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武汉人这样抵税能领好几千,尤其是有房贷租房养娃的租金个税减除

2022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啦!

武汉有小伙伴

已经拿下几千块了!

那“我”能拿多少钱?

应该怎么弄?

快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吧~

2022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能拿多少钱?

什么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是指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和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与你的个人所得税挂钩,在其他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专项附加扣除额度越高,你的个人所得税越低。

图源摄图网ID:501129175

申报条件

目前,纳税人可以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类专项附加扣除!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内容)

01子女教育支出

●扣除范围

3岁-博士(学前教育-全日制学历教育);

●扣除标准

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

●扣除方式

①选择父母一方扣除;

②父母双方各扣50%;

扣除方式确定后,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变更。

①学前教育:子女满3周岁的当月至小学人学前一月:

②全日制学历教育: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入学当月至教育结束当月。

02继续教育支出

●扣除范围及标准

③学历继续教育:在学历继续教育期间每年扣除4800元(每月400元)。

注意:职业资格证书需参照《国家职业资格目录》。

①由纳税人自己扣除;

②大学本科及以下的学历继续教育可以由接受教育的本人扣除,也可以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

选择按子女教育扣除,为1000元/月,选择按继续教育扣除,为400元/月。

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人学的当月至教育结束的当月。

注意: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能超过48个月。

03住房租金支出

①本人及配偶在主要工作的城市没有自住房;

②已经实际发生了住房租金支出;

③本人及配偶在同一纳税年度内,没有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

①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碑定的其它城市:每月可扣除1500元;

②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每月可扣除1100元;

③除上述城市以外的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含)人口的城市,每月可扣除800元。

①纳税人未婚的,由本人扣除;

②纳税人已婚且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由承租人扣除;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不同:按规定分别扣除。

①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

②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行为终止的月份为准。

04住房贷款利息

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而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每年12000元(1000元/月)

①单独或者共同购买: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②婚前各自购买:婚后可以选择一方的住房,由贷款人按照每月1000元扣除;或者由夫妻双方分别按照每月500元对各自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

05赡养老人支出

年满60周岁(含)父母(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①独生子女:每月2000元;

②非独生子女:可以和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但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可以采用均摊、约定分摊、被赡养人指定分摊等方式。

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06大病医疗支出

医保目录范围内的医疗费用支出,医保报销后的个人自付部分;

①可以选择由本人或者其配偶扣除:

②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

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

图源摄图网ID:501142611

增加了6大专项附加扣除后

个税应该怎么算?

到底能抵多少钱?

看完这两个栗子就明白啦!

案例一:武汉小夫妻

妻子

独生女

父母超过60岁

与丈夫育有一子

儿子上小学

供一套房有贷款

月薪10000(三险一金、基本减除费用等扣除后)

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赡养)

丈夫

独生子

与妻子育有一子

月薪16000(三险一金、基本减除费用等扣除后)

专项附加扣除:2000元(赡养)+1000(教育)+1000(房贷)=4000元

应缴纳个税:(10000-5000)*10%-210=290元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10000-5000-2000)*3%=90元

应缴纳个税:(16000-5000)*10%-210=890元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16000-5000-4000)*10%-210=490元

结论: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这对夫妻每个月可少缴税600元,每年共少缴7200元。

这7200元可是真金白银呐

单身的小伙伴是不是也很羡慕呢

其实单身也能拿不少哦

一起康康下面这个例子叭

案例二:单身

武汉工作

租房

攻读在职研究生

父母已过60岁

月薪8200元(三险一金、基本减除费用等扣除后)

专项附加扣除:1500(租房)+2000(赡养)+400(继续教育)=3900元

应缴纳个税:(8200-5000)*10%-210=110元

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8200-3900=4300元<5000元

结论:不用交税啦!

说了这么多

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呢?

