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半夜鸡叫的文件都不容小觑,特别是首屈一指的银监会下文,更是整个市场的风向标。
作为百业之母,只要银行业抖三抖,就能决定其它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生死。
昨天深夜的银监会下文,着实吓出我一身冷汗。
我们来看看银监会这次要干嘛,信息量惊人,我挑了核心的几点展开:
一:针对银行的风险管控
1,各级监管机构要重点治理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手段隐匿或转移不良贷款的行为;
3,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将同业业务、投资业务、托管业务、理财业务等全部纳入流动性风险监测范围;
4,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综合运用重组、转让、追偿、核销等手段加快处置存量不良资产;
5,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增加利润留存,及时足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强风险缓释能力;
7,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向央行的报告沟通;
二:针对房地产的管控
1,严厉打击“首付贷”等行为,切实抑制热点城市房地产泡沫。
2,银行业要将房地产企业贷款、个人按揭贷款、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房地产企业债券,以及其他形式的房地产融资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严禁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3,将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量较大、占比较高的信托公司也要纳入重点监控范围。
三:针对地方债
银行不得违规新增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严禁接受地方政府担保兜底。
四:针对银行及监管机构的问责
1,各银行金融机构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压实责任,对重大违规要一查到底。
2,各级监管机构要做到守土有责,对自查整改不到位,要严肃问责。
银监会这是要干嘛,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增加留存利润,实行“一对一”贴身盯防,出现问题银行及监管机构统统问责。
这一字一句无不带着惊悚之风,字字句句更好像风雨欲来。
当我看到这份文件的时候,我的内心是排斥的,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这可能是份假文件。
1
一场金融业的监管风暴来袭
虽然近两年高层一直在说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如今更是“逢会必提”。
但银监会在这个节点如此严阵以待,弄得全市场风声鹤唳的,我看还是第一回。
到底怎么回事呢?
首先,大家要清楚最近金融市场都发生了什么?我来简单梳理下。
4月9号下午2:30,中纪委官网发布: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审查。
当天下午5:00,中国政府网随即响应:金融行业要强化问责,监管问责和对监管者问责。
10号深夜,银监会官网紧急发文:罗列了防控银行业风险及自查的十大清单。
项俊波被查,政府网喊话,无不召示着一个新的时代的降临。
以前你是乱作为才会问责,今后即使你不作为就可能被KO。
打蛇打七寸,对监管者问责,无疑让整个金融行业乃至监管层都胆颤心惊。
有了项俊波落马的前车之鉴,其它监管部门还不得对自己管辖行业下死手。
2
形势比人强,银行业的自我救赎
其次,曾经金饭碗的银行这两年显然如坐针毡,比外界想象的更加艰难。
最近爆出来的各大行裁员动辄过万,建行更是高达3万人。
这不单单是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还和银行成本骤增,收入锐减有关。
一方面:美联储加息,明面利息没有上升,但实际成本早已水涨船高。
我们看看现在银行间互相拆借的利息成本,简单的看下1年期的shibor:
这也就是说,目前银行找银行借钱周转,一年期的利息也要4.2%,而在去年的今天,这个利息才3%。
关键是,银行对外还不能明显加息,只能在夹缝中求存,必须默默吞下这个苦果。
一方面:央行为了应对美联储加息,银行必须降杠杆,控风险。
很多以前赚大钱的事情不方便开展了,比如说将理财产品纳入了银行的MPA考核。
很多贷款也被迫收缩了,比如某农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说:“从去年开始,该行就下降主动负债规模,从总负债占比的30%下调至10%。”
就像昨晚银监会下的文,全方位无死角严控银行风险,增加利润留存。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那要问问美联储,那么多国家倒下,为什么它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罔顾他国死活,继续拼命加息?
因为银行业是一个国家的底线。
因为政治无道德,我们不能指望别人的心慈手软,只能做到让自己无懈可击。
3
银监会已经开战,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从这次银监会的下文,字字句句我们可以看出银行业整顿的紧迫感,如果美联储继续加息,银行业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届时,我们最先远离的应该是评级不够的债券。
二级市场的债券就更不能碰,因为如果利息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其次,黎明前的黑暗是深不见底的,这个时候股市容易爆发黑天鹅,但同时,也是我们捡优质公司便宜货千载难逢的机会,可以开始留意。
而对于楼市来说,短期已经没有参与的必要,不是因为政府喊限购,而是经济的全局决定了它必须偃旗息鼓。
巴菲特曾说过,投资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