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还有很多中小机构做车抵贷,不仅价格高,各种收费砍头息层出不穷,客户也通常能接受,毕竟利率再高不如挣钱的速度快。后来P2P的风口过了,平A收割到一波流量,把新命名的车主贷做到了极致。PA的车主贷不仅价格透明,流程通畅,而且合规要求更高,唯一的缺陷就是FD少,要想挣钱全靠自己找客户“商量”。
走别人的路,
让别人无路可走!
一条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拥挤。倒是市场也更透明了,前端乱收费问题虽然不可能完全杜绝,但是整体上好多了,各家资方都不断强调不能乱收费,甚至有很严格的电调和审查,这个角度客户是得到实惠了,但是车抵贷客户通常是个案,很难老客户带新客户。要想获客,要想做大做强,最简单的方法还是降价,直接降给客户也不现实,因为线下车抵的客户通常掌握在老业务员和小型中介的老板手上,所以:降价要降给这些小B,让中间商赚差价才能让业务风生水起,风险规则甚至也要一让再让。
随着汽车金融消费贷越来越卷,必然导致高息高返的风,一步步吹到了车抵,AB类客户要拿高返获客,CD类客户就要凭本事吃进肚子,还要看自己消化能力强不强。
于是,更多的大机构开始思考,如何获得更多一手客源?车抵贷的线上线索成为新的热点,但是这个板块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一则,数据信息安全合规问题够不够?
二则,流程获取成本越来越高,数据精准不精准?
三则,是否有运营能力转化成交意向?
四则,产品能否覆盖优劣客户的各类融资需求?
这些都是痛点,而且每一步都会损失流量成本和增加费用,高返问题是解决了,收入问题有点飘忽不定。
几个月前,就有朋友给鹞石周说,市场上突然感觉大额的车抵贷客户不见了,之前BBA都很常见的,突然间找个10万以上的客户都难了。顺便说一下,据说线上流量也是这样,通常金额都比较小。据说最近又有一家平台公司开始放返利了。
9个点不是终点,
可能只是新的起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
注意:原则上风控1群只接受行业风控的朋友,审核进群
3、复制如下模板,并如实填写:
为提高沟通效率,请赐您的名片,
并填写下方自我介绍:
1、姓名:
3、公司名称:
4、城市、职位:
5、主营汽车金融业务介绍:(如:消费贷?车抵贷?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