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被房地产中介这十大“潜规则”坑过吗?快来对照看看

原标题:你被房地产中介这十大“潜规则”坑过吗?快来对照看看

据介绍,本次活动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专项调查,主要通过网络问卷调查与志愿者体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综合形成调查报告。其中,网络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全省乃至全国近3年内曾咨询过房地产中介或通过房地产中介进行过房屋租赁、买卖的消费者,共获得有效问卷样本3655个。志愿者体察环节,由15名志愿者对线上6家、线下4家市场份额较大、知名度较高的中介公司服务进行实地体验,共获取体察样本75份。二是挑战消费潜规则,一方面借助网络渠道、合作媒体向社会广泛征集,另一方面通过专项调查发现线索,结合投诉案例进行遴选评定,最终评出“十大房地产中介服务潜规则”,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逐条点评。

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房地产中介服务“四大”问题较为突出。总体来看,调查中逾5成受访者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满意度评价一般或不满意,反映出消费者对房地产中介服务总体满意度不高。综合调查和体察情况分析,主要由四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造成。

问题一:房源信息不实。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96%)受访者在接受房地产中介服务遇到过房源信息不实问题。主要体现:一是发布虚假房源。房源价格显著低于市场、图片模糊或夸张、中介推搪房子不能看等多项问题均占比三成左右。在体察中有中介向志愿者表示“线上平台8成房源图片都是假的”。二是房源信息描述与实际不一致。调查和体察发现,房源照片、地点、装修布置、家具电器、所处位置、学位信息、周边配套等信息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均不同程度存在。三是中介擅自发布个人房源或冒充业主。41%受访者反映个人房源信息在没有征得业主同意下变为中介房源,31%受访者反映中介冒充业主发布个人房源。四是房源信息更新不及时。已售(租)的房源未及时下架是调查和体察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问题三:总体服务质量偏低,诚信问题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意识比较淡薄。志愿者反映部分中介对业务不熟悉,存在不守时、擅自变更负责人员、获知客户没有购房指标后服务态度变差等问题。二是缺乏职业行为道德规范。受访者表示中介存在故意隐瞒房屋情况(55%)、故意隐瞒限购政策(38%)、夸大贷款政策(37%)、赚差价(31%)、收取高额杂费(30%)等一系列不诚信行为。同时,调查和体察还发现,超九成消费者遇到中介违法违规行为,包括:制造“阴阳合同”规避税费或获取高额贷款、诱导或协助提供虚假购房证明材料、设置不合理格式条款等。

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法律顾问、广东广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陈北元律师点评:

2019年房地产中介服务“十大”潜规则

一、虚假低价房源引客,乘机开展业务推销

解读:发布虚假低价房源信息是许多房产中介招揽客户的常见手段。当客户受到吸引前来咨询或要求看房时,中介人员则以各种理由进行推托,或表示房屋已出售,乘机推销其他房源,实际价格均高于发布房源,甚至差距很大。

点评:以上虚假信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反了《合同法》第425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和《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25条(三)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员不得以隐瞒、欺诈、胁迫、贿赂等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诱骗消费者交易或者强制交易。”

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可以向当地房地产主管部门进行举报,由行政部门调查惩处。也可向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组织投诉,进行消费维权。

二、营造热销假象,诱导仓促成交

解读:为了让购房者尽快下定锁定交易,部分中介营造房屋热销的假象,比如找“房托”去新楼盘排队购房,在售楼房源公示栏上面打出“售完”字样,或者在二手楼交易谈判期间,冒充其他买家假意抢购同一套房,让购房者觉得房子销售太火,促使购房者在未对房屋进行全面了解、未考虑周全的情况下仓促下定签署合同。

案例:深圳李女士在中介的带领下来到某楼盘看房,当天人很多,感觉房子快被卖完了。在看楼过程中,中介和销售人员不停制造紧张氛围,说由于政府限价,楼盘价格低、销量好,小户型只有两套了,再不买都被别人抢走了,在中介虚张声势、不停催促下,李女士迷迷糊糊的交了五万元定金,并交付了首付款总共32万。但过后,李女士发现房管局网站上该楼盘还有很多房子没有销售出去,而且经过了解,中介所说可以解决孩子读书问题属违法操作。

