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地产行业专题研报 房地产——最差的时光正在过去虽然地产仍未走出低谷,但基本面越是疲软,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预期便应越是积 极,我们看好未来政策... 

虽然地产仍未走出低谷,但基本面越是疲软,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预期便应越是积极,我们看好未来政策强有力引导下地产及关联产业的复苏。

“三驾马车”中消费拉动为3.3%,消费自2021年初以来持续回落,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较2021年同期下滑2个百分点,受疫情反复影响,未来部分消费场景及可选消费仍将被抑制;

投资拉动1.3%,较上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出口在疫情及国外生产复苏的双重影响下未能延续去年同期的高增长,一季度拉动GDP增长0.2%,较上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

出口运输渠道及供应链受阻,而在国外疫情影响减弱下,外部国家的生产活动在恢复,2021年我国“仅此一家”的生产地位再难重现。

由此看来,相比消费和出口,投资端更少受疫情影响,且更易通过政策进行调控,是完成“稳增长”的关键。

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的直接贡献达8%以上。由固定资产投资和固定资本形成的概念差别,我们可以大致估算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近似为剔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固定资本形成占GDP比重;使用最新公布的生产法GDP计算。

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占比为8.8%,在2017-2021年期间均值为8.4%,即房地产投资对GDP总额贡献率达8%以上。

土地购置费虽不能直接纳入固定资本形成部分,但会形成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并通过财政支出对GDP产生拉动。

从地方政府性基金对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支出安排结构来看,占比最高的几项支出为征地及拆迁补偿、土地开发支出、城市建设支出、其他支出。

其历史占比依次为52.4%、23.1%、10.5%、9%,通过分拆各分项的使用用途,我们可以大致判断土地购置费对GDP的影响。

我们预计土地购置费对GDP在投资端的间接贡献约为3.1%:征地及拆迁补偿:收购土地补偿金,流入居民端以消费或购置商品房形两种路径回流入GDP核算。

可假设其支出比例,大致估算对GDP的影响;土地开发及城市建设支出:用于完善土地的开发类支出,纳入固定资产形成中;

其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廉租房支出、棚户改造等,可近似看作资本形成;土地购置费对GDP贡献估算:剔除征地及拆迁补偿费部分占比约55%。

预计其消费率会略高于居民平均消费率65%-70%水平,按75%设置,剩余部分转为储蓄;其他支出按全部回流至GDP计算,则2017-2021年土地购置费对GDP贡献占比平均水平为3.3%。

综合房地产投资及土地购置费两项口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的整体贡献占比2017-2021年均值为11.7%。

口径调整后,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明确房地产开发投资与GDP增速的历史关系,202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贡献为4.8%,房地产开发投资拉动GDP增长0.6%,近三年均值为0.9%。

根据前文测算,我们预计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实际占比约为12%,则房地产开发投资每下降1%,将对GDP造成0.12%下行压力。

根据我们对后文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预测,预计在当前场景下,2022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为-1.6%,较2021年减少6个百分点,将在去年GDP增速基础上对GDP产生0.72个百分点的负向拉动。

在直接影响外,房地产投资还会通过关联产业对经济产生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我们计算房地产行业(包含部分建筑业)的影响力系数为1.5。

即1单位房地产投资会通关联产业产生1.5单位产值影响国民经济,假设关联产业增加值率为5%,则房地产投资每变化1%,对关联产业GDP造成约0.01%下行压力。

综上,我们预计今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为-1.6%,将对GDP增速造成共0.208%的拖累,GDP增速相较去年减少0.78个百分点。

由此来看,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发展有较大影响力,“稳增长”需要地产承担更大的责任,行业基本面的各项指标应尽快复苏。

在这一预期之下,地产的修复方向是明确的,而唯一需要把握的是行业自身恢复的程度与时点,以及对上下游产业的带动效应。

房地产中观数据的分析框架

为了明确地产基本面的运行情况,我们将通过对房地产中观的各项数据探究,明确指标间的逻辑关系,并用以判断各类指标未来的走势。

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先后顺序来说,依次为筹资→拿地→开工→期房预售→竣工→现房销售几个环节。各个环节间的先后次序也决定了行业中观指标间逻辑关系:

资金端:房企的资金充裕程度影响拿地能力,进而影响拿地规模;施工端:拿地规模影响新开工面积,进而影响施工及竣工面积;销售端:

销售额影响销售回款,进而影响房企资金充裕程度,同时影响房企拿地信心,进而影响房企拿地规模;投资端:主要组成为土地成本及建安成本,也因此受到拿地与施工共同影响。

销售预计年中完成筑底政策有更多期待

销售是房地产中观指标中相对领先的指标,较少受到其他指标影响,而更多受到行业外部的因素影响。中短期维度来看,行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为最重要影响因素。

回顾本轮周期的政策调整,我们观察到“因城施策”的施行范围及政策松绑力度逐步升级,并且在5月15日也首先全局层面政策利好,央行及银保监会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至LPR下浮20个bp;

行业政策端,当前“因城施策”执行范围已由三四线城市提升至强二线城市,政策的放松力度也有明显增强,限售、限购、首付比例等政策均有不同程度放松。

“因城施策”的空间明显打开,且在当前市场基本面仍然弱势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因城施策”仍将保持进一步宽松的趋势;回顾以往市场下行期,行业政策调控放松如下:

2008-2009:2008年10月,央行《关于扩大商业性个人主动发放贷款利率下浮幅度等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首套房最低首付比例由30%下调至20%,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0.7倍;

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对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贷款购买第二套用于改善需求的普通自住房居民,可按首贷政策执行,同时要求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及房贷款利率等。

2011-2012:本轮周期内从全局政策来看依旧保持了较严格的力度,但呈现一定分化,对刚性需求定向宽松,抑制投资投机购房,地方层面也出现了宽松信号;

2011年10月11日佛山实施有限度的放宽限购令,10月-11月南京、宁波、无锡等城市放松公积金贷款额度,11月广东中山宣布年底限价政策不延续。

2014-2016:2014年9月,央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对拥有一套住房并已结清贷款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再次购买普通商品房,按首套房执行贷款政策,即“认贷不认房”;

2015年3月,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关于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二套首付比例最低由60%下调至40%;

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

2015年9月,央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不实施“限购”措施城市,首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等。

2021-至今:坚持“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实行“因城施策”,地方政策根据当地实际执行,各城市进行不同程度调控放松,近期政策执行城市已提升至强二线,且政策松绑力度不低;

3月1日,郑州一次性提出19条房地产调控政策,主要包括认贷不认房、放松限购、下调房贷利率、推进货币化安置等;3月18日,福州放松限购;

相比历史过往周期,本轮行业政策的松绑执行力度及速度在市场下行的早期是有所不及的:“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政策空间下放到地方后。

对经济的压力越大,“稳增长”背景下,政策边际宽松的动力便越充足,基于房地产行业对经济影响的分析,我们充分看好未来“因城施策”持续松绑的力度。

货币政策端,截止至目前货币政策端行业整体货币宽松幅度不及以往,但5月15日首套房贷利率下限下调20个bp,5月20日五年期LPR再降15个bp至4.45%,未来货币的宽松环境必将保持整体宽松。历次周期的货币政策放松情况如下:

2008-2009:累计降准400个BP,累计降息216个BP,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货币政策空前宽松,降准400个BP、降息216个BP后1个月,于2009年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单月同比增速回正;

2011-2012:累计降准150个BP,累计降息56个BP,货币宽松幅度较小,在降准150个BP、降息25个BP后,于2012年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单月同比增速回正;

2014-2016:累计降准300个BP,累计降息150个BP,货币政策持续宽松,降准65BP后1个月、降息50BP后2个月,于2015年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单月同比增速回正;

2021-至今:累计降准125个BP,累计降息25个BP,降准幅度已接近2011年期间水平,但利率降低空间较少;5月15日,央行及银保监会明确全国首套贷款利率下限下调20个bp。

本次下调房贷利率下限也是本轮周期内首次出现全局层面的政策松绑,风向标信号明确;5月20日,五年期LPR下调15个bp至4.45%。

回顾历史行业及货币政策来看,本轮政策放松在早期力度偏弱,预计会导致从政策的边际宽松时点起算,商品房市场复苏速度慢于以往。

2008、2011、2014周期内商品房销售面积单月同比负增速分别维持12、9、15个月,政策边际改善后,分别于1个月、3个月、2个月后完成探底,4个月、11个月、8个月后同比回正。

本轮行业复苏将较历史周期更为缓慢是确定的,但往者已矣,过去政策放松幅度偏弱是受到了特殊的背景制约,边际来看“因城施策”空间在快速打开。

未来仍留有松绑空间,全局性的支持政策已经出现,从眼下向后看,政策边际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在加码,那么基本面复苏的时点是可以随着政策持续宽松而同步提前的。

