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首次推出《遗嘱证》,具有14项高级防伪技术
另外,中华遗嘱库在我国首次推出《遗嘱证》服务制度,以便更好地让去世老人的后人找到遗嘱之所在。凡成功办理了遗嘱登记的60岁以上老人,均可免费领取《遗嘱证》。据了解,《遗嘱证》采用了14项高级防伪技术,伪造者将面临最高7年的有期徒刑。
接入96156后预约能力大增
据了解,96156社区服务热线是2002年北京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也是北京市96156社区服务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公益性和便民利民性特点的现代化呼叫系统。热线设有市呼叫中心和街道座席席位近500个,日接听能力可达到万余个。
一张《遗嘱证》解决不少难题
中华遗嘱库启动以来,工作人员发现,很多老人在办理遗嘱登记时有意避开子女。陈凯说:“老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样做,很可能让子女不知道老人生前曾经订立过遗嘱,也就难以按照老人的愿望进行遗产分配与继承。”
现实中,很多老人把订立遗嘱作为自己的隐私,因此在订立遗嘱后通常不愿告知家人,一旦老人身故,寻找遗嘱的下落就成了家人不小的难题。
为此,昨天,中华遗嘱库发布了一项新的服务内容,凡在中华遗嘱库成功办理了遗嘱登记者,均可领取到一个采用高级防伪技术制成的《遗嘱证》。
记者看到,《遗嘱证》外观与护照大小相仿,页面设置也和护照非常相似,封二的位置是立遗嘱人的照片和登记信息,另一页贴着《遗嘱证》专用邮票,空白页用来记载遗嘱的变更信息,立了几次遗嘱一目了然。
对此,陈凯解释说:“修改遗嘱是当事人的权利。在国外,人们很少一生只立一次遗嘱,随着子女人数、婚姻状况、财产情况、家庭关系和人生观点的变化,修改遗嘱是很自然的事情,因为遗嘱也是一种人生记录。”
律师建议:老人可将《遗嘱证》与户口本、房产证等重要证件放在一起,一旦身故便于家人发现。《遗嘱证》可以证明老人生前立过遗嘱,但家人想了解遗嘱内容,还要看是否属于老人指定的查询人。
伪造《遗嘱证》最高获刑7年
据了解,在中华遗嘱库办理了遗嘱登记后,工作人员将发给一份《领证通知》,60岁以上的老人凭此可到中华遗嘱库免费领取《遗嘱证》。
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考虑在交通便利的地点设立中华遗嘱库《遗嘱证》发放服务窗口,方便老人领取《遗嘱证》。
据了解,《遗嘱证》采用了数码水印、电脑条码、专色底纹印刷等14项防伪技术。“特别是中国邮政为《遗嘱证》发行了专用邮票,每一张《遗嘱证》上都贴有专用邮票。因此,也将《遗嘱证》的防伪上升到了法律层面。伪造者,将按伪造有价票证罪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可判处7年有期徒刑。”陈凯说。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华遗嘱库指导顾问阎青春表示,《遗嘱证》的推出是我国第一次给订立遗嘱者发证,不但体现了遗嘱的严肃性,而且传递了和谐传承的正能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大的示范意义。
答疑
1.目前共有几种遗嘱预约登记方式?
2.预约遗嘱登记需要准备什么资料?
3.非京籍老人可以预约吗?
答:可以。
4.中华遗嘱库在外地有分中心吗?
答:目前尚未在外地设立分中心,但年内会开展此项工作,中华遗嘱库将优先选择预约量大的地区设立分中心。(记者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