点评:热销假象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和公平交易权,违反了《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25条(一)规定:“房地产经纪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或者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

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切防冲动,特别不能轻易下定,上了不良商家的当。

点评:定金收取陷阱侵犯消费者的知情同意权和财产权,违反了《合同法》第435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居间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要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因此,消费者有权要求房地产经纪退还其全部定金。

四、服务收费不透明,“其他费用”花样新

解读:尽管有关部门规定中介服务需要明示收费项目及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中介不公示收费标准,还利用各种理由和形式多收费,如评估费、律师服务费、按揭代理服务费等,这些收费额度弹性大,且不事先明示告知,让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多交费用。

案例:消费者刘先生通过中介购买了一套房产,总价为88万元,但是刘先生发现除了卖方和政府有关税费之外,由中介收取的费用高达3.2万多元,这些费用包括评估费、律师费、按揭顾问费、中介服务费等,这些收费里面有些有票据,有些没有。刘先生觉得这些费用的收取不够透明,尤其是按揭顾问费、评估费没有收据,都是统一被纳入“其他费用”的名目中。

房地产经纪机构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内容和标价方式进行价格欺诈;一项服务可以分解为多个项目和标准的,应当明确标示每一个项目和标准,不得混合标价、捆绑标价。

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要勇敢指出商家问题,并进行抵制,也可进行举报投诉。

点评: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侵害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权和隐私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9条规定:“经营者及其工作人员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经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丢失。在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信息泄露、丢失的情况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同时,《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25条(四)规定:“房地产经纪不得泄露或者不当使用委托人的个人信息或者商业秘密,谋取不正当利益。”

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可进行举报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六、违规变通办假证,风险损失客户担

解读:为使买卖双方满足房地产交易条件,促使交易成功,部分中介违法违规代办社保、完税等虚假证明,并收取价格不菲的代办费。若代办不成功或被揭穿,消费者则不能要回代办费,须自己承担损失的风险。

案例:东莞消费者赵先生通过某房地产中介购买了一套二手房,但由于赵先生无法提供在莞工作满一年的完税和社保证明办理银行按揭,在中介的诱导下,赵先生同意另支付中介2000元“变通”代办费,办理虚假证明。后来,银行发现有假,不予办理。在交易不成功的情况下,中介却拒绝退回中介费和代办费。

点评:诱导消费者违规办假证并收费,侵害了消费者的财产权。限贷限购是目前进行房地产调控的主要行政手段,经纪人不得违反规定出具虚假证明文件,骗取购房资格。房地产经纪机构因违反限购政策给购房人造成经济损失的,由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应当无条件退还消费者中介费和代办费。如果房地产经纪公司或者个人伪造国家机关公章或公文等,可能会涉嫌刑事犯罪。

七、房价优惠藏猫腻,变相涨价是目的

解读:部分房产销售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巧立名目以“团购费”、“优惠费”、“电商费”等名义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误以为捡到便宜,实则额外收取房价外的费用。

点评:虚假优惠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违反了《合同法》第425条规定:“居间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消费者如因经纪公司的虚假承诺造成损失,有权要求经纪公司退还额外收取的费用。

八、解押房贷套路多,游说卖家借“高利”

解读:按揭贷款购房是较常用的购房方式,为了二手住宅能顺利交易,卖房人需要先办完解抵押。对于部分卖房人而言,要一下子凑够资金到银行解抵押比较困难。因此,部分中介游说卖房人向中介机构或第三方金融机构借钱解抵押。有些中介提供的贷款服务背后,却是高额的贷款利率,年利率甚至高于央行规定的五六倍。

案例:消费者杨先生委托中介代售其名下一套房产,该中介让其同事与杨先生达成成交意向,并交了10万元定金。由于杨先生的房子还在按揭还贷中,需用50万元资金从银行解押。中介公司向杨先生提出,一是拿家里其他房产去高利贷公司做抵押;二是向房产金融机构借钱还贷款。由于利息太高,杨先生没有同意,中介公司便要求杨先生降低房价5万元,作为买方帮其从银行解押的经费,否则就限制其继续出售该房产。