预计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将在年中完成筑底,在三季度完成回正:以政策导向观察:2008、2011、2014年间分别在政策改善后4个月、11个月、8个月后同比回正,以2021年11月为政策边际改善起点。

预计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完成单月销售面积同比回正,在年中完成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速探底;其他变动影响:疫情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短期内若能得到有效控制将加速商品房基本面反弹;

政策边际宽松将加速商品房市场复苏,这一变动对累计销售同比增速回正的影响将更为显著,一方面这一时点较单月同比回正时点更为滞后,政策边际改善的影响程度更显著。

开发资金受销售回款影响较大

2021年几项占比别为11.6%、0.1%、32.5%、16.1%、36.8%、3%,主要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定金及预收款、自筹资金、按揭贷款及国内贷款。

如2021年末,按揭贷款额度提升,挤压待审批贷款资金释放,个人按揭贷款单月同比增速出现小幅回升,随后又回归销售基本面;

2009年初,商品房贷款出现首付比例下调及期间货币环境较宽松,期间按揭贷款出现单月同比增速大幅上行。

本轮周期不同以往,供给端资金提前与基本面周期出现趋势变动。2020年8月即12月,“三道红线”和银行两集中管理推出后,国内贷款及自筹资金即领先于商品房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速出现下行。

在2021年下半年,随着房企资金压力显现,房地产调控政策边际转松,供给端资金也在政策引导下提前于基本面开始复苏。

土地购置费拖累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将小幅下行

中观数据中的施工类与投资类指标关联性较强,遵循着销售回款及融资→拿地→形成土地购置费,拿地→新开工/销售→竣工,并在施工期间形成建安投资两条路径。

路径上的后续指标由前序指标影响,因此我们将按着逻辑顺序依次分解各指标的判断依据。

土地市场滞后于销售市场复苏预计年底单月同比回正

商品房销售走势是判断未来房企拿地走势较好的领先指标,其中房企拿地规模直接取决于房企拿地意愿及资金充裕程度,而这两者又受到销售市场表现影响。

尽管我们难以依据商品房销售额对未来拿地规模作准确判断,但可大致明确其运行方向。

100城土地成交总价与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时滞稳定在0-3个月,土地市场对商品房的滞后效应较明显。

推广到全国层面观察土地成交价款,其整体累计同比走势与百城指数保持一致,且周期底部时滞同样稳定在0-3个月,但波峰位置较百城数据更为滞后。

这或因部分城市土地市场对销售市场反应存在滞后,历史数据显示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增速高位往往发生在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速回落至高位20-35分位处。

基于100城土地成交总价以及土地成交价款累计同比走势,我们预计土地市场将滞后商品房市场约3个月即三季度末完成累计同比探底。

但受到2021年上半年低供应及2022年市场复苏双重影响,累计同比增速的实际底点可能提前至三季度中上旬。

在判断土地市场之外,我们还需了解土地购置费额走势。土地购置费是房地产投资额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统计局的官方解释为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支付的费用。

按本年实际发生额度计入当年投资。也因此土地购置费相较土地成交价款存在一定时滞。

依据历史数据,土地成交价款约领先土地购置费9-12个月。预计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走势在二季度末来到最低位,三四季度逐步企稳回升:

参照土地成交价款领先性:2021年二季度为土地成交价款最低位,随后三四季度逐步提升,从指标领先性来看,2022年一季度将实现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增速探底并随后逐步回升;

参照商品房销售走势:商品房销售在2022年二季度仍将承压,并持续压制土地市场热度,但在下半年逐步复苏并带动土地回暖,预计土地市场在三季度末触底。

四季度末单月成交额同比回正,二、三季度土地成交价持续低迷,进而导致对应的土地购置费的当期结算部分承压。

综合以上两种口径考虑,我们预计三季度上旬为土地购置费累计同比增速最低位,随后在四季度出现回升。

新开工单月增速三季度触底

竣工不失速底部有支撑新开工面积同样受到销售影响:一方面销售市场热度影响房企拿地积极性及拿地规模,进而影响新开工规模;

