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的很多状况都可以诱发房颤,常见的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年龄增大、瓣膜病、高血压、心肌病、左心室肥厚、糖尿病、肺部疾病、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功能减退(心衰)、左心房扩大、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鼾症)、药物、酒精、肥胖、离子通道疾病等。其中有些是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的,如酒精、肥胖等,而有些是可以通过治疗原先的疾病而得到控制,如甲亢、瓣膜病、急性心梗等,当然,还有一些因素是没法改变的,比如年龄增大等。因此,房颤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个体的情况又不一样,需要针对一些可能的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的四个原则与方法
??房颤的个体化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多种因素,包括发病原因、诱因、发病频率、症状、经济条件等。治疗原则有:1.抗凝(减少房颤造成的血栓风险);2.转复房颤(也就是终止房颤的发作并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3.控制心室率(控制房颤时的心跳,减轻症状);4.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去除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减少房颤的发生风险)。其中抗凝治疗及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是基础,在此基础上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抗凝治疗,药物如华法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和预防中风。华法林可以使房颤病人发生中风的危险性降低60%,但应用时需定期化验血液,以确保血液稀释到一个安全并且有效的水平。近年来,临床上已出现一些不需要反复监测凝血指标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艾多沙班等。另外,不能耐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进行左心耳封堵术。
??转复房颤,是使患者从房颤心律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可以通过药物复律、电复律和导管消融等方法。药物复律是口服或静脉应用胺碘酮等药物治疗,达到恢复窦性心律的目的。电复律是指用两个电极片放置在病人胸部的适当部位,通过除颤仪发放电流,重新恢复窦性心律的方法。房颤电复律的即刻成功率在95%左右,药物复律的成功率低于电复律。很多病人在复律后需要药物维持窦性心律,但并非药物就能够将窦性心律维持住。而且,有些维持窦性心律的药物不能长期服用。患者如果通过导管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等,则有可能根治房颤。导管消融适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创伤较小,可以重复进行,病人易于接受,但费用较高。外科迷宫手术目前主要用于因其他心脏疾病需要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房颤病人,效果好但创伤大,不易接受,一般只能做一次。
??控制心室率治疗,主要用于不能转复心律的房颤患者,尤其是持久性或者慢性房颤的症状控制。如果患者能够耐受房颤,生活质量没有什么影响的话,可以选择控制心跳的治疗方案,但以后可能会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降低等并发症。
??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主要是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入手,对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这主要是因为房颤卒中预防和节律控制策略上已取得进步,但肥胖、缺乏运动、睡眠呼吸暂停、糖尿病、高血压、饮酒、吸烟和其他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持续增加,使房颤发病率仍持续上升。因此,改变生活方式、干预危险因素是优化房颤综合管理的核心。
??手术后发作未必是复发
??房颤复发的定义是在手术的空白期之后出现房性心律失常,如房颤、房速、房扑。换句话说,在手术空白期内,即手术后三个月之内的各种房性心律失常都不一定是房颤手术的复发。为什么会存在三个月的空白期呢?因为在做完房颤手术以后,整个心脏还没有完全恢复正常,有一个水肿的阶段,很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复发了该不该再做手术
??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房颤消融术后复发了,也是应该积极治疗的。多数患者第二次手术以后,成功率可以进一步提升。复发后是否再次手术,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房颤有没有其他疾病因素导致或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也就是说房颤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而常常是不同基础疾病导致的一个临床表现。对于同时存在的疾病,应该尽可能地去控制好,尤其是甲亢、肥胖、瓣膜病等可以积极治疗的疾病。如果合并的疾病状态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那么单纯进行消融手术的效果就不会太好,也不会有太大的治疗价值。
??其次,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常见的就是心超、动态心电图、心脏磁共振、临床问诊检查等。上述方式可以给医生足够的信息来评判患者的心脏功能情况,但很多时候这些信息不是足够多,对于房颤手术来说,最有用、最有价值的还是术中的一些检测评估,所以患者在手术期间的检查评估最为理想。
??最后,需要了解患者既往手术的情况,既往的手术记录可以看出一些基本信息,比如做了哪些干预,手术期间发生了哪些问题等。对于第一次手术后复发的房颤患者,多数还是会建议再次手术治疗,尤其是那些经过治疗后有过好转的患者,但是再次手术则建议患者找更有经验的术者来完成手术。
??总的来说,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进展非常迅速,目前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可以有效治疗房颤,同时房颤治疗指南对导管消融手术的推荐级别也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