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轻信低息贷款点一条短信卡内40万蒸发
昨日上午,市公安局南关街分局召开了一起关于侦破特大电信诈骗案件的新闻发布会。
市民冯先生怎么因“低息贷款”而遭遇电信诈骗,卡内的40万元随之蒸发的?晚报将为你一一揭露骗子伎俩。
受害人
想把生意做大,他急需一笔贷款
家住管城区某小区的冯先生今年32岁,祖籍江苏省灌南县。2004年大学毕业后在郑州打工,2006年10月,经过打拼的他在世贸购物中心有了自己第一个服装店,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又经过几年的奋斗,冯先生的服装生意越来越红火,2012年底开始在银基商贸城做起服装批发生意。
生意越做越大,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和妻子对他经常赞赏,加上亲戚朋友对他的羡慕,冯先生全身上下充满着成就感。
可是,有件事情近期却一直困扰他,生意越做越大,冯先生代理的服装品牌也多了起来,加上库存服装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想继续扩大规模,就必须增加投入。
联系“低息免抵押贷款”公司贷款
2014年11月底,有批很好的生意摆在他面前,但需要的资金数量很大,而且很急,冯先生一筹莫展。
冯先生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心中窃喜:“真是天助我也!”
冯先生按照要求发了信息,开始焦急地等待着,却没想到自己已经悄悄“上钩”。
根据对方指示,在卡内存入75万保证金
冯先生如约而至,陈经理没有接见他,安排了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跟他见了面。简单问询之后,对方称,可以办理贷款,贷款金额为200万元,需要把手续办理一下。
女孩带着冯先生到附近的交通银行办了一个银行卡,却留了对方提供的手机号码:1820360××××,理由是方便办理贷款事项。
在对方提供的文件里透露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冯先生在焦急中又度过了几天。
急需贷款的冯先生已经失去怀疑和判断,按照陈经理的指示下载了文件,并填写了上次办理的交通银行卡号、密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一系列动作完成后,冯先生总感觉有点不妥,但是说不出什么。
银行卡上40万元神奇蒸发
当天22点左右,冯先生越想越害怕,决定去ATM机上查询交通银行的余额。看到卡上的75万元余额变为34.99万,冯先生傻了眼,赶紧打110报了警并紧急挂失。
第二天,通过银行查询,冯先生银行卡里的现金通过网银转账到5张中国农业银行卡上,每笔4万元;又通过手机银行转账到5张中国银行卡上,也是每笔4万元,共计40万元,还有100元的网银手续费。
那么,这些钱转到哪里去了?又是如何在不知道密码的情况下被转走的呢?冯先生很困惑。
警方
调取监控,发现作案嫌疑人之一
市公安局南关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接到报警后,在冯先生的指引下来到位于东大街紫荆山路口长江广场的“贷款公司”,见到了当时接待他的两个青年男女。
谁知道,两个青年男女是刚被招聘来的,上班没有几天,对公司主营什么业务根本不了解,也没有见过老板陈经理。但通过这两人的描述,办案民警初步掌握了招聘他们的人的外貌特征。
民警调取了写字楼周边的监控录像,但没有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民警进一步扩大了排查范围,又调取了银行取款录像,通过反复侦查,目标锁定了一个叫洪艳(化名)的湖南娄底籍女子。该女子曾经在洛阳市因为发送非法信息被行政拘留。
民警随即驱车赶赴洛阳市公安局调查了解,确定湖南娄底女子洪艳和郑州籍女子林艳(化名)具有重大作案嫌疑。
2015年2月初,南关街分局组织了精干警力赶到湖南娄底深入侦查,发现洪艳的丈夫朱杰(化名)也具有重大作案嫌疑,而且还有两三名身份不明的神秘同伙。
在湖南娄底、郑州两地同时实施抓捕
2015年3月23日,南关街分局案件侦办大队办案民警再次驱车赶赴湖南娄底,开始实施对犯罪嫌疑人的收网行动。
然而,电信犯罪是高智商犯罪,嫌疑人极其狡猾,多次变换居住地点,经过多次跟踪守候,3月27日上午,办案民警终于在湖南娄底某小区将主要犯罪嫌疑人朱杰、洪艳抓获;几乎就在同时,郑州办案民警也收网成功,犯罪嫌疑人林艳也被抓获归案。
经讯问,3名嫌疑人对诈骗冯先生40万元的违法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迫于压力,负责在ATM机取款的嫌疑人王建(化名)和司机王成(化名)分别于4月13日和15日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案件成功告破。
目前,除“技术操作员”在逃外,其他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揭秘
冯先生银行卡上的钱是怎么被转走的?
陷阱
后果
交通银行网银转账需要输入银行卡密码和手机动态验证码,如果卡上金额出现变动,银行发信息通知的是办卡时预留的手机号。
可惜的是,银行发送的银行卡金额变动短信全部发送至犯罪嫌疑人的手机号上,冯先生一无所知。
嫌疑人提供的文件其实是木马病毒,通过这个木马病毒截取了冯先生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又通过预留的手机号码获取了动态验证码,具备了转账的所有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