导致房企的开工面积受销售回款的影响幅度提升,进而表现出开工规模被动的跟随资金充裕程度即销售回款变动而变动。

预计新开工面积在三季度前期完成累计同比增速探底:基于我们对销售市场预测,预计今年三季度初单月同比增速触底,新开工同样将在三季度中上旬触及底部。

拿地层面:房企获取土地的规模与开发实际进度逻辑关系不直接,在实际项目开发过程中往往采用分期开发,尤其大型项目更是如此。

因此存在房企一次性获取大量土地而只开发其中一部分,此外也有部分土地房企土储储备,具体的开发节奏由经营策略决定。

导致拿地规模与竣工规模的存在天然的增速断层,拿地指标仅能从总量上对未来竣工规模做判断,但对判断竣工走势意义有限;新开工层面:

停工及施工进度变动导致新开工与竣工的时滞存在波动,项目开工后存在多次停工、施工进度变更的可能。

因此每年全国项目的施工速度、停工幅度并不稳定,也因而新开工面积向竣工面积推导的逻辑过程不直接,仅能做总量层面的参考。

建安工程中的设备安装含义为设备、装置的安装工程,因此主要发生在项目收尾阶段,其累计同比走势与竣工面积重合度较好。

然而由于缺乏领先性,安装工程仅能作为观察竣工面积实时变动的一个维度。我们尝试使用设备安装工程在建安工程(设备安装+建筑工程)中的比例去观测设备安装工程的边际增减。

试图提前判断在建工程的整体工程进度是否接近竣工高峰期,进而提前预测竣工规模,然而该比例的实际走势与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的峰值并不重合。

我们认为主因为近年精装比例提升,导致设备安装类支出在建安工程投资中占比提升所致。

通过比较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面积与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的时滞在增加,已由24个月扩大至48个月,并且最新的竣工高峰较上轮周期又新延后12个月,我们认为原因如下:

“高周转”策略下房企聚焦预售节点以前的工程进度:“高周转”策略即通过加快前期施工,使土地快速开发至满足预售要求的条件,通过快速开盘实现销售回款,并滚动迭代,提高资金效率的模式;

因此2016年后“高周转”策略被广泛采纳,房企的施工聚焦于开发前半段,而后半段至竣工的进度则被有意放缓,从而拉长低息开发贷的占用时长(开发贷常按工程进度偿还),并加速项目回款;

此消彼长之下,新开工及销售在快速资金回笼下与竣工面积出现了时滞拉长;

三四线销售占比提升导致:2016年后三四线销售规模占比有所提升,而三四线的预售资金监管要求较一二线低,也放大了“高周转”下的时滞效应;

精装比例提升导致:近年来客户对精装产品接受程度提升,房企为做高产品溢价能力也有意提升精装产品比例,相较毛坯住宅,精装房开发周期更长,单栋楼普遍可增加半年以上的工期,导致时滞增加;

疫情影响导致,按照原有时滞48个月,竣工高峰期应在2020年上半年显现,但受疫情影响,竣工峰值的部分竣工面积在2020-2021年上半年间陆续释放,并在2021年上半年达到峰值。

回到当下,以上对竣工面积产生影响的各项因素都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减弱,竣工对销售的时滞将逐步回落:

“高周转”模式逐步退出舞台:当前行业整体资金紧张,叠加预售金监管出台,房企过往加速前期施工促进资金回笼的收益明显下降,因为即便达成预售条件,相当比例预售款仍将被政府监管;

“保竣工、保交房”要求下,工程进度要求将更为严格,房企不得不对项目的后半段施工投入更多精力;

三四线销售占比高峰已过:进入2021年下半年商品房市场走弱,三四线市场表现疲软,三四线占比高峰已过;

精装修比例保持相对稳定:近年精装项目数量仍保持一定增速,但增长速度较2016-2018年间下行,在精装住宅已占一定比例背景下,未来精装项目比例提升不会再对行业整体工期造成过大影响;

疫情影响减弱:尽管当前疫情影响正在常态化,但对全国层面施工进度影响已远低于2020年初,未来对施工端的进度影响相对有限。

预计未来竣工增速会承压,但不会失速,底部有支撑:从销售对竣工累计同比增速的领先来看:参照原有4年左右时滞,2020年二季度起竣工面积即应进入对应2015年初销售的高峰期。

但受疫情影响部分竣工面积延后在2020-2021年间陆续释放,并在2021年初形成峰值,当下竣工对应的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实际时滞为48-60个月。

对应销售时期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商品房累计销售同比为9%-26%,均值14%,市场仍保有一定热度,不支持竣工面积快速下行;