点评:解押套路侵害了消费者财产权和选择权,违反了《合同法》425条和《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第17条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代办贷款、代办房地产登记等其他服务的,应当向委托人说明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情况,经委托人同意后,另行签订合同。”

九、《看房确认》要签名,霸王条款很闹心

解读:为防止“跳单”,近年来中介要求看房者签署《看房确认书》,已成为二手房产交易市场的普遍情况。因《看房确认书》而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多,一些中介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单方制定类似《看房确认书》的“霸王条款”,排除其他地产中介的正常竞争,损害购房消费者利益。

案例:消费者李先生通过房屋中介去看一套标价100万的二手房。看房前,中介告诉他根据“行规”,需先签署“看房书”。李先生购房心切,只好在中介预先准备好的《看房证明及委托协议书》上签名。根据协议,如房屋成交,李先生应支付成交价的3%作为佣金。同时“看房书”上规定“在一年内,看房者直接或间接与房主成交,都视为由该中介公司促成交易,须支付上述佣金及等额于佣金25%的违约金”。

点评:霸王条款侵害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

十、全权委托本信任,恣意妄为损权益

解读:由于二手房买卖流程繁杂,部分中介抓住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便让卖房者签署一份房屋全程包销委托合同,由中介全权办理卖房及过户等手续,但其却对合同条款任意改动或借受托房产从事抵押贷款,严重损害卖房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消费者刘女士委托房产中介出售闲置住房,中介人员张某让其签署一份房屋全程包销委托合同,由他们代为售卖。刘女士图省事,欣然答应,在张某的安排下,到一家公证处办理了为期6个月的委托书,并将房屋产权证交给了张某。在合同到期后,房产未售出,刘女士多次要求归还房屋产权证原件,张某总以各种理由推脱。刘女士起了疑心,前往房管局查询这套房屋情况时,竟被告知房屋已被张某抵押给了抵押权人王某。

点评:包销协议风险大,全权委托须慎重。以上情况已经侵害了消费者财产权和知情权,违反了《合同法》第406条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受托人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根据《合同法》包销协议已经不属于《居间合同》,而是属于《委托合同》。因此,如果受托的经纪公司及人员超越权限,给委托人造成了损失,消费者有权要求经纪公司赔偿损失,并有权解除合同。(记者李明通讯员粤消宣)

