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华遗嘱库工作人员与完成遗嘱登记市民合影。中华遗嘱库供图
曾经,在很多人的心中,死亡和遗嘱都是需要避讳的话题,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传统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近日,中华遗嘱库向社会发布《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据白皮书显示,大众对遗嘱的接受程度逐步上升,越来越多年轻人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甚至有“00后”已开始立遗嘱。
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已经向全国提供遗嘱咨询256152人次,登记保管190866份遗嘱。其中,广西中心登记保管了3455份遗嘱。2013年以来,立遗嘱人群平均年龄从77.43岁逐步下降至69.87岁,立遗嘱人年龄趋向年轻化。民众的遗嘱观念、财产观念、家庭观念持续变化,显示了遗嘱在家庭建设和家事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立遗嘱渐渐趋向年轻化
白皮书数据显示,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截至2020年12月31日,“80后”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4年期间翻了近7倍;“90后”则有553位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了遗嘱。在中华遗嘱库立遗嘱最年轻的遗嘱人是17周岁,“00后”也开始立遗嘱,立遗嘱不再是某个年龄段的“专利”。
“广西地区也有中青年人群立了遗嘱,但是比较少,主要还是北上广地区为主,其他城市数据稍低。但从数据来看,全国各省区中青年立遗嘱人数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中华遗嘱库广西第一登记中心主任谢惠波介绍,广西地区立遗嘱人群总体以60-70岁为主,且比例逐年上涨。在2017年,广西60-70岁年龄段只有31人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但截至2020年,该年龄段订立遗嘱总人数高达1615人,4年间翻了52倍。“这个数据体现了人们的生死观念发生了转变,大家能够对‘死亡’进行新的理解与探索,越来越多人提前对自己的财产做好安排,我觉得这将会变成一个普遍的现象,死亡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吃饭一样,而决定死后的财产如何分配,就像决定今天我要去吃什么一样。”谢惠波说。
子女继承财产比率下降
另从白皮书数据上来看,“80后”的财产以房产为主,存款为次。此外,81.61%立遗嘱的“90后”处理的是银行存款,有71.54%涉及房产。与其他年龄段的立遗嘱人不同的是,“90后”的遗嘱中,“虚拟财产”的纳入和安排成为其一个突出的特征:社交平台账号等虚拟财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其次是证券基金。2017-2020年,广西地区立遗嘱人群主要处分的财产以不动产为主,保持在99%的水平线;2019年起,遗嘱中涉及财产分配的开始出现多样化,包括银行存款、公司股权、证券基金、理财合同、保险单、车辆等。
2017-2020年,广西地区立遗嘱人群的遗嘱在分配方案上,子女是主要继承人。从数据可以看出,遗嘱人选择“配偶先继承,子女后继承”和“先子女继承,后孙辈继承”的分配方案有上升的趋势,选择“子女直接继承”的分配方案有所下降。谢惠波认为,这表明市民在分配方案的选择上更加合理化、考虑更长远,开始普遍意识到要优先考虑保障配偶的晚年幸福生活。
订立遗嘱解决后顾之忧
有人认为,不需要太着急立遗嘱,意外的发生只是小概率事件,尤其是年轻人身体还健康更没必要提前立遗嘱。但也有人认为立遗嘱体现个人敢于正视死亡的勇气,以及对人生不确定性的防范意识。那么,立遗嘱有没有必要?立遗嘱有哪些好处?
谢惠波介绍道:“关于立遗嘱的好处,首先是财产清单。假如突发意外,钱存在哪家银行,各种财产在什么地方,子女和配偶都不是一清二楚,容易导致财产下落不明,一份遗嘱可以防止继承人找不到财产。其次是定向传承。如果立有遗嘱,将财产分配写清楚,不但防止继承人之间起纠纷,还可以防止子女离婚时遗产遭分割。再次是定纷止争。通过遗嘱明确财产分配,消除家族内斗的隐患,对于已经存在内斗隐患的家庭,遗嘱可以协助继承人快速完成协商取得一致意见,达成家庭和谐。最后是简化手续。专业规范的遗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未来办理继承的烦琐手续,但不专业的、不规范的、不是权威部门办理的遗嘱,很可能被认定为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