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家庭教育是作为父母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法律对此有明确的规定。我国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都对父母教育监护未成年子女做了全面和详细的规定。二是对子女教育过程中要采取必要的强制方法。未成年子女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和心理发展上还不成熟,不可能完全自觉地约束自己,常常会表现出任性甚至放纵自己的行为。说理教育不是万能的,那种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家长除了要认真耐心地做好思想教育外,还应适当配合以强制性方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四、家庭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五、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否则只会拔苗助长,违反规律。良好习惯、优秀品质、优异学习成绩都需要经过长期不懈地训练和培养。据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成年人培养一个新习惯约需要72天左右。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习惯需要反复抓、抓反复,不能想起来管一管,抓一抓,平时不管不抓;闲时管一管,抓一抓,忙时不闻不问;出了问题管一管,抓一抓,没有问题就放任自流。
六、家庭教育具有复杂性
家庭教育的复杂性源于人的复杂性和社会的复杂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与动物一样的自然性,还具有人类特有的社会性。人的复杂性表现为人的思想观念、人的要求欲望、人的性格个性等都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内容也具有复杂性,人的成长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在品德修养、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良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培养。另外,社会环境也是极其复杂的。社会风气、社会思潮和文化时刻在影响着孩子。未成年的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辨别是非能力较弱,抵制诱惑的能力差,易受经过各种新潮包装的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要教育孩子远离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远离网吧,远离不良媒体和不良书籍,远离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
七、家庭教育具有艰巨性
八、家庭教育要讲求实效性
一、教育孩子知恩感恩
从小教育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行及习惯养成教育。现在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缺少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培养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人都懂得的道理,但如果对孩子一味付出而不求回报,就有可能将孩子培养成只知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让孩子去了解生活,理解生活,这样会促使他们学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知恩感恩。
二、鼓励孩子多动手
作为家长,您是否觉得孩子太依赖大人呢早晨起来被子不叠,吃完了饭不刷碗筷,甚至上学忘了带学习用具还等着家人送去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在许多家庭都司空见惯。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动手的渴望,而家长大多不让孩子做,怕孩子累着,或怕孩子干不了,认为他们中心任务是学习,其他是次要的。殊不知在劳动中能培养技能,在劳动中能形成品格。我们要舍得让他们吃点苦、做点事,这样才能提高能力。父母包办代替越多,孩子_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三、督促孩子有效完成家庭作业
四、重视安全教育
在学校里,老师每天都会关照学生,反复强调,注意安全,校内外不做危险游戏,放学后要直接回家等等。作为家长也要重视安全教育,让孩子按时到校,放学路上不逗留、不玩耍,不要让孩子过早到校,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让孩子把零食、零钱、玩具带到学校,不吃生冷的或陌生人给的食品,注意食品卫生安全。此外,还要经常教育孩子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从小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思想。
五、注重交流与沟通
1.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要说到做到,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兑现
不少家长做不到这一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随便答应孩子,到时不兑现孩子可能忘了或是他也没办法;二是把自己的承诺与使孩子做某件事进行交易。这样做的后果是前者会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不断减少,后者助长孩子不讲道理的坏习惯。所以作为家长,对孩子的诺言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无论孩子提出的,还是家长主动提出的,家长在做决定前一定要慎重,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过分、自己是否能够办到,一旦答应了孩子,要尽量去兑现诺言,不能按时实现的要给孩子解释甚至道谦,要“言而有信”不能“轻诺寡信”。举个例子:有时家长一高兴对孩子说:“星期天带你去动物园”。到了星期天你一定要记住这件事;孩子喝药时说:“我把药喝了,你给我买VCD片”,我说:“喝药是给你治病,买VCD片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现在你必须喝药。”把握好“度”的同时,对于原则问题决不能让步。如果孩子生病时闹着吃冰糕、做作业时边看电视边做,这时家长一定要态度明确,只须给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做的就是无条件服从。
4.要做一个有心的家长,随时随地不忘教育孩子
孩子小,生活阅历、知识积累正在不断丰富,在大人眼里很平常的事,可能会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所以跟孩子在一起时,尤其是在户外,大自然的各种现象,风景都是孩子学习的好教材,家长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例如:冬天跟孩子外出,看到地上的雪有的结了冰,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有冰,中午冰融化了,就告诉孩子为什么冰变成了水,进而提问孩子夏天有冰吗?为什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得到冰?带侄女上西站,看到漂亮的路灯,我就启发她:“这个灯象什么?”孩子居然能说出六、七个答案来;在家里我们几个人做游戏每人轮流说一种方形(或圆形、蔬菜、水果),谁说不上就刮谁鼻子,当然,无论是游戏还是启发式教育不一定非有一个定式,只要作个有心人,我想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
【关键词】家长沟通策略
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则是幼儿园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桥梁。我们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教养不同,那么面对种种不同类型的家长,我们该如何入手才可以做到与家长的沟通无障碍呢?