THE END
1.房子二押给个人的风险——揭秘中奖背后的秘密什么是房屋二次抵押? 房屋二次抵押贷款指的是借款人利用已经作为其他债务担保物的房产再次申请贷款的行为,就是当一套房产已经被用来为一笔贷款提供保障之后,还可以基于该物业的价值继续向银行或私人借贷机构申请额外的借款,这种方式对于急需用钱但又不想失去现有住房的人来说是一种选择。 http://5g.zz8989.cn/guona/718.html
2.房产二次抵押有风险吗免费法律咨询其次,二次抵押可能会影响房屋的处置价值,因为再次抵押后,银行或金融机构对房屋的处置权会受到一定限制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531472.aspx
3.房产二次抵押危害1、二次抵押贷款,就是将首套贷款购买的房子再抵押出去,申请贷款买第二套住房,这种贷款方式,月息很高,贷款期限短,并且两次贷款要一起还,所以还款压力很大。存在着还不上贷款的风险。一旦还不上贷款,就会严重影响抵押物的安全。 2、还款过程不能协商,一旦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还款,那么银行对抵押物会直接行使处决权,不http://m.15tqc.com/show1004804/
4.抵押经营贷避坑指南(十六大常见问题)房产抵押贷款分两种:抵押经营贷款和抵押消费贷款。经营贷款需要公司做辅助资料,利率低(2.8%-3.8%),还款方式灵活;消费贷款则不需要公司,但利率相对较高(普遍3.6%-5%)。选哪种,得看你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四、房子还有贷款,能再抵押吗? 房子还在还贷中,也能再抵押。方法有两种:不赎楼直接二押和赎楼转案再抵押。https://blog.csdn.net/lainglove/article/details/139872581
5.抵押贷款详解一、抵押贷款的基础概念 1、抵押贷款 授予银行对抵押物(房产为主)的抵押债权,获取银行相应的贷款额度,银行根据贷款的用途进行分类,分别为:购房按揭、消费贷、经营贷,其中有一次抵押及二次抵押。叙述如下表: 图片.png 一次抵押的贷款额度,一般是房产评估价的6-7成。 https://www.jianshu.com/p/b1ccc20a6ede
6.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8、 深圳个人贷款抵押房屋保险 其他 1、 机器损坏险 2、 锅炉压力容器保险 3、 银行综合保险 4、 民用管道煤气综合保险 5、 加油站综合保险 6、 飞机保险 12公司服务编辑 【质量方针】服务 为天安客户提供专业的全程服务、提供周全完善的风险保障。 【服务特色】 他们不但热衷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风险咨询评估https://baike.sogou.com/v7513064.htm
7.一文读懂信用债增信措施析鲸信息这时要关注抵押权的顺位问题,一般来说,先设定抵押权的债券优先清偿,后设定抵押权的人只能对前位抵押权人获得补偿后的余额享有优先受偿权。(2)股票或股权股票质押按照股票是否上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上市公司的股票质押,另一类是以非上市公司股权质押。1.2.2 抵质押担保“避坑指南”(1)抵质押资产的权利瑕疵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383884.html
8.付首付→骗房本→办抵押贷款→重复操作买入二手房→卖房赚差价骗本报讯(通讯员王彬 张艺凡)这家公司有一套“致富秘籍”:先支付首付款骗取二手房卖家的信任,在拿到房产证后快速办理抵押贷款,再用贷款支付下一套房子的首付款,购买下一套二手房,如此重复操作,等房价上涨后将所购房屋卖出获利。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对被告人判处刑罚后,涉案房产的去向引发争议。被诈骗的房产已经银行审核https://www.hi.jcy.gov.cn/Wap/WModule/M001/wap_view.aspx?i=787490
9.温哥华房产网第九. 不要第一次就支付大额装修费。如果装修商要你首付三分之一的费用,其中一定有诈。最坏的情况是,不给装修卷款潜逃。好点的情况是资金不足,不能购买原材料或支付工人工钱。无论如何,都不要付现金。 第十. 不要在还清所有房贷时烧掉房贷抵押契约。当你还清贷款后,将契约付之一炬的确很爽,毕竟现在一切都https://www.vanfun.net/news-11-0-8852.aspx
10.个人房子证再次抵押这个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见了房子证,心里没底”。本来以为房产是稳稳的“保险箱”,谁知却成了负担。更糟糕的是,即便第二次抵押成功,依然无法完全解决资金问题,因为债务的滚雪球效应逐渐显现。直到他仍在为这笔二次抵押贷款头疼不已。 再次抵押,如何避免踩坑?面对个人房子证再次抵押的情况,确实有些地方http://www.pickfun.cn/bjfc/2079.html
11.会议纪要怎么写实用23篇(4)正在进行拟定取土坑标准击实相关实验。 3、质检体系 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我项目部将按照ISO9001系列标准,运用科学的施工管理手段,已建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制度和措施,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质量检验流程,从组织、制度和过程上进行质量控制和把关,严格执行“工程质量一票否决制”,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最优。https://m.yueduku.com/fanwen/huiyijiyao/791/791518.html
12.公民甲以自己所有的一套住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万元,并到有关公民甲以自己所有的一套住房作抵押,向银行贷款10万元,并到有关部门办理了登记手续。在向银行贷款之前,公民甲已经向公民乙借款10万元,并以同一套住房与公民乙签订了抵押借款合同,但是一直没有办理登记手续。如果公民乙及银行的还款期限均到期,但甲无能力还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银行可以对公民甲的住房折价https://www.shuashuati.com/ti/7325be328ae84b5eb6f493505004db65.html
13.违法建筑住宅出售了怎么办二、房屋买卖中,找中介需要注意什么?来听听防坑绝招 三、善意第三人能否在查封生效但未完成公示前申请房屋过户? 四、房屋买卖如何预防法律风险?另附,法院颁布的十大典型案例 15条基础建议 一)、房屋买卖防范之一,如何处理面积差异? 二)、房屋买卖防范之二,如何处理过户税费? https://www.56df.com/news/13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