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百科丨买二手房,房子满二唯一和满五唯一区别在哪?羊城居住指南

很多购房者在选购二手房时,无论在网上还是在中介门店中,都会经常看到房源信息里写着满二唯一和满五唯一的字眼,但是大多数购房者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满二唯一及满五唯一涉及到房屋交易税费的问题,下面就来为大家说说二手房交易税费,以及满二唯一和满五唯一有什么不同。

一、二手房交易需要交纳哪些费用呢?

一般,二手房住宅主要需要缴纳的税费有三种:契税、增值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然后,根据房屋性质不同,还可能需要缴纳土地契税以及土地出让金。

广州9区(越秀、天河、荔湾、海珠、番禺、白云、黄埔、南沙以及增城)

二、满二满五是如何界定的呢?

1.普通商品房

商品房是以契税完税发票填发日期或房产证登记日期孰先原则计算是否满2年或者满5年。

2.夫妻更名(包括离婚析产)的房产

如果房子为夫妻更名(包括离婚析产)的房产,应按照更名前的日期界定是否满2年或者满5年。

3.房改房

4.赠与的房产

5.继承所得房产

继承所得的房产可以按照继承前的日期界定是否满2年或者满5年,比较容易界定。

三、满二唯一和满五唯一有什么区别?

唯一:出让方及配偶(含增用名及曾用证件号)在售房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的《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如显示属于家庭(夫妻双方)的唯一住房,可定义为唯一住房。

满二唯一:房产证下发满2年或契税票填发日期满2年,且是出售方(家庭为单位)在广州市的唯一住房。

满五唯一:房产证下发满5年或契税票填发日期满5年,且是出售方(家庭为单位)在广州市的唯一住房。

因此,满二唯一以及满五唯一的房子最大区别就在于缴纳税费的不同,满五唯一的房子免征增值税及附加、免征个税,满二唯一的房子在花都区和从化区可以免征增值税及附加。

在广州,如果购买满五唯一的房子可以免征增值税及附加、免征个税,买方只需交纳契税。所以,购房者在选购二手房时,可以重点考虑满五唯一的房子。

THE END
1.房产继承赠与买卖的税各交多少在继承房产进行买卖时,税务处理的流程包括:首先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即财产转让收入减去相关税金和费用;然后,根据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后,根据房屋价值计算契税,契税的税率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之间。若房产价值较高或转让收入较大,建议寻求专业的税务咨询以确保合规缴税。 2024-11-29 01:50:21 平台广州律师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50468.html
2.房产继承和赠与哪个费用高?房产继承和赠与哪个费用高133***3525 发布于 2023-03-17 09:52:14 房产继承 房产继承过户 共4个回答136***2827 2023-03-17 11:22:19 房屋赠与与继承,赠与房产的税费要比继承高,法定继承人继承房产的话只需要交纳一些杂项手续费,契税和个税都可以减免。但是赠与过户的话,契税是少不了的,按总房价的一定https://m.loupan.com/ask/1000010.htm
3.房产赠与给子女要交纳哪些费用律师普法第二种是以赠与的方式办理过户,先办理赠与公证,然后办理房屋评估作价和房屋鉴定,最后办理过户。 第三种是以继承的方式办理过户,但这种情况需要发生在父母一方死亡的情况下,不是很常用。 1、以出让的方式将房屋过户给子女:房屋买卖办理过户的主要费用有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契税三种。其中房产满五年,营业税是免征的,https://www.110ask.com/tuwen/1499282224750869647.html
4.房屋继承赠与以及过户哪个费用更便宜些更划算些呢购房税费 赠与 过户 继承 费用 房屋 3人参与回答白白桃花 继承要划算些! 一般亲属间转让房屋,会习惯性地选择赠与的方式,而且2009年新的税费方式执行以后,直系亲属赠与房屋确实有部分免税政策。过户有两种方式,一是赠与过户,第二是买卖过户,如果该房产受让者今后打算转让,建议还是买卖过户,赠与过户免交营业税和所得税http://qd.17house.com/goufangshuifei/0ef1be143d1d7aef8bb1d77f243a378a.html
5.广州房产继承过户费用需要缴纳多少?首先确定有没有遗嘱,如果有的话,遗嘱上载明的继承人那遗嘱到公证处进行遗产继承公证,然后到房屋管理https://www.to8to.com/ask/k6760608.html
6.房子过户需要多少钱(继承费用+赠与费用+买卖费用)营业税:近亲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的,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近亲或具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人之间赠与房产的,免征个税。契税:赠与房产的领受人需要全额缴纳契税,按照3%的比例缴纳。印花税:万分之五。公证费,一般为评估价的2%。 三、买卖过户的费用 https://www.kan3721.com/news/show-2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