首先,教师应该是倾听者。家园共育成功的经验证明,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教师成为家长亲密伙伴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与家长坦诚相待,才能使家长视教师为倾诉的对象,敢在教师面前讲真话,并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次,教师要肯定家长已经付出的努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出现误区是正常的。教师不要操之过急,不要总是盯着家长的教育误区说事,这样只会令家长们产生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与他们的沟通。我们可以从耐心倾听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做起,即便家长的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着一些方法上的问题,也要先肯定家长们的付出。因为我们的肯定是向家长传递一份理解和尊重,在这个基础上,家长才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深度沟通。
再次,教师应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给予家长支持与帮助。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发展问题,出发点是善意的,但不能总是以提要求,布置任务的方式提醒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而是要善于分析家长的家庭教育现象,把握家长们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难题,多从教育孩子的具体方法上给予支持、建议与帮助,真正地关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细节,这样家长们获得的才是积极的暗示与帮助。
家长的类型很多,从家长对于教育孩子观念问题的角度来分,可分为协力同心型、力不从心型和漠不关心型。与这些家长沟通,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有针对性的进行交流。
一、以诚相待协力同心的家长
二、以德相对力不从心的家长
三、以情打动漠不关心的家长
我们还有些家长对待教育孩子方面总寄希望于教师,不喜欢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些家长往往对孩子的期望比较低,认为孩子成长是自然的事,让孩子上幼儿园是按惯例办事。因此,此类家长,我们采取的主要策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言语上,我们要以平和为主,尽量不要与家长辩论如何教育孩子。在行为上,我们要让这类家长知道,我们是如何在关心爱护他们的孩子,是如何教导、鼓励他们的孩子。在交流的过程中,多表扬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优异表现,待家长认同我们的观点时,再适当的向家长介绍一些育儿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长会创新模式学生发展
一、农村小学家长会现状的反思
在农村小学中,一直以来,传统的家长会,会议目的太单一,会议场面太严肃,家长只有"听"的义务,没有"说"的权利,家长俨然成了会议内容的"通讯员"、"传达员"。由于农村小学家长受教育水平有限,在家长会中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校长是"大家长",班主任是"第一家长",各科任教师是"第二家长",成绩单是不发言的"权威家长",学生的家长只是"通讯家长"--父母负责将校方的信息传递给孩子。这种分析很耐人寻味。
首先,从家长会现状看,家长会总是在考试后举行,家长会成了教师与家长之间有关学生成绩的通报会,在学生的"魔鬼词典"里,家长会的诠释就是"今夜有暴风雪",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家长会往往被开成了"批判会"。
其次,从家庭教育现状看,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普遍感到茫然和困惑。农村小学中,其中绝大部分孩子来自农村,父母又缺乏家庭教育的知识,加之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增多,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同时,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部分家长还存在一定误区,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寄所有希望于学校教育。
二、创新家长会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应当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新时期家长会召开模式。其实,家长会只有开得有生机、活泼、创新,才会有利于教师与家长、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倾情交流"式家长会,让家长们感到真诚
(二)"现场领奖"式家长会,让家长们感到自豪
这种现场领奖式家长会适宜定期召开。一般在每学期期中或期末举行。班主任可在开会前两天,让全班学生共同拟定"评价标准"。如,奖励学习中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奖励集体荣誉感的学生;奖励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奖励进步大的学生;奖励多才多艺的学生等等。家长会当天,可让孩子和父母坐在一起。由几个学生主持人给同学们颁奖。如"你活泼开朗;幽默机警,给全班同学带来了欢笑";"你的成绩很好,但你的乐于助人更令人难忘"等。全班每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有从台下走到台上的机会。主持人将写满了全班师生共同认定的评价书和奖状交给家长,再由家长亲自交到自己孩子手中,拿到奖状的孩子将十分感动。也可根据情况,让学生和家长自己到讲台上发言。家长、学生、教师坐在一起抛弃升学、成绩的重负,放松心情,放飞心灵。我班级学生家庭教育分化明显,有些家长只顾自己的生计奔波,而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我请班里一些在家庭教育比较成功的家长联系实际,现身说法展示自己教育孩子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让谈经验的家长展示孩子的作品、图画、成长记录、特长等,让成功学生展示自己才华。
(三)"网络"式家长会,让家长们感到自由
(四)"专家讲座"式家长会,让家长及时充电
【参考文献】
我们都知道,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两大课堂,因此,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家庭和学校要齐抓共管,各尽其责。
1.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我们不仅对这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和一般家庭学生一样按教育大纲进行教育,更要从这些学生的家庭特点出发,从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心理发育方面加倍关心,对症下药。
(1)生活上多给一些关心。特殊家庭的学生中,有一些父母离异后无人管教导致性格内向不擅交流,老师要多组织活动,拉近他们和同学的距离,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同学、老师对于他们的关爱。
(3)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班主任要经常找这些同学谈心,了解他们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找问题的症结,为他们提供正视现实的方法,向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帮助他们培养在逆境中成长的勇气。家庭的不幸虽给自己带来不利的一面,但也可以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自理、自立能力。
2.学校要积极指导特殊家庭的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切成功教育的幼芽就扎根在家庭之中,一切失败的教育,也往往与家庭教育有关。特殊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良行为,往往与他们的父母教育失误有关。
(1)让家长明确教育孩子的目的。通过家长会、个别家访,让家长明确孩子不仅是自己的后代,更是我们国家、社会的未来,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生长的环境具有特殊性,作为家长更要从各方面进行教育和呵护。但光给孩子良好的物质条件不是一个好家长,而从孩子成长的各方面来关心、教育、引导孩子的这才是一个好家长。只有让家长在思想上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才可能让家长使用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孩子。
(2)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方法。学校开设家长教育讲座,请教育专家介绍家庭教育方法,请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进行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指导。学校召开不同类型家庭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共同探讨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及时反馈这些孩子在家、校的表现,家校同步共商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