年全市新增住房保障4000户以上。

八、加快非住宅楼盘消化。各地要对辖区内的商业办公楼盘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和组织企业制定营销策略。要加大招商力度,鼓励引进的企业通过市场解决商业、办公及配套用房。要搭建专业化的商业办公用房供需平台,畅通供求信息。

取消公寓式(酒店式)办公用房销售对象仅限于企业法人的限制。

九、完善房地产项目配套。新出让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应优先安排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开发建设条件相对成熟的区块。要采取落实配套资金、提前列入计划以及就近依托等办法,完善房地产在建项目或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对已建成的楼盘要组织清理,完善包括停车、公共服务等设施配套,提升楼盘品质和管理水平。

调整村集体发展留用地使用处置方式,鼓励以货币回购或通过购置实物安置等方式落实村集体发展留用地指标。

十一、引导优化产品结构。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顺应市场需求,努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对于尚未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不改变用地性质、容积率等必要规划条件和土地出让约定前提下,允许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类型、住房户型做出调整。

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或在建房地产用地规模过大的县(市)区,可根据市场状况,研究制订未开发房地产用地的用途转换方案,通过依法调整土地用途、规划条件,引导未开发房地产用地转型利用,用于国家支持的新兴产业、养老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项目用途的开发建设。

积极帮助困难企业解决发展难题。要落实国家税收减免政策,加大对出现滞销且资金困难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帮扶。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支持。通过举办房展会或到外地办展等形式,帮助企业加强楼盘推广。加大停工楼盘处置力度,助推早日复工。

THE END
1.事关买房!今起实施今起实施 根据 《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自2024年12月1日起 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力度加大 享受契税新政,需要提供哪些资料? 注意哪些事项? ↓↓↓ 调整后的住房交易环节契税优惠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NzU1Njg4OQ==&mid=2247727620&idx=1&sn=4576b2303aa7f5da5aeeec2ca39f27c5&chksm=e9fccabad39bcf0474f88bdd7910393dc589d65ac43ec33df269f28c974c8f488f61f7ce7a81&scene=27
2.省城三套及以上住房仍按3%缴税契税新政已开始实施 省城三套及以上住房仍按3%缴税 山西晚报讯(记者 柴旭晖)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房地产市场税收新政自2024年12月1日起开始执行,将享受1%低税率的面积标准由90平方米提高到140平方米。目前,http://news.sxrb.com/GB/314061/10255066.html
3.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细则:修订间差异1986年12月4日 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细则 晋政发〔1986〕95号 1986年10月1日 执行 2017年11月2日 山西省地方税务局 山西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全省税务系统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服经济转型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晋地税发〔2017〕118号 2017年11月2日 条款修改 将房产计税余值的扣除标准由http://www.fusiontax.cn/index.php/%E7%89%B9%E6%AE%8A:%E7%A7%BB%E5%8A%A8%E7%89%88%E5%B7%AE%E5%BC%82/42438
4.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17政策解读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根据2017最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的细则内容。 2、房产税在不同的地区内的征收情况如:大城市中则是按市行政着块区域以及包括郊区区域范围,而县城则是按县城镇行政区域包含镇郊区域范围。建制镇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范围,不包 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非农业https://www.110ask.com/zhengce/13255661439035655405.html
5.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做了哪些新的调整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房产税在下列地区征收:一、https://m.to8to.com/ask/k629373.html
6.对宁夏公布房产税实施细则最中肯的解读日记我觉得这两种解读,都有失偏颇。 因此,本文来解读一下,宁夏公布这个细则到底意味着什么。 首先,看看宁夏官方的说法。宁夏官方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房产税实施细则这东西1987年就有了,是在《中国房产税暂行条例》(1986)基础上制定的,目前对个人非营业用房产仍然免税。 https://m.douban.com/note/642390690/
7.2015上海房产税实施细则2015上海房产税实施细则第1篇:上海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的暂行办法为进一步完善房产税制度,合理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正确引导住房消费,有效配置房地产资源,根据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市政府决定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一、试点范围试点范围为本市行政区域。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1838741698
8.2017建筑法实施细则有哪些?2017-06-10 18:26 最新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房产税在下列地区征收: 一、城市按市行政区域(含郊区)的区域范围; 二、县城按县城镇行政区域(含镇郊)的区域范围; 三、建制镇按镇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区范围,不包括所辖的行政村; https://m.shejiben.com/ask/wenda/730329.html
9.房产税实施细则范例6篇一、属于地、州、市范围内全面性的减税和免税,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房产税实施细则范文2 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内容全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做好建筑防水卷材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工业https://www.baywatch.cn/haowen/98278.html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7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农业税、牧业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管理暂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执行的通知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40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 http://www.taxtai.com/h5/law/morerelated/id/5422/tid/22
11.居住证暂行条例最新解读,居住证怎么办理我国审议通过了《居住证暂行条例》,条例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各地已发放的居住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下面小编将为大家解读最新居住证暂行条例,那么居住证暂行条例实施后,居住证该怎么办理呢? 居住证暂行条例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https://mip.66law.cn/topic2012/jzzzxtljd/
12.“甲供材料”涉税问题的分析和建议(通用5篇)《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不含装饰劳务)的,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另外《成都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营业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补充意见的通知》(成地税发[1994]第39号)规定:不论建安企业实行双包或单包,均应按照工程造价(直接费、间接费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53pyn4j.html
13.税实施办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房产税实施细则》的通知2.宁夏回族自治区房产税实施细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0月12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区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包括https://law.esnai.com/view/183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