申报指南

★情形一:专项信息无变动

2022年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若无变动,只需在2021年基础上确认即可。

①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首页,选择了解一下或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一键带入,再选择扣除年度2022。如下图:

图源:个人所得税APP

②依据提示“将带入2021年度信息,确认是否继续"或者“您在2022年度已存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继续确认,将覆盖已存在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后点击确定。如下图:

③打开待确认状态的专项附加扣除,核对信息:如有修改可以点击修改,信息确认后点击一键确认。(注意:如有“已失效”状态的信息,则需先删除之后才能点击“一键确认”)

④点击一键确认后,信息则提交成功。不需要重复确认,否则之前确认的信息会显示已作废,系统会以最新确认的信息为准。

用户可以在确认之后在APP中点击首页,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扣除年度2022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变动可以选择作废或修改。

★情形二:首次填写和新增

①打开APP首页,选择了解一下或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一键带入。如下图:

②再选择新增专项,然后根据提示完成内容填报即可。

★情形三:修改和作废

①打开APP首页,选择我要办税。如下图:

②再选择专项附加扣除修改和作废,然后根据提示完成内容填报即可。

③哪些情况下需要修改信息?

●想修改2022年赡养老人、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的扣除比例;

●有老人在2021年去世,2022年不能再申请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

●夫妻一方不再申请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在2022年由另一方申报;

●房租和房贷需要替换扣除的情况,即:2022年不再申报住房租金,改为申报住房贷款利息,或2022年不再申报住房贷款利息,改为申报住房租金。

【个税】

即可获取个税APP下载方式及其他个税信息

注意啦!

奋斗一年,年终奖也马上要发了

但今年的纳税方式

也有重大变化哦!

你的年终奖可能会变少啦!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的通知,居民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符合国家规定的,在2021年12月31日前,可不并入当年综合所得,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除以12个月得到的数额,按照通知所附按月换算后的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单独计算纳税。

图源:财政部官网

简单来说就是:

这两种计税方式,到手奖金可能差上万元!

