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因身份信息被开发商私自盗用录入网签系统,导致名下购房资格被占,直到现在也无法参加摇号买房。近日,成都市民王峰(化名)求助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云投诉”,讲述了自己遭遇的这一离奇购房经历。
一分钱定金没交,名下就多出了一套位于成都攀成钢板块网红楼盘“COSMO天廊”的房子,更蹊跷的是,开发商声称并非盗用王峰信息,并于今年5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峰购买该房产并支付15万元资金占用利息。
王峰与开发商各执一词,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峰:
蹊跷购房路摇号买房遇阻
“我和妻子在成都共有一套住房,计划再买一套,从2017年底开始一直在看房。”王峰介绍向记者说道。2018年成都“5·15”限购政策升级的第二天,王峰夫妇便打印了查房证明,得知自己还有购房资格后,就开始参与摇号买房,但在同年10月网上登记报名时,遇到了难题:登记系统驳回申请,提示无购房资格。
“我们很疑惑,2018年12月10日我们到房管局又打了查房证明。”证明显示,王峰和妻子名下有一套新都的房子和崇州一套农村自建房。为了弄清楚是否是因为农村自建房占用了自己的购房名额,王峰先后专程赶往崇州房管局、成都房管局进行咨询,均被告知不会占用和影响。这下王峰夫妇更疑惑了:按照成都限购政策,以家庭为单位,他们可以再买一套房,但为什么摇号系统会显示没有购房资格呢?
开发商联系:
希望王峰配合撤销网签认购信息
直到2019年9月19日,问题答案浮出水面。据王峰回忆,当天他接到开发商工作人员的消息,告知他于2017年3月23日认购了成都锦江区COSMO天廊项目一套住宅,开发商成都上普和创置业有限公司,希望他配合撤销这套房源的网签认购信息。
对于开发商的通知,王峰一头雾水。他表示自己完全不知道上述房源的存在,此前从未去过售楼部,更没主动提供过自己的身份信息。“但后来他们一直说是我自己提交的信息而不是盗用。因为这房子我莫名其妙两年多无法参加新房摇号,开发商的态度让人气愤,实在没有一点社会责任担当。”
质疑一:
既没有协议也没花钱
开发商网签流程成迷
正常情况下买新房,购房者需要先交纳一定的诚意金或定金,与开发商签署纸质的房屋认购协议。然后开发商再通过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的网签系统,录入购房人信息锁定房源,将买卖协议备案和公示。网签后开发商一般要求购房者一周内交齐首付款等房屋款项,双方会签订正式的购房合同。
“开发商相当于跳过之前所有步骤,直接网签,我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更神奇的是一分钱不收、一份协议没签就直接把房子备案给了购房者,市场上没有哪家开发商会这样做。”从事房地产行业渠道销售的王峰告诉记者,他非常熟悉新房销售流程,除了匪夷所思的“信息盗用”问题外,他质疑开发商网签流程也存在严重违规。
质疑二:
开发商称王峰反复无常
王峰:知晓后曾想直接买房
记者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得知,开发商工作人员称王峰时而配合撤销网签,时而表示要购买该房源,协商过程耗时耗力,所以他们决定起诉王峰。王峰对此说法并不赞同,他告诉记者,此前他并没有详细了解过COSMO天廊项目,2019年9月起初知晓此事时,他也不清楚房屋面积。王峰以为网签在自己名下是一套小户型房源,有计划直接购买;但没想到是该项目为数不多的149㎡户型,开发商给的总价超出了预算,最终决定放弃购买。
根据网签规则,完成网签即意味着房源已被认购,无法再次销售,除非购房人向住房管理部门申请撤销网签,房源方能重新入市。鉴于开发商的态度和行为,王峰未配合开发商撤销网签,因此上述房源一直在王峰名下。
质疑三:
王峰质疑开发商捂盘
封面新闻记者在成都透明房产网上查询,天廊广场一期网签在王峰名下的房源现在仍处于定购状态。该栋楼目前只剩一套87㎡房源显示可售,挂牌清水价格为133.99万,单价约1.54万/㎡。
图据成都透明房产网
记者调查发现,位于成都市锦江区攀成钢片区的COSMO天廊项目,因位置优越,且60-80㎡小户型房源居多,曾非常受购房者欢迎,可谓“网红盘”。2019年8月15日,COSMO天廊项目取得预售证,售价约为1.5-2.2万/㎡。当时推出288套房源,却有4676人参与摇号,普通购房者中签率仅为2.38%。
但目前在贝壳找房上,项目挂牌二手房均价已约2.6万/㎡。
正面交锋
王峰:多渠道投诉维权
开发商:起诉索赔15万
王峰先后向锦江区住建局、12345成都市市长热线、省长信箱等渠道反映情况。2020年3月23日,锦江区住房建设和交通运输局给了王峰“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意见书称天廊项目一房源体现为王峰的名字进行网签认购登记的事实确实存在,因此影响了王峰再次购买住房的资格。同时该局认为,没有进一步的证据线索显示成都上普和创置业有限公司,在销售行为中存在违规操作获利的问题。因此建议王峰搜集证据,通过诉讼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
意见书
对此处理回复,王峰并不满意,他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求助。同时也选择走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0年3月,王峰第一次收到开发商的正式催款通知,纸质催告函让他尽快履约补齐房款。5月14日,王峰又收到了开发商的起诉状。要求他履约购买房该套房屋,并赔偿资金占用利息15万元,该套房屋的价格则显示为333万,单价约为2.23万/㎡。对于这样的要求,王峰并没有接受。
而今,因为此事,王峰依然没法在成都再购房。
开发商回应:
等待法院判决结果
律师说法:
事件真相尚不明朗但双方均有权起诉
针对上述事件双方说法存在争议的情况,记者咨询了四川凡高律师事务所林小明律师。
如果购房者所述情况属实,开发商将根据冒用信息的具体内容和程度,承担相应的处置。从刑事上来说开发商可能要受到治安处罚,如果涉嫌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则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从侵权角度而言,被冒用者可以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
“至于资金占用利息等,目前双方各执一词、互相矛盾,要等事件整体真相确定后方可判定。”林律师补充道,“双方均可起诉,但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无论哪一方起诉,起诉方均需要拿出相应证据证明,否则将自行承担败诉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