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贷是近年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因其利率低、额度高、期限长等优势,成为为银行创收的明星产品。
而银行在贷前、贷中、贷后审查方面流于形式,使得“经营贷”这种金融产品没有实现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反而被别有用心之人套取流于股市、楼市……最后为这一业务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1
据其了解,北京中关村银行通过两家助贷机构——北京厚泽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泽金融)和北京亿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亿联科技”),多位不符合经营贷硬门槛的人士拿到了北京中关村银行的经营贷。
截至2020年末,中关村银行总资产规模349.9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3.21亿元。其中,去年该行经营贷的贷款规模16.3亿元。
根据官网信息,中关村银行“经营贷”产品种类,主要包括惠创贷、惠抵贷、惠业贷、抗疫贷等多款,不同产品门槛要求略有不同。有的需要用房产抵押方式作为主要增信方式的贷款,例如惠抵贷;有的则要求企业持续经营3年(含)以上、纳税信用等级D级(含)以上,比如惠业贷。年报显示,以房产做抵押的惠抵贷年内投放额度最高,超15亿元。
与官网披露申请经营贷的门槛比较,从中看出中关村银行的门槛符合行业水平,而通过助贷机构的变通方案,则低于行业水平。
前述知情人士透露,这些不符合条件却成功套取经营贷的人,自己提供了个人征信证明和持有超1个月的房本,分别在前述2家助贷机构的协助下,拿到了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公司实控人证明、股权代持协议,然后顺利在北京中关村银行获批了经营贷。
助贷机构的商业模式,是依托于金融机构,开发有贷款需求的借款用户推荐给银行等资金提供方,经对方审核资料成功后,为借款用户发放贷款,助贷机构通过分润赚钱。这个模式,早在2016年现金贷火爆时而风靡一时。
为了控制渠道端风险,助贷机构与银行合作,需要缴纳保证金,一般在20-150万元之间,银行在保证金的基础上,提供10-30倍的资金用于放贷。如果通过渠道获客的不良率、投诉率高,银行会按比例扣除该渠道的保证金。当保证金不够时,助贷机构需要进行补充。银行主要充当“资金方”角色。
据前述知情人士称,中关村银行与助贷机构的经营贷合作模式为,由亿联科技和厚泽金融作为该行经营贷产品的总代理,以自己获客和向其它机构(二级代理)获客推荐给中关村银行。
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厚泽金融已与包括城商行、股份行、信托、消费金融等22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的产品包括个人房产抵押贷款、二手房按揭贷款、中小微企业贷以及个人信用贷款等品种。
根据亿联科技介绍,截至目前,亿联科技已与包括北京中关村银行、盛京银行、亿联银行、蓝海银行、众邦银行、无锡锡商银行、昆仑银行等7家银行开展合作,还与征信、保险、信托、小贷等10余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截至去年6月,亿联科技累计放款超过10亿元。
据前述知情人士称,亿联科技还发展了辞修金服等二级代理机构,该机构由北京辞修金融服务外包有限公司运营。
2
助贷机构“包装”客户资料乱象
为了验证知情人士所说的情况是否属实,独角君决定亲自体验一下,来到了位于北京十里河的辞修金服咨询经营贷业务。
“没有营业执照能在北京中关村银行办理‘经营贷’吗?”独角君问。
业务员表示:“我们给借款人对接公司,再出具实控人证明函、股权代持协议等资料帮助完成经营贷资质审批。”
此外,独角君还发现了一位借款人刘某某,于今年2月3日突击成立了一家注册资本100万的公司,2月4日这位借款人通过亿联科技渠道申请了400万元的贷款,3月3日,这家公司注册刚满一个月时,借款人刘某某的申贷结果显示为“放款成功”。
在助贷机构提供的产品中,“惠银贷”却并不在中关村银行公布的经营贷之列,而在刘某某的借款合同中却显示为“惠抵贷”。这又是怎么回事?
上述知情人士称,助贷公司通常会给中关村银行的产品冠以其他名称,主要是为了避免同行的竞争。
独角君发现在亿联科技公众号申请惠银贷产品的另一个客户,把房产质押给了中关村银行。
独角君还联系上一位套取了“经营贷”的李女士,她的贷款资金是用于偿还二套房贷了,她说:“经营贷的利息6%比二套房贷6.12%要低,生活在一线城市压力太大,能省则省。”
3
银行应该担什么责?
前述这家刚刚成立的公司、连完整年报都无法出具,也没有持续的银行流水作为经营稳定的证据。那么,这样的企业又是如何通过中关村银行的贷前、贷中、贷后审查?最后却成功拿到400万经营贷呢?
中关村银行的经营贷业务贷款“三查”究竟是如何做的?独角金融向该行咨询,但截至发稿未获得对方有效回复。
2020年,疫情导致多家银行业绩下滑,而中关村银行却以风火轮般的速度增长。根据中关村银行2020年年报数据,该行2020年净利润由2019年的0.5亿元猛增至2.03亿元,增幅高达306%;其营收也实现突飞猛进的增长,达7.14亿元,同比增长60.08%。
而在2017年-2019年,中关村银行业绩并不出色,净利润始终未超过1亿元,其营收分别为1.32亿元、4.39亿元、4.47亿元。
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助贷机构为借款人包装资料最终发放了经营贷,这给银行带来哪些风险,银行为此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四川盛豪律师事务所郝慧珍律师向独角金融表示,在助贷机构的包装、协作下,把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包装为准贷款人,银行放松审查申请贷款人的资格条件,虽然短期内银行的放贷规模可以迅速扩大,但是未履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严格遵守审慎经营规则,以及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的规定。
其次,银行须承担自身风险隐患带来的不利后果。银行放贷过程中,把控不严,贷款人极有可能不能按期归还本息,要承担不能收回贷款,形成呆账、坏账的风险,会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银行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的,将被银保监会责令限期改正”。郝慧珍律师对此表示。
4
如何解决套取经营贷乱象?
实际上,助贷机构和银行的合作,其中有很多好处。
近期,多家银行分支机构因“经营贷”问题收到监管罚单,处罚理由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贷款审查不尽职,个人经营性贷款主体不合规、未严格执行受托支付、贷后管理不到位等情况。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雨珊会客厅》访谈中表示,如果是经营贷发放出去之后,在贷前要尽职,在贷中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而不仅仅是用当铺思维,看有没有抵质押物。商业银行应改变一下自己贷前和贷中对经营性贷款的风险控制模式。最终成功获取到经营性贷款的人,他应该诚心诚意的用于经营性的活动。
看起来初衷是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疫情后复工复产的“经营贷”部分出现了异化,这个苗头需要引起警惕。如何平衡好支持企业服务质量与严查贷款流向,是银行当前面临的挑战。你身边有人套取过经营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