案例一

A公司小王

2020年工资扣除三险一金、免征额等后,应纳税所得额15万元

THE END
1.个人所得税房贷扣除夫妻只能一方申报吗个人所得税房贷扣除夫妻可以只申报一方的,也可以夫妻双方各申报一半。根据中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夫妻双方通过协商约定,可以自由的选择一方进行个税的专项扣除,并且具体的扣除方式在一个纳税年度之内是不能改变的。关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一般包括了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个人的继续教育、住房贷款利息以及住房的https://cadforex.com/licai/46765.html
2.住房贷款夫妻双方都可以抵扣吗在婚姻状态下,如果夫妻双方各自在结婚前所购得之房产而申请的贷款属于各自名下的首套住宅房屋,那么,在婚后进行房贷退税申报时,夫妻双方拥有选择权,可以依据各自实际购买的住房情况来确定税务抵扣的具体操作方式。接下来华律网小编将为您介绍相关内容。一、住房贷款夫妻双方都可以抵扣吗 若夫妇二人皆有在婚前独立申请贷款https://www.66law.cn/laws/2507783.aspx
3.婚后两方共同购买的住房,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可以夫妻双方婚后两方共同购买的住房,发生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是否可以夫妻双方各按50%扣除?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2018〕41号)第十四条规定,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实际https://hainan.chinatax.gov.cn/gzcy_2_4/12119733.html
4.房贷不足1000元能抵税吗?解读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一、房贷不足1000元能抵税吗? 根据最新政策规定,房贷不足1000元的用户也可以享受住房贷款利息专项附加扣除。无论房贷月供金额高低,每月都可以按照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这意味着即使你的房贷月供不足1000元,也可以享受到一定的税收优惠。 二、夫妻共同购房,房贷扣税如何处理? https://www.jiwu.com/baike/84990.html
5.夫妻都报了房贷个税专项扣除怎么办律师普法2、年度终了前,每个月都是预扣个人所得税,次年3月31日前进行汇算清缴,因夫妻两人均选定房贷利息附加扣除而少缴个人所得税,可以选择个人自行补缴,也可以由单位补扣。 房贷利息抵税是指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将房贷产生的利息作为税前减除项扣除,对扣除后的收入部分课以个人所得税。房贷利息抵税一旦推行,将显著减轻房https://www.110ask.com/tuwen/7961313222924830717.html
6.房贷可以抵税吗?购房贷款知识问答房贷可以抵税。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认定标准:必须是首套房贷利息支出,包括商业贷款、公积金贷款都可以,但是如果是二套房就不能享受。 2、扣除标准:每月1000元,可按主贷人100%比例扣除,也可以由夫妻双方对半扣除,每人扣50%。 3、扣除期限:扣除时间从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算起,到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https://www.51credit.com/wenda/926186.html
7.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200问如夫妻婚后选择对各自购买的住房分别按扣除标准的50%扣除的,则夫妻双方均需填写本栏并选择“是”。 60.我刚办的房贷期限是30年,我现在扣完子女教育和赡养老人就不用缴税了,我可以选择过两年再开始办理房贷扣除吗? 答:住房贷款利息支出扣除实际可扣除时间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https://www.xcc.edu.cn/xyjcc/413783/413802/513972/index.html
8.夫妻所得税可以一个抵扣房租一个抵扣公积金吗房贷和房租不可以同时抵税吗 一、在个人所得税APP附加信息扣除填报当中房贷和租金只能选择一个; 二、购房贷款利息每月的最高扣除标准为1000元,而租金扣除标准是800~1500元,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 夫妻同城,只扣一方。不同城,分别扣。双方不得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 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https://agoodv.cn/news/28000.html
9.新个税法下住房贷款房本写的妻子的名字丈夫可不可以申报抵扣法律分析:可以的,虽然房产证上没有自己的名字,但只要婚后的共同财产有用于还贷的,且没有经过婚前财产公证,那房子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既然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就可以进行住房贷款扣除,不过夫妻双方只能扣一个1000,如果对方扣自己的就不能扣了。如果这套房子不是首套房贷款,那https://m.64365.com/tuwen/933537.aspx
10.房贷可以抵扣多少个税夫妻,个人房贷可以抵扣多少个税?留意,不是所有贷款购房都有多交出口退税,也与借款是不是满一年不相干,享有此项专项扣除的前提条件是产生贷款为“首套房贷年利率”,实际可以咨询放贷银行或是公积金核心。 住房贷款能够抵税是多少个人所得税?住房贷款3500能够抵扣是多少? 假如夫妇各有一套房子,按照相关规定,夫妻双方结婚前各自购买商品房所发生的首套房https://www.0wc.com/63214.html
11.房贷利息抵税有多美好?早在20年前上海就试过本文作者为天风证券地产首席分析师陈天诚,原标题《房贷利息抵税或出台、利好改善型住房需求——个税 改革新增住房贷款利息及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点评》。 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19 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是个税法自1980年出台以来第七次大修,也将迎来一次根本性变革: 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18_06_20_460742.shtml
12.月可以抵扣多少个税有房贷个人所得税怎么减房贷抵税相信是是很多身有房贷的人都比较关注的事情,这也是国家为减轻个人房贷压力的一种福利政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房贷一个月可以抵扣多少个税,有房贷个人所得税怎么减以及房贷3500可以抵税多少等相 房贷一个月可以抵扣多少个税 对于房贷一个月可以抵扣多少个税,很多人都不是非常清楚,那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说https://m.qizuang.com/baike/22908.html
13.个税住房贷款利息抵税全解读:能否扣?怎么扣?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成为扣税的关键,跟拥有几套房无关。具体扣除会按相关要求填写相关信息,一般夫妻双方收入高的一方全额扣税可以更大幅度减税 当得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首套住房住房贷款利息抵税认贷(贷款时银行执行首套房贷利率)时,在上海工作的张先生松了一口气。 https://www.yicai.com/news/100085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