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新二手房交易税费及过户费流程详解

买房子要交哪些税又会产生哪些费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哈尔滨买房,动辄上百万,税费的缴纳在购买房产时占有相当的比重,在购房前适当了解购房税费常识,不仅利于合理规划财产、做好购房预算,还可避免还因税费问题和开发商产生摩擦。

1、契税(买方支付)

自2010年10月1日起执行的契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对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唯一住房的,减半征收契税。对个人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且该住房属于家庭唯一住房的,减按1%税率征收契税。

一般情况下,一次购房90平米以下按1%税率征收,90-144平米1.5%,144平米以上3%;二次购房都是3%,不分面积。

2、营业税(买方支付)

此项营业税由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销售营业税组成,征收税率为5.6%。

个人购买超过5年(含5年)的普通住宅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3、个税(买方支付)

核定征收方式: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税价格×1%(或1.5%、3%),我市个人住房转让个人所得税核定征收率标准为:普通住房1%,非普通住房或非住宅类房产为1.5%,拍卖房产为3%。

对于个人转让自用5年以上、并且是家庭唯一住宅,免征个人所得税。

4、印花税(买卖双方各0.05%)

印花税是针对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所收的一类税费。

对于购房者而言,印花税的税率是0.05%,即购房者应纳税额为计税价格×0.05%的数值,印花税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缴纳完税的方式。

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印花税。

二级转移登记只收取买方0.05%的印花税。

5、土地增值税:

个人转让非住宅类房产的”核定征收方式“由登记中心代征,其他均由纳税人自行到房地产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缴纳或办理核实手续后由登记中心代征。

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核定征收方式:应纳土地增值税额=计税价格×核定征收率。我市土地增值税核定征收标准:商铺、写字楼、酒店为10%,其他非住宅类房产为5%。

6、登记费

其收费标准分为住房与非住房。个人住房登记收费标准为每件80元;非住房房屋登记收费标准为每件550元。房屋登记收费标准中包含《房屋所有权证》工本费和《土地使用权证》工本费。

7、房地产交易手续费

新建商品房的房产交易手续费按照3元/平方米收取,由转让方承担。

经济适用房的房地产交易手续费减半收取,由买方承担。

其他情况的房地产交易手续费按照6元/平方米收取,由交易双方各承担50%。

8、佣金

成交价*3%,交易双方各付一半。

9、贴花:5元/套

如果购房时需要按揭,还要发生以下费用:

10、评估费

评估价格100万以下部分收取评估结果的0.5%,以上部分0.25%。

11、抵押登记费

个人住房登记收费标准为每件80元;非住房房屋登记收费标准为每件550元

12、委托公证费

如果购房需要办理公证,那么则要交纳一定比例的公证费,公证费的标准一般为300元/二本公证书,另外每加一本收20元。

如果需要赎楼,还会产生如下费用:

13、赎楼担保费

费用计算——业主欠款×1%。期限为3个月,最低收费2000元,龙岗区、宝安区、光明新区、龙华新区、坪山新区及大鹏新区设手续费300元。

14、赎楼罚息

不同银行的收取方式不一样,一般按欠款金额的0.5%收取

15、赎楼短期借款利息

一般1个月赎楼短期借款利息≈欠款金额×1

如若买卖方涉外,还会产生如下费用:

16、买卖合同公证费

由公证机关向涉外方收取,征收标准:

过户价×0.003%(过户价<50万)

过户价×0.0025+250(50万<过户价≤500万)

过户价×0.002+2750(500万<过户价≤1000万)

17、抵押合同公证费

买方涉外并需要贷款时,由公证处向涉外方收取的服务费。

一.住宅产证面积【144平米以下】房屋的过户税费:

营业税产证发证日期未满五年成交价*5.6%

产证发证日期满五年无

个人所得税成交价*1%

土地收益金单位房改房成交价*1%

安居房成交价*2%

可上市交易的经济适用房成交价*15%

商品房无

契税产证面积90平米以下成交价*1%(首套房)

90平米(含)—144平米之间成交价*1.5%(首套房)

二套房不计上述面积区分成交价*3%

交易服付费产证面积*6元

产权登记费80元件

抵押登记费80元件(贷款购房缴纳)

受赠房、继承房的交易过户税费非上述计税方式。

二.产证面积【144平米(含)以上】房屋的过户税费:

产证发证日期满五年(成交价—上次成交价)*5.6%

契税成交价*3%

交易服付费产证面积*10元

三.非住宅房屋,如车位、写字楼、商铺、商住等产权性质过户的税种税目税率与上述住宅不同。

责任编辑:linquanxiu

上一篇

颐品雅居[呼兰]

7999元/㎡

保利天悦[道里]

12000元/㎡

新松·未来ONE[香坊]

9900元/㎡

汇龙·花溪半岛[道外]

8588元/㎡

团购报名

林达英冠乐创城|创新园区,学府环绕,启幕冰城

新松璟樾宸光|低密洋房,教育高地,哈尔滨品质

单价8000-10000的性价比楼盘有哪些?强烈推荐

哈尔滨新房麦硕禮城交通配套怎样?细致解读项

哈尔滨买房澜悦尚府绿化率是多少?容积率高

松北的房子银河·壹号首府地理位置怎么样?

