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应充分发挥财政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性、支柱性和保障性作用,将财税体制、财税制度、财税管理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反映国内外财税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与经验,促进财税理论研究交流,为财税实践提供工作借鉴,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组织全院师生编写《财税动态》,每月一期,具体包括财税热点、学术观点、国际财税等栏目。
本期导读
财税热点
1、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服务消费快速增长
2、中美经济工作组举行第三次会议
3、财政部印发通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数据资产管理
4、财政部等两部门修订印发了《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办法》
5、国家税务总局发文修订部分税务执法文书
学术观点
1、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
2、促就业与稳增长:养老保险缴费率的视角
3、20世纪80年代中国财政学的发展
4、平台企业数据资产所得纳入应税所得的制度困境、克服进路及其制度建构
5、税制改革、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兼论改革协同作用
6、对企业主征税是否会影响员工?来自最高边际税率变化的证据
7、区域性企业补贴的溢出、效率和公平效应
8、药品采购中的竞争性投标:来自中国的证据
国际财税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世界经济展望(2024年1月版)》
2、不同国际组织协调全球碳定价政策立场
3、部分经济体1月财税政策摘编
专家观点
1、只有跳出财政才能更好地认知财政风险
2、2024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八大支柱
3、税制改革、营商环境与市场活力:兼论改革协同作用
中财财税
1、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治理效应:以税务部门微博为例
2、未预期的环境污染:税收征管的跨部门溢出效应研究
3、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税制优化研究
4、税收: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稳定鳍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印发了《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办法》明确,保护资金是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支持、纳入国家文物保护有关规划,并由地方组织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促进文物事业发展的转移支付资金。保护资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规划先行、突出重点、中央补助、分级负责、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加强监督的原则。保护资金实行因素法与项目法相结合的分配方式,适当向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文物资源密集区倾斜,向革命文物等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重点支持方向倾斜。保护资金的补助范围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省级及省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考古可移动文物保护、财政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其他项目。保护资金政策实施期限为五年,具体为2024到2028年。
2024年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部分税务执法文书的公告》指出:为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相衔接,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国家税务总局修订了部分税务执法文书。《公告》发布了修改后的7个税务执法文书,重点修改了以下内容:一是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实行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删除《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社会保险费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文书告知事项中“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有关表述。二是根据行政复议法对当场作出的行政处罚实行行政复议前置的规定,调整强制执行文书的适用范围。对税务行政处罚决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区分当场作出处罚决定和其他处罚决定两种情形分别表述。三是根据行政复议法调整税务执法文书援引条款的序号。
1、共同富裕目标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基于广义国民收入的分析
(参考资料:杨志勇.20世纪80年代中国财政学的发展[J].财政研究,2023(11):3-14.)
关于对企业主征税的争论通常聚焦在这些税收的分配效应上,特别是它们对工人的影响程度。本文利用从美国税收行政记录中创建的业主-公司-工人数据集,分析了企业主面临的最高边际税率增加如何影响其员工的收入。使用面板双重差分方法比较了具有相似特征但业主面临不同程度的税收增加的企业中工人的收入变化。估计发现,每新增加一美元的企业所得税负中,有11-18美分被转嫁到了员工的收入中,税收增加并没有引起就业的变化。这意味着上述反应通常与收入增长的减少有关,而不是劳动力组成的变化。
2019年,中国在九个省份推出了一个竞争性投标计划,给定事先确定的采购数量由药企展开竞标。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在药品采购中引入竞争性投标对药品价格、消费者福利和政府支出的影响。利用双重差分设计,本文发现该计划将平均药品价格降低了47.4%,其中大多数中标的是仿制药,价格降低了75.0%。本文建立了一个量化均衡模型来定量评估竞争性投标的福利效应,重点刻画价格降低与潜在选择扭曲之间的权衡取舍,发现如果政策制定者认为消费者应该同样重视品牌和生物等效性仿制药,竞争性投标将增加消费者福利,因为它显著降低了药品价格并驱使消费者少购买昂贵的品牌药品。该计划还将政府在保险方面的支出减少了19.8%。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IMF希望世贸组织、世界银行等全球性机构按照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立一些不同的碳定价基准,确保富裕国家支付更多,中低收入国家支付更少。理想情况下,基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最低价格标准应该在每吨二氧化碳25-75美元之间。据IMF测算,如果所有国家同时实施这一最低标准,世界将实现《巴黎协定》确立的减排目标。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ECD认为各国需要提高碳排放价格,并提出两点依据,一是如果将化石燃料补贴计算在内,碳定价并没有对碳排放产生积极影响;二是几乎60%的碳排放价格为零或负值,有净正价格的国家也需要提高碳排放价格,因为目前的价格还不足以达到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要求。