我们认为主要源于近期房企资金紧张影响,竣工对现金流贡献较低,优先级劣后,出现背离下行;2022年竣工同比增速有下行压力,但底部有支撑:

一方面“保竣工、保交付”逻辑下,竣工动作不可能无限推迟;另一方面,领先的销售周期仍在正增速区间,受行业不景气影响产生的竣工增速负向偏离会在法律强制交房的逻辑下逐步修复。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预计竣工单月同比增速将保持小幅下探,在三季度触底,并随商品房市场企稳后同步回升。

受土地市场影响预计全年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1.6%

房地产投资包含建安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置及其他费用四类,其中建筑工程主要指房屋、建筑的建造工程,安装工程指各类设备安装、设备购置指购置或自制达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等。

建安工程与土地购置费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分析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的核心指标。

建安工程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走势有决定性作用,土地购置费对累计同比增速具体数值有影响。

历史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与建安工程累计同比增速高度重合,而土地购置费会对开发投资同比走势造成偏离影响,但影响能力远不及建安工程。

施工面积与建安工程累计同比走势拟合程度较好,可以使用施工面积走势结合施工单方造价判断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主要变动方向;

同时可以结合土地购置费的同比变动,按土地购置费占房地产开发投资一定比例计算,最终确认房地产投资未来走势。

综合上文,我们已完成了对土地购置费未来走势的判断,后续只需明确施工的变动即可明确房地产开发投资走势。

施工面积的含义包括:本期新开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上期跨入本期继续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上期停缓建在本期恢复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本期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以及本期施工后又停缓建的房屋建筑面积。

总体来看,无论后续是否竣工、停工,或此前是否停工,凡是在本期有施工动作均将算入施工面积。基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本期的施工简化为:

流入部分:承接上期持续施工;本期新开工;上期停工本期复工;流出部分:上期施工本期停工;上期施工并在跨入本期前竣工。基于这一简化,我们可以构筑新开工、竣工及施工面积间的数量关系。

N-1年施工面积+N年新开工面积-N-1年竣工面积=N年施工面积+N年净停工面积(即本年复工与上年跨入本年停工面积差值)经计算可得历史上净停工面积及其对当期施工占比,我们将这一比例作为净停工率,用来衡量停工水平对房地产施工面积的影响。

历史数据显示净停工率如下特征:

停工率往往自年初后开始逐步回落,反映了年后房企项目施工陆续复工的情况2020年初为近年净停工率最高位,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年净停工率持续高于以往年份的年初峰值,直至2021年初才逐步恢复至以往年份净停工率水平。

这也能一定程度解释为何前文预期中的竣工高峰期在2020年并未如约而至,而是在2021年初才陆续显现;

自2010年以来各月份累计净停工率平均数为7.4%,剔除2010、2011年早期偏高数据,2月均值为10.6%、3月均值为9.8%、4月份均值为9.1%,2022年2、3、4月行业净停工率分别为13.3%、12.1%、11.6%,高出均值25.5%、23.5%、18.4%。

均位于自2012年以来历史第二高位,仅次于2020年,行业资金紧张导致项目停工率高的情况对项目施工面积及建安投资额造成了压力。

我们预计随着行业基本面在年中后企稳,房企资金环境将同步改善,带动净停工率下行,月度净停工率高出历史均值水平将降低。

基于前文新开工、竣工的趋势判断,以及净停工率的假设,我们可以对施工面积定量测算,预计施工面积单月同比增速在三季度开启回升,累计同比增速在正负零间波动,并在三季度触底。

随后我们对施工面积同比增速做单位施工强度处理,使用建安成本与施工面积的比值计算单方建造成本,2020-2021年同比增速为3.3%、2%,参考近期施工类材料成本增加。

我们假设2022年同比增速为5%,并以此作为价格系数与当月新增施工面积相乘,并最终确认建安工程的同比增速。

最后在建安工程变动基础上增加土地购置费的增速,按土地购置费比例维持稳定在30%,按此比例计算土地购置费对房地产开发投资整体同比增速的影响。

基于我们的测算预计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6%,主要受土地购置费下行拖累,若未来政策边际放松,促进土地市场转暖,房地产投资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在房地产板块之外,我们认为当前逐步布局房地产产业链也将有良好收益。

