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税率提升免税面积重庆调整房产税政策有助“促需求”

“此次重庆对房产税征收可谓是全方位调整,税率、免税面积、计税依据等都进行了全面收缩。”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如是说。

1月24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官网公布《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在计税依据、税率、免税面积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

全方位优化调整房产税征收政策

此次重庆房产税征收调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点:一是自2024年1月1日起,将重庆个人住房房产税应税住房的计税依据由“房产交易价”调整为“房产交易价的70%”;二是将不同交易价格区间独栋商品住宅和高档住房对应执行的0.5%、1%、1.2%三档税率,调整为统一的0.5%一档税率;三是将试点以来新购独栋商品住宅、高档住房的家庭免税面积由100平方米调整为180平方米。

比如,重庆市民张某持有2017年在九龙坡区购买的家庭首套应税独栋商品住宅,当年已办理不动产权证,建筑面积170平方米,交易价323万元,原税率0.5%。政策调整前2023年应纳税额=应税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交易单价×税率,即(170-100)×(3230000÷170)×0.5%=6650元。政策调整后,应纳税额=应税建筑面积×建筑面积交易单价×70%×税率,因其面积未超过180平方米,无需缴纳房产税。

李宇嘉表示:“重庆是我国首批房产税试点城市。重庆对高档住宅征收房产税,无论是作为房地产长效机制、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或者改变地方土地财政等,还是作为平衡和调节房地产导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等,房地产税被市场和学术界寄予厚望。这并不是一个逆风向行事的短期之举,可以说取消就取消。所以,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之际,重庆对房产税进行了优化和调整。”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点评称:“首先,从新政定位及影响来看,重庆本次优化调整房产税征收政策是明显的松绑动作,释放了强烈的利好信号。其中,降低房产税征收税率,对于购房者而言无疑是一利好举措,实实在在地降低了购房成本,减负效果明显,利好住房需求释放;与此同时,高档住房免征提至180平方米,意味着将有大批房源进入免征行列,调动改善群体购房需求已然成为重要趋势之一。”

“家庭免税面积由100平方米调整为180平方米,这是一个关键点。”李宇嘉进一步阐述:“2023年,重庆市销售的新房平均每套的面积为110平方米,意味着改善型或大户型销售比较多,这是各地的共性,大户型或高档住宅是新房的主力。当市场对房价预期不再乐观,甚至预期下跌,这时,针对高档住宅的房产税,就成了阻碍新房市场的阻碍,所以也是这次调整的原因。”

去年重庆楼市呈现“供销两弱”态势

“对政策出台背景进行探究,成交端仍有较大上升空间以及市场情绪暂未出现好转,或是重庆政策松绑的重要出发点。”关荣雪表示:“市场需求及情绪改善局势暂不明朗,继续‘促需求’对于重庆来说仍是重要任务之一。”

回顾2023年重庆楼市,虽然相比于2022年已经明显企稳,但是仍然呈现出供销两弱的趋势。据重庆锐理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中心城区商品房供销规模均创新低,其中全年商品房供应1156万平方米,同比下跌4%;成交1293万平方米,同比下跌2%。尽管均价同比上涨4%至9428元/平方米,但仍处于万元以下低位水平。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去年12月份,重庆新房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6%,同比上涨2.2%。

另据重庆锐理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二手房销售10.7万套,同比下滑3%;均价12074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全年新增二手房挂牌超30万套,累计挂牌存量超20万套。“重庆二手房市场已进入买方市场周期,二手房供应激增造成市场流动性下降,二手房‘越卖越多’,价格涨幅同步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23年12月份,重庆市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5.5%,其中环比已连续8个月下降,同比降幅也有所扩大。

对于二手房的降价,业主小吴深有体会:“我在两江新区投资有两套房,都还是学区房,一套2022年的时候挂牌280万,2023年调低到248万,买方还让我降;另一套去年从150万调低到140万,也还没卖出去。”

从二手挂牌价来看,据贝壳研究院重庆分院数据,2023年重庆二手房新增挂牌价14277元/平方米,同比下跌2.9%,其中库存房源单价为13996元/平方米,同比下跌6.2%;涨价房源占比仅4.7%,同比下跌17.7%。