(4)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UNCTAD认为理想的碳定价全球体系,应考虑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及其历史排放活动。
美国财政部、国内收入局和能源局发布2023年度低收入社区能源税收抵免的申请,截至2024年2月29日,这一税收抵免在现有的国内收入法典48节能源投资抵免的基础上,为给予低收入社区或部落进行太阳能或者风能的投资10%的额外抵免。
韩国《2023年税法修订案》自2024年1月1日起生效,其中重点税收政策包括:第一,将“支柱二”低税支付规则(UTPR)推迟至2025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二,2026年12月31日之前,开始在韩国工作的外国雇员可以适用19%的优惠统一税率,为期20年;第三,有资格获得税收抵免优惠的国家战略技术投资范围将扩大至包括:交通运输行业的五项技术和三项设施,如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电动汽车生产设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氢能行业的五项技术和五项设施,如电解水清洁制氢技术与设施。
俄罗斯2024年1月24日发布一项税法草案,提议对拥有三个以上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免征个人所得税,作为支持大家庭计划的一部分。
新加坡2024年预算法案的主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政策要点包括:第一,企业将会获得2024年度50%的企业所得税退税,雇佣至少一位当地雇员的企业还可获得至少2000加元的现金补贴,这两项优惠总体的上限不超过4万加元。第二,将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全球最低税的收入纳入规则和国内最低补足税。第三,引入新的可退还投资抵免,延续投资基金的税收激励政策等。第四,个人将获得2024年50%的个人所得税退税,上限不超过200加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研究员认为,风险预期对价格的决定作用日渐超出实体的供求关系。加息改变了市场的风险分配,从而影响了价格。2022年底美国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期的美国经济衰退并未到来,就是忽略了经济底层逻辑改变而产生的误判。由此可见,只有跳出财政,才能更好地认知财政风险。从实际操作来看,应科学权衡各类风险的公共化趋势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建议以风险为导向,加快调整政府债务结构、打通财政货币之间的隔离墙、快速截断通过资产负债表形成的风险链、清理包括地方政府拖欠在内的新“三角债”、实行“跟人走”的转移支付政策,促进人口城镇化,如此等等,并实施有效的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全面降低风险预期。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教授认为,2024年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八大支柱,一是库存周期触底回升,导致企业库存投资回补;二是企业盈利能力度过艰难期,盈利水平的渐进回升将产生系统性效应;三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全面回归,是2024年扩内需的坚实基础——3.5%左右的预算赤字、4万亿元左右的专项债、1万亿元的新增国债、PSL的重启,以及财政收入的改善;四是稳健货币政策的积极操作,将产生积极的配合效应;五是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持续实施,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的持续涌现,标志着新阶段的出现。六是改革年孕育了新信心和新效率;七是“十四五”重点工程加速推进,与新发展格局效应的初步形成;八是重点风险持续处置带来的稳定效应。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吕冰洋教授认为,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有五个方面的背景:经济下行压力、共同富裕目标、经济全球化、经济数字化、人口老龄化。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目标包括: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财税体制改革包括四方面制度改革:财政收入制度、财政支出制度、政府预算制度、政府间财政关系。总体来说,财税体制改革无小事,如果说,三十年前分税制改革为后来近二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制度基础,十年来财税体制一系列改革推动现代财政制度的构建和国家治理体系完善的话,那么,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也必将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挥巨大作用,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1、孙鲲鹏等在《世界经济》2024年第1期发表《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治理效应:以税务部门微博为例》
2、张明昂等在《经济学(季刊)》第24卷第1期发表《未预期的环境污染:税收征管的跨部门溢出效应研究》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张明昂副教授等基于企业税收调查数据和污染排放数据,利用断点回归考察政府提高征税强度如何影响企业的排污行为。研究发现,企业以超排污染的方式缓解税负上升带来的经营压力;随着税收优惠的落实和政府环境治理水平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的污染扩张行为受到有效遏制。
3、高萍等在《税务研究》2024年第1期发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绿色税制优化研究》
4、白彦锋等在《税务研究》2024年第2期发表《税收: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稳定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