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的预判,无论是行内的,还是行外的,谁都能说上两句,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也总喜欢预判房地产走势,但最终有几个应验了的?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但在房地产预判领域,我们不得不提到万科创始人王石,他是一位把万科推到了房地产企业龙头宝座的男人,也是最早在房地产顶峰前成功预判房地产走向的人。
早在2018年的万科年会上,王石就喊出了“活下去、活得久、活得好”的口号。彼时,房地产还是如日中天,市场、价格到2021年才达到历史顶峰,所以,能在转折点前两三年都提出这个口号确实非常难得,起码在当时,很多百亿房企还在向千亿冲刺,千亿房企还在向万亿冲刺,比如恒、碧,结果大家这两年都看到了。
话又说回来了,如果你不优秀,作为对金融风险非常敏感的商业银行,怎么可能主动来找你、支持你。王石是那样说的,万科也是那样做的,这更证明了王石此前的预判是非常正确的。当然,王石虽然现在离开了万科,但不代表不关心房地产,他现在还是万科董事会名誉主席,而且这两天再次预测房地产走向,在懂行人看来,这次或大概率又是对的!下面来看看他表达了哪些观点?
四是,也是王石最后表达的想法。在他看来,我们不是单纯的市场经济,政策对房地产的影响很大,现在我们意识到问题所在,政策也在调整中,整体上,我们未来房地产的希望还是很大。
从王石的观点看,不得不说,他的忧患意识确实很强,也极具前瞻性。起码体现了几层意思:
一是美日房地产的教训给他触动很大,别人都在一股脑的向前冲、扩规模,抢占榜单,而他带领的万科则主动放慢速度,确保现金流和规模适中,不再追随恒、碧销售额老大;
二是他说的这个3-5年调整期,更多的应该是从房企的角度,毕竟他是做企业的嘛,这一点其实也不难理解,目前很多房企债务暴雷,包括还要继续暴雷的,要化解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因为行业需要不断的整合,一些房企该合并、兼并,甚至退出、关门不可避免,说白了,债务风险要出清,应该是各方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
三是,对未来房地产还是抱有信心。他自己都说是乐观派,他也看到了我们楼市属于政策市,而且我们提振市场的措施还算及时,这对市场早日恢复其实也有好处的。但我们要看到,在第二层意思里,随着房企不断的整合调整,势必对楼市的恢复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好在,我们在不断追加恢复市场的措施,这也是王石对未来房地产有信心的判断依据。
王石的这个观点,与央行的最新表态其实并不矛盾。
根据中房网的信息显示,潘行表示,我们的房地产确实进入转型期,城市房地产分化,新房需求在下降,目前房地产正在寻找新的平衡,短期要注意房地产市场的溢出效应。这个溢出效应该指的就是王石提到的债务暴雷,房企调整,还有潘行说的个人住房贷款,但他也说了,一直采取的审慎的贷款政策,外溢风险是可控的。
但前面也说了,房企恢复处于阵痛期,势必也会是房地产恢复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国家其实已经看到这一点,不断有各大行召集白名单房企开会,商讨共克时艰,相信最大限度缩短这个调整期吧。
像南京,已经提高第二套房的公积金贷款额度了,由原来单人30万增至50万,原来家庭60万增至100万,其实就是跟首套房贷款额度一样了。可以算一下,20、30年房贷算下来,相比商业贷款,是可以省不少钱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其实就是变相降低房贷利率,相信会有更多的城市推进这一惠民措施。
还有住建部提出的现房销售试点,以及广州、合肥等地出台的增加得房率,其实是对期房弊端的修正,不少人对取消公摊面积、还有要求不要再建那么多高楼等等呼吁开始兑现或部分兑现,比如公摊面积虽不能取消,但可以通过调整规则,让新建房的得房率以及品质得到提升。越来越多城市在新出让的地块中,容积率都在明显下调,高层住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低容积率住宅......
不难发现,在楼市底部运行期间,这些有利于购房者的点,越容易得到逐步解决。应了我在总结上半年楼市所言,未来两年买房的人,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还是购房成本,真的是越来越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