好房盘点2024年新楼盘华润置地·中海·九里

单价10000以上的性价比楼盘排行,这些好房不

东方庭园|学府环伺,交通便利,尽享低密宜居新

林达英冠乐创城|创新园区,学府环绕,启幕冰城人居典范!

2024-12-0613:37:22

新松璟樾宸光|低密洋房,教育高地,哈尔滨品质住宅新篇章!

THE END
1.二手房过户交易税费及流程详解二手房过户交易税费及流程详解 一、增值税 根据相关规定,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5年的非普通住宅按照全额征收增值税,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非普通住宅或者转让出售购买时间不足5年的普通住宅按照两次交易差价征收增值税,转让出售购买时间超过5年的普通住宅免征增值税。 https://www.jiwu.com/baike/120662.html
2.二手房过户流程及费用是什么在购房者看好合适的二手房之后就可以与卖方签合同交钱了。2、交税过户。在双方对房屋的交易细节没有异议之后,交易双方就可以办理过户手续了。3、领取新产权证。在产权变更登记完成之后,房地产交易管理部门会给买方一个房屋所有权证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购房者凭借这个单子就可以领取房屋所有权证了。 https://mip.64365.com/zs/1241946.aspx
3.二手房买卖过户税费由谁承担,二手房过户流程是什么二手房过户费一般都是由买卖双方当事人共同承担,购房的承担其自身的购房交易的税费,卖房的承担其自身通过出售房屋所得收益应缴纳的税费。二手房过户流程是订立买卖合同,管理部门需要根据产权性质和购买对象资料进行审核,买卖双方办理完买卖过户手续后需要缴纳税费。 https://www.fljg.com/zhishi/710609.html
4.二手房无房产证交易流程是什么?二手房税费怎么算?二手房税费怎么算? [摘要]如今很多人都会选择买二手房了,因为二手房的价格更低,相对而言更是方便一些,但是二手房交易起来需要办理过户是后续,这个时候,如果你碰到了没有房产证的房子,是不能顺利办理二手房过户交易手续的。那么接下来说一说二手房无房产证交易流程是什么?https://zhishi.fang.com/xf/qg_563115.html
5.二手房怎么买卖买卖过户的最新流程律师普法二手房交易过户流程:1、签订买卖协议:房地产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签署买卖协议。买方支付定金给卖方(由经纪方托管),卖方交付房产证给经纪方。2、查档:经纪方带房产证,落实产权状况,查档取回查档记录。3、转https://www.110ask.com/tuwen/15566175101941318503.html
6.二手房交易流程详细步骤二手房要交多少税费二手房交易相对要比新房麻烦一些,并且,二手房交易需要缴纳的税费种类较多,具体金额取决于房屋的性质、购买者的情况、所在地区的政策等因素。下面小编将为你详细介绍二手房交易流程详细步骤,二手房要交多少税费,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二手房交易流程详细步骤 https://www.qizuang.com/gonglue/fangchan/146350.html
7.二手房过户交易税费要多少税费新政在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除外)实施,无论是买房还是卖房,税费都可有新的优惠。对购房者来说,如果是购买144平方米的首套房或者二套房,契税比例由原来的3%降至1.5%;对出卖人来说,若果要出卖两年以上的房屋,可以免征营业税。 panying106 | 2024-11-03 19:36:15 2016年二手房过户交易税费如下:1、http://sjz.17house.com/shangpinfang/bbfe1cc4580022020441dd6b9303a3d0.html
8.个人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一件事一次办)办事指南1.现场办理流程 买卖双方到政务服务大厅或不动产登记办事大厅综合受理窗口,申请二手房转移登记及水电气联动过户 “一件事一次办”。 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河北省不动产登记 “一窗受理”平台,一次性收取所需全部材料,一次性录入全部信息,一次性生成电子化申请材料,自动分发住建、税务、不动产登记等部门。 https://www.hdyn.gov.cn/doc/2023/12/12/1128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