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周到君也时不时为想要前去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朋友们递上攻略——
在刚过去的重阳佳节,周到君干脆自己去立了个遗嘱,亲自体验了一番~
(*>)
整个订立遗嘱过程1.5小时全搞定!
要说最大的感受嘛,周到君不得不感慨,这一年,订立遗嘱的过程真效率提高了不少!
对于正常办理遗嘱的老人来说,从咨询到最后领到遗嘱证,前后需要跑三趟中华遗嘱库的现场——
现场精神评估、办理遗嘱登记;
领取“遗嘱证”。
而在现场办理遗嘱,又分为四个步骤——
①起草遗嘱:结合遗嘱订立人自由意愿,起草出一份严谨的遗嘱;
②手书遗嘱:抄写遗嘱,并由见证人核对文字信息和证件、财产证明等信息;
③精神评估(自愿选择):专业机构入驻中华遗嘱库,给出遗嘱订立人是否能订立有效遗嘱的判断;
④录像留档:同时录音、录像、录入指纹、有两位工作人员(非亲属)作为见证人,扫描遗嘱之后存档、登记。
没错,周到君这次经历的,就是这个过程了~
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一登记中心负责人黄海波告诉周到君,截至今年9月,上海第一登记中心共保管4927份遗嘱,目前每天都会有20-25名老人来免费办理遗嘱登记和保管,来预约办理遗嘱的老人也有将近30名!
面对这样庞大的需求,效率当然得提高。
在周到君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大大小小的变化,使得不管是遗嘱办理的过程,还是未来提取和取证效率都大大提升!
周到君曾在中华遗嘱库现场与办理遗嘱的老人交谈,他们告诉周到君,整个遗嘱办理过程,最大的麻烦之处在于——写字。
前来办理的老人虽写了一辈子字,但出于繁体、连笔等书写习惯,手书遗嘱成为最难的“关卡”。
其实,别说是久不提笔的老人们了,就连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的周到君,抄起遗嘱来,也是“错误”连连……
幸好有了这一转变——遗嘱上的文字,打印和手写相结合。
周到君的遗嘱分为两页,一共约有500多字,其实需要手书的只有200字左右,其余300字左右为打印好的文字。
这打印的内容,是立遗嘱人的精神状态、家庭情况、备注说明等,是在第一步遗嘱登记的环节,工作人员按照订立遗嘱人的意愿,在系统中一步步选择、确认,最终生成的遗嘱内容。
虽然是打印字体,但也构成遗嘱内容的一部分。
真真方便不少!
周到君提醒一句——其余手写部分遗嘱的关键信息,按照实际情况,不同人处置财产不同,需要手书的字数有差别。
并不是每个人都跟周到君一样手书200多字哦~
订立遗嘱,无非是想保护自己的遗产顺利被指定继承人继承。
以往提取遗嘱用于法庭证据,需要指定的提取人,带着U盘来拷贝回去。
而从这个月开始,法官可以直接查询到遗嘱了!
这得益于本月刚开始启用的“遗嘱司法证据备案查询系统”,将司法电子证据与遗嘱登记融合。
听完这段非常严谨的话,周到君猜你的表情是这样的↓
那么就简单点说——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时,遗嘱数据将同步生成为一个唯一数据字符串上传到司法电子证据云平台,确保所立遗嘱绝对真实,同时由于采用的是字符串和分布式存储,也保证了遗嘱内容的保密。
[耶!听懂了]
所以,当因遗嘱发生纠纷时,原本U盘拷贝证据的提取方式仍不变,可以下载后以文件、光盘或以U盘等形式递交法院。
此外,又多了一种让遗嘱发挥作用的方式:法官通过遗嘱司法证据备案查询系统,随时查阅和下载储存在云端的证据。
有了这个平台,跑一趟中华遗嘱库的精力可以节省下来了~
关键是,这份遗嘱证据还安全可信!
大约是日常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人,中华遗嘱库的现场氛围和气满满。
讲实在的,亲身经历一次订立遗嘱,会更加真切地体会到遗嘱库工作人员的细致与贴心。
核对手书遗嘱部分的文字,两字重叠、文字笔画增缺、涂改等现象,都要一一划掉重新书写,并且按指纹;
核查身份证件、居住证、财产证明等要经历4道审核;
就连整个过程中书写遗嘱、签字的笔都不能换(为证明遗嘱未被篡改,保证遗嘱效力);
……
周到君表示——好久没这么一丝不苟过了~
最后,周到君再提醒一句:截至目前,预约进行遗嘱登记的老人已经排队到明年4月底才能办理,想要订立遗嘱的,赶紧预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