“业主和客户的议价空间分别有2.7%和1.2%的增长,可议价空间加大。”贝壳研究院重庆分院指出,目前来看,大多数成交房源都是在挂牌价的基础上打了折的,只有少数房源会高溢价或以挂牌价成交。

“重庆二手房成交以价换量,楼市目前处于信心恢复期。”贝壳研究院重庆分院分析指出,“预计2024年住房消费将继续逐步向存量市场转型,二手房延续去年态势,成交量稳中有升。”

此外,中指研究院重庆分院研究主管戴小红表示,尽管2023年重庆中心城区商品住宅市场量价整体保持平稳,但与2021年成交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购房者预期未出现明显转向。近年来,重庆新房市场持续向改善型需求转变,新政适应市场形势,有助于更好地满足改善型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THE END
1.房产税征收政策解读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目前,上海市、重庆市已经开展房产税征收试点。征收模式如下 上海:征收对象: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且属于该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和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购的住房。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60平方米以下可暂免征http://www.803.com.cn/app_cjxxb/2013-11/21/content_99489047.html
2.房产税征收方式及相关政策解析房产税征收方式及相关政策解析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房产税的征收方式每年都有,但具体情况因地区而异。纳税人可以选择去税务部门直接缴纳,也可以通过网上申报缴纳,还可以使用相关软件进行缴纳。https://www.jiwu.com/baike/113715.html
3.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政策解读2024年1月21日,重庆市政府出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重庆市关于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暂行办法〉和〈重庆市个人住房房产税征收管理实施细则〉的决定》(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367号,以下简称《决定》)。为便于社会公众广泛知晓《决定》内容,现对相关政策作如下解读。 http://www.cq.gov.cn/zwgk/zfxxgkml/zcjd_120614/bmjd/202401/t20240124_12859496.html
4.2022年上海最新买房政策!限购+贷款+交易流程+赠与+继承+新房积分上海房产税征收对象 1、非上海居民新购住房; 2、上海居民新购且属于二套以上的住房(包括新购的二手存量住房和新建商品住房)。 1 套房200平要征收房产税吗? 根据房产税征收政策,是对本地居民家庭第二套及第二套以上的住房才征收房产税的,套住房并不征收房产税,和面积无关。 https://sh.news.fang.com/open/42952836.html
5.2022房产税最新政策政策解读2022房产税最新政策具体如下: 1、按房价计算征税,是在原房屋产值减去10%至30%之后,再按一定比例征收房产税; 2、由地租物业征税,是一种房屋出租的情况,征收房产税就是将房产的价值减去10%-30%来征收房产税; 3、房地产税金的计算,按房屋原有产权价值计算,是指房产税缴纳费用,是房屋原有产值减去10%或30%后,按https://www.110ask.com/zhengce/6635785586181342289.html
6.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产税有关减免税政策的通知(通用12篇)废止第十八条关于对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的房产“可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定期限内暂免征收房产税”和第二十条“企业停产、撤销后,对他们原有的房产闲置不用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批准可暂不征收房产税”的规定。 关于房产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暂行规定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e7o10.html
7.中国房产税最新政策土巴兔装修问答平台为网友提供各种中国房产税最新政策问题解答.土巴兔装修问答汇聚海量业主的装修经验和智慧,迅速为业主解决中国房产税最新政策的困惑https://www.to8to.com/ask/search/225244
8.2022年房产税新政策出台:附试点城市名单推出时间税率征收标准2022年房产税新政策即将出台,12月27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在总结2021年财政工作时称,要做好房地产税试点准备工作。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房地产税试点城市名单、推出时间、税率征收标准等相关问题资讯,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来源官网截图) https://cq.loupan.com/html/news/202112/4841475.html
9.最新房地产税收政策(房屋税收新政策2023年)一、2020新房产税政策 房产税的征收对象为产权人。征收标准分为两类,一类为房产原值乘以(10%-30%)*(1.2%的税率)。另一种为房产出租征收税,计算公式为房产租金收入*(12%的税率);营业税税率为5.6%,主要针对不动产的单位或个人征收的,不动产在五年以上即可减免;契税由买方缴纳,当所有权发生变化需要征收,按照房产http://www.cnqbw.cn/article/3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