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总目标,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优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产业需求,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数字经济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数字资源处理方法,熟悉数字经济运行规律,能够胜任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企业数字经济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
具体分解为以下5项分目标:
目标1: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修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与时俱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目标2: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具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敏感的伦理意识、良好的职业操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团结合作的品质以及高度的职业使命感;
目标3: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牢固掌握数字经济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数字资源处理方法。
目标4: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具备把握数字经济运行规律与改革实践的能力,对数字经济领域问题有较强的洞察力、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力,能够不断适应经济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需求。
三、毕业要求
1.道德规范
1.1[理想信念]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自觉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职业情怀
2.1[职业认同]具有朴素的报国情怀和正确的职业观,热爱从事的事业,认同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自觉加强自身修养,爱岗敬业,诚实劳动,能够在工作实践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2.2[基本素质]具有一定的人文底蕴、审美修养,辩证的科学思维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情感。
3.专业素养
深入理解和掌握所从事职业或领域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的知识体系。跟踪前沿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内的最新动态。具体要求如此下:
3.1[专业知识]系统掌握数字经济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数字资源处理方法;
3.2[专业发展]熟悉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熟悉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了解本专业的行业需求、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4.实践应用
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和实践等方式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将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知识和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具体要求如此下:
4.1[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具有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读等方面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够借助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等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创新发展
5.1[职业规划]了解数字经济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握数字经济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制定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规划,能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
5.2[反思创新]认识到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具有主动获取新知识、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和推动专业发展的态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质疑态度和批判反思精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6.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体验和团队协作精神。掌握各种沟通方法和技巧,具备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沟通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6.1[沟通交流]具备阅读理解、语言与文字表达、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与处理等沟通交流基本技能,能够就专业问题与业内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准确表达自己观点。能结合时政形势,在跨语言、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交流。
6.2[团队协作]理解学习共同体和工作团队的内涵和作用,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掌握团队协作技能,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人、团队成员、负责人等不同角色,团队协作和劳动实践中,与同伴共同学习成长。
表1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支撑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
修业年限:3至7年。
五、学分要求与学位授予
学分要求:学生须修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67学分,准予毕业。
学位授予:学生获得毕业资格且符合学校规定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政治经济学、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线性代数、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会计学
专业核心课程:数字经济概论、Python语言与数据分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挖掘与分析、网络经济学、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贸易学、数字金融、产业经济学
七、课程结构与学分构成
表2课程结构与学分构成
课程平台
课程类别
学分及比例(%)
学时及比例(%)
学分
合计
比例
学时
通识教育平台
公共必修
39
23.35%
648
26.15%
专业教育平台
专业必修
54
70
32.34%
41.92%
1002
1326
40.44%
53.51%
专业方向
16
9.58%
324
13.08%
素质能力拓展平台
公共选修
8
28
4.79%
16.77%
144
504
5.81%
20.34%
专业选修
20
11.98%
360
14.53%
实践教学平台
集中实践
25
30
14.97%
17.96%
第二课堂
5
2.99%
说明:实践教学总46学分,占专业总学分的比例为27.54%。其中,实验实践课程教学16学分,集中实践和第二课堂教学30学分。
八、课程平台教学计划
表3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公共必修课
程
思想政治理论
思想道德与法治
24310000001
3
42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4310000002
45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4310000003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431000000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24310000005
6
形势与政策
24310000006
64
1~8
外语基础
大学英语AI
24030000001
56
14
大学英语AII
24030000002
72
18
大学英语AIII
24030000003
36
体育与健康
大学体育I
24100000001
4
24
大学体育II
24100000002
32
大学体育III
24100000003
大学体育IV
24100000004
信息技术
大学计算机基础
24080000002
指导与服务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24440000001
大学生就业指导
24440000002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44400000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4450000001
劳动教育
大学生劳动教育
24340000001
424
224
说明:
1.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1为考试,2为考查。
2.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门课程以及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部分,仅计学分不计入总学时。
3.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平台课程已在其他类别课程中开设的,不再重复修读。
4.劳动教育实践环节依托第二课堂实施。
表4专业教育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
分
专业必修课程
管理学
24132010001
政治经济学
24132010002
高等数学I
24132010003
高等数学II
24132010004
微观经济学
24132010005
线性代数
24132010006
宏观经济学
2413201000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4132010008
统计学
24132010009
会计学
24132010010
Python语言与数据分析
24132010011
2.5
27
数字经济概论
24132010012
产业经济学
24132010013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24132010014
国际经济学
24132010015
网络经济学
24132010016
数据挖掘与分析
24132010017
数字化运营管理
24132010018
计量经济学
24132010019
939
63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
国际贸易方向
数字贸易学
24132031001
数字贸易实训
24132031002
1.5
数字金融
24132031003
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双语)
24132031004
经济地理学
24132031005
海关报关实务(双语)
24132031006
243
81
网络经济方向
网络经济综合实训
24132032001
网络短视频创作与运营
24132032002
网络媒体写作与传播
24132032003
网络经济商务案例分析
24132032004
跨境电商供应链
24132032005
大数据商务分析与应用
24132032006
表5素质能力拓展平台课程设置一览表
时
公共选修课程
须选修8学分,144学时。学生可选修学校提供的公共选修课程,也可选修网络课程。须选修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课程,取得1学分;须至少选修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中1门课程,取得1学分;须线下选修艺术导论、美术鉴赏、书法鉴赏、音乐鉴赏、舞蹈鉴赏、戏剧鉴赏、戏曲鉴赏、影视鉴赏8门课程中的任意1门,取得2学分。
专业选修课程
世界经济概论
24132011001
国际贸易地理
24132011002
商业大数据基础
24132011003
人工智能
24132011004
PS技能实训
24132011005
区块链管理及应用
24132011006
数字贸易实务
24132011007
网络经济运营管理
24132011008
网络网页设计与制作
24132011009
证券投资学
24132011010
证券期货实训
24132011011
大数据分析
24132011012
中级微观经济学
24132011013
Eviews软件应用
24132011014
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
24132011015
中级宏观经济学
24132011016
数据可视化
24132011017
专业英语
24132011018
国际经济合作
24132011019
数字化结算
24132011020
0.5
管理运筹学
24132011021
商务礼仪
24132011022
税收理论与实务
24132011023
经济政策分析专题
24132011024
办公软件技术
24132011025
EXCEL在数字经济中的应用
24132011026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24132011027
学生须选修本平台28学分,504学时。
表6实践教学平台设置一览表
理
论
实
践
周
数
集
中
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
24450041001
专业见习
24132041001
专业实习
24132041002
10
7
学年论文(设计)
24132041003
毕业论文(设计)
24132041004
ERP实训
24132041005
24460042001
学生须完成5学分。根据《周口师范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细则》,认定学分。
1.本平台只计学分不计学时。
2.第二课程学分包括创新实践(课外科技活动)1学分,劳动教育实践部分依托第二课堂开展,在通识教育平台计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