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在哪里,销售就在哪里。房产想要销售出去,就需要展出的机会更多、拓展的客户群体更大。这也就意味着,从前那种在门店等待客户上门的方式已经逐渐落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走访了多家房产中介,跟他们聊了这个赛道上的内卷与流量焦虑,以及面对的未来。
当视频剪辑发布成为KPI
今天该剪什么?怎么剪?做什么才有流量?
每天上班前,章昭脑子里都在想这三个问题。
当然,仅仅转发还不行,还得有流量,流量会纳入每个月的考核。如果不发布或者浏览量持续低于500,那就会被作为考核不达标而扣费。
房产中介们开始挤入短视频赛道,而章昭只不过是洪流之中裹胁的一只小鱼:在门店规定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学起。剪映、PR、iMovie……这些专业的名词成了每天早上门店晨会的日常。
在行业内,也不时流传着成为房产大V的传奇故事——有人靠着抖音一个账号,就养活了一个团队,现在已经年入百万,从中介逆袭为开发商的座上宾;有人无意之中的一条视频“爆”了,引流来的客户签约了十几套房;还有人转行成为专职的“网红”,底薪就有两万……
这些故事不断地刺激着章昭和同事们的神经。房产的短视频赛道里似乎有一个蓝海,天降的流量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降到某个人的头上。
“这个转化量,真不如我线下去跑客户维护关系得来的多。”章昭说,即便是“费力不讨好”,但自己还是得坚持拍摄,因为店里规定必须得拍摄发布,“这算考核的一种,要不就扣钱。”
流量渴望下的变现焦虑
和章昭这种困在视频算法中挣扎的中介不同,同样是房产中介,小二已经尝到了第一阶段的“视频红利”。
在视频发布后的第二天,就有客户通过视频找来,很快就谈妥了价格成交。通过这个事,小二觉得视频卖房这个事靠谱,随后就开始慢慢摸索着自己学习视频剪辑。
小二在看房拍摄的路上
“平均下来,从新媒体平台上成交的客户,一个月能有10多个。”小二说,虽然这个量和很多网红博主相差甚远,但是基本能够保障自己每个月都能有固定的收益。
“中介其实就是一个积累人脉的工作。”小二觉得,有房源,有客源,生意才越做越好。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就提供了这样的途径。
也正是因为曝光量紧密联系到客源量,也让无数中介开始卷入短视频赛道。
“这个行业现在非常卷。现在几乎每一家门店都在开账号,基本上所有的中介都在学剪辑发视频。”小二说,对于流量的渴望,也让不少中介开始用“歪门邪道”来吸引眼球。
“有些中介,会比较极端,比如说跟哪个楼盘合作,就一个劲的猛夸,哪个楼盘不合作,就使劲的贬低。”小二觉得,任何楼盘实际上都有利弊,这种情绪化的视频虽然吸引眼球,但是在误导买房人。
在这种视频的引导下,很多买房人以为自己了解到了“幕后”的房产知识,实际上是被引导进入到认知的误区,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买房人。
卷的尽头在哪里?
经过几年的摸索,小二已经了解到了观众的喜好,并且形成了自己的视频风格。开头两秒,吸引住观众的眼球,到了第七秒,用“干货”吸引住观众,基本上这条视频就能完播了。此外,视频中要有观点,要有真人出镜,还不能有任何的空白。空白的地方要用音乐来填补。
而相比起观众的喜好,平台的流量推荐方式虽然有迹可循,但是对博主来说也是盲盒,时时变化、难以捉摸。有些时候一些感觉很有意思,很有价值的视频,播放量却很惨淡,但是一条看似平平无奇的视频,可能就“爆了”,能够一次吸粉上百。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不仅一些中介开始在短视频领域冲浪,很多专业的自媒体人或者传媒公司也开始涉足这一行业。
蜂拥而上,让池水也变得鱼龙混杂。在“风口”面前,同质化内容难以避免。
“有一些主播,他们都是公司化运营。有人写文案,主播负责说,然后吸引来客户负责带看。他们说的文案都是人统一写的,主播就只负责说,有了客户之后分成。”小二说。
不仅如此,为了吸引眼球,中介也算是在视频中“花样百出”。搞笑、情景剧、讲段子等层出不穷,最近在济南又兴起了一种新的引流方式:砍价。
中介找到业主,现场砍价。跟从前电视购物“9999”降到“99”的剧情相似,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砍价声中,房主“挥泪大甩卖”,中介和买家获得全赢。
对于这种剧情,章昭告诉记者,有些是真的,但是更多的都是演出来的。
同样,小二也提醒购房者,短视频等是了解房源的途径,但买房还是要擦亮眼睛,多实地考察比较,不要轻易下决定。
“短视频的出现,也让中介行业更透明。以前有中介会两头瞒,吃房子差价,现在短视频的介入让房源更透明,基本杜绝了这种情况。”小二说。
房产中介们“卷”入赛道,那赛道的尽头又是哪里?
“账号虽然挣钱,但不是个人能带走能决定的。”小二说,现在很多公司都会在个人开设账号前就规定好,一旦账号产生利润,那就要分成。如果主播在“红了”以后想要带走账号,那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