施工端:产业链上游,以工程器械、建材及工程服务为主,包括工程机械、水泥、玻璃、装饰装修等,其需求产生自施工动作,房地产投资、施工面积等指标对其基本面走势影响更显著;

建材用量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关联性较强。将剔除了土地购置费的建安工程投资与玻璃、水泥、钢铁的销量累计同比增速比较,可以发现各类建材用量与建安工程投资累计同比关联度较高

基于建安工程投资及竣工面积两项指标观察,建安工程类指标累计同比将于四季度触底反弹,竣工同比增速在年底基本触底,预计对应板块基本面底部同样在四季度出现。

各类工程机械销量与新开工面积关联性最强。由于工程机械多在项目初期即需配置,其需求多表现在项目新开工阶段,与新开工面积的关联性最强。

我们预计新开工会略弱于施工,相较而言工程机械基本面底部会略滞后于建材类地产链板块确认。

也含有住房销售后2C端购房者的装修需求,还包括存量住房的翻修等,其需求在施工端、竣工端、销售端以及销售后若干年都会产生,因此其指标与房地产行业中观指标关系不及其他地产链板块关系显著。

相对而言,销售指标与板块营收同比走势拟合程度更好,基于这一点观测,我们预计在年中商品房销售累计同比增速触底后,装饰装修类需求也将开启触底回升。

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与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基本保持同步变动,作为地产后周期板块,居民的家居用品采购在竣工交付后产生,因此受竣工面积影响最显著;

房地产的销售数据也影响着家居购置需求,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约领先家具制作业营业收入3-4个季度。

在商品房销售回暖以及融资环境改善双重预期下,我们预计竣工面积在三季度开始改善,将有利于家居板块的营收在三四季度提升。

不同电器种类间的需求时滞有一定差异。家用电器主要包括白电、黑电、厨电等,其中厨电更倾向于一次性购买,白电次之,而黑电的期间更换频率最高,也因此不同电器之间与地产的关联程度有差异。

导致了其需求走势与房地产中观指标间的关系有一定差异(此处使用产量指标,由于统计局公布的销量指标已停更,家电产销比较高,产量与销量指标保持高度同步增长)。

其中白电与厨电相对稳定,普遍销售高峰滞后商品房销售高峰3-5个季度,在而黑电则表现出多个销售高峰,且时滞稳定性更低。

基于对商品房销售的年中触底反弹预期,我们预计家电类销售短期将承压,需求转暖将在明年一二季度呈现。

地产产业链市场面观察:政策与基本面共舞

从市场面观察,地产政策自2021年11月转向以来已度过完整的6个交易月,从区间涨幅来看房地产板块自低点反弹8%,跑赢沪深300指数27个百分点。

相较之下,地产链上的各板块指数,无论是上游或下游板块,股价表现均不及地产板块,地产链各板块并未明显跟随地产板块股价走势及政策松绑反弹,地产链板块与地产板块呈现走势分化。

这样的现象在历史的地产几轮周期中也属反常。尽管因跟踪的指标及投资逻辑有差异,地产与关联板块间的涨跌幅会存在差异,但历史周期上,地产链与地产板块往往表现同向涨跌。

如2008、2014年,而即便地产链同样表现弱势的2011年,地产链板块的指数跌幅及其与地产板块的背离程度也弱于本轮周期。

为了进一步探究其根本,我们将回顾复盘历次周期中各地产链指数与地产板块指数变动及其参照,并试图明确为何本轮地产链指数表现不及以往。

第一轮周期-2008年房地产板块跟随政策快速变动:自2008年10月政策出台后,11月板块指数进入上涨,至2009年7月达到区间涨幅最大值,2009年6月为相对涨幅最大值;

在政策与销售转暖基本面复苏的共同作用下,板块行情高位延续至基本面出现实质性好转,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回升至37%附近;随着2009年6月二套房贷收紧,板块行情进入尾声。

地产板块对政策更敏感,我们认为这主要源于地产特殊的业绩确认模式以及受政策变动影响更大导致。在缺少年报等数据做直接验证之下,政策导向以及中观指标成为股价交易的主要参考系。

在基本面陆续兑现后,预期差的博弈也来到尾声;与之相对,地产链板块可以通过年报确认预期兑现,并且其跟盯的部分中观指标——新开工、竣工本就天然滞后于销售指标,都将拉长板块的交易窗口;

在基本面指标有支撑的背景下,板块价格持续上涨空间就更大。

第二轮周期-2011年政策在地方边际放松,房地产板块股价随后上涨,随着政策收紧行情结束,上涨周期持续性不强:

自2011年10月后,地方城市政策陆续松绑,但全局政策以紧为主,导致房地产板块在2012年1月后才逐步启动,随着2012年3月及下半年国家多次强调调控不可放松,本轮板块反弹尚未等来基本面复苏即在2012年6月结束;

地产链板块跟随地产同步启动,在政策出现收紧信号行情即结束,随后在本轮周期尾部,基本面好转确认后部分板块二次上涨:

地产链板块跟随地产同步在2012年1月开启上涨,行情的启动多数都以政策为起点,也随着政策的收紧在2012年6月结束,期间的相对收益始终弱于地产板块;

在本轮周期中,竣工及销售指标在2013年初逐步复苏,地产后周期的白电、家具、装修建材也出现了一轮上涨。

第三轮周期-2014年房地产板块跟随政策启动,基本面好转后跟随大市回落,在市场持续高热下,出现反弹并二次冲回至高位:

本轮政策松绑自2014年9月实行“认房不认贷”起,板块在基本面和政策双重驱动下在2015年5月达到最高位,后随大市回落;

但市场企稳后,商品房销售数据始终维持高位增长,基本面支撑下2015年四季度板块价格二次回升;

尽管板块绝对涨幅在2015年5月后回落,但直至2015年12月,板块的相对累计涨幅始终在增加中,销售复苏支撑了行业的相对收益。

中观指标过于弱势下,地产链板块主要跟随大市涨跌,但随着基本面好转,部分板块走强:本轮周期早期,地产链虽然有所上涨,但相对沪深300的收益为负。

这与行业中观指标过于弱势有关,相比以往两轮周期,无论新开工或竣工均表现弱势且持续低迷,而地产政策宽松短期仅能改善销售端表现。

由本轮周期可以观测到,2015年5月后,市场整体表现弱势,但在销售市场走好的支撑下,后周期板块及地产板块有较好的相对收益。

综合过往行业周期观察,我们认为地产及地产链的价格走势的特征:

地产板块:政策为先,行情由政策起也由政策止,期间基本面复苏会支撑股价进一步上涨,同时也是预判政策变盘的先行指标,当基本面已复苏至一定水平,往往政策开始逐步收紧;

地产链板块:政策与基本面互为补充,相较地产板块,地产链对政策敏感度更低,也因此行情的启动需要一定的基本面做支撑,即上行行情的开启需要一定强度的政策引导。

同步确保新开工、竣工等中观数据不在过低的位置,否则便需要更强的政策给予市场信心;这是因为相比影响房地产的销售指标,竣工、新开工对政策的变动存在天然的传导滞后。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何本轮周期地产链与地产板块出现反常的分化:

政策层面:早期政策力度不足,在全局政策缺席背景下,“因城施策”需逐步摸索,这样探索的边际宽松节奏在对政策更为敏感的地产板块而言,已是布局的交易信号。

但对于对政策敏感程度更低的地产链板块,过去的的政策宽松幅度还不足以让市场无视基本面的弱势,下场布局;

基本面弱势的背后反映的是开发商的资金紧张,由于预售资金监管,高周转长期挤压的现金流紧张,融资受阻多方面原因,开发商在资金支出端收紧,抑制了拿地、新开工甚至一定程度挤压了竣工指标。

政策与基本面的双重缺失组合为过往周期中首见,这样的组合抑制了地产链的启动。

往者已矣,当我们回过头来看2021年10月之前的时刻,彼时地产的定调异常严苛,转而今日“因城施策”的空间已大幅放开;

来者可追,在地产的政策底已如此明确之时,地产链与地产的分化还提供了二次入场的机会:

政策层面:“因城施策”的空间在快速打开,近期我们观察到在苏州、南京等高能级强二线城市,已出现诸如二手房取消限售等大幅放松调控的现象。

央行及银保监会已下调全国贷款利率下限,5月20日5年期LPR下调15个bp,全局性政策出台进一步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随着板块基本面复苏缓慢以及“稳增长”的紧迫性日益增加,未来的政策松绑仍有进一步加强的空间,政策端的好转预期存在低估;

基本面指标:基于我们的预测,新开工、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将在2022年年中触底反弹,全年增速分别为-9%、-1.6%,虽然仍为累计负增速,但已较年初有明显提升。

“稳增长”压力下,政策将进一步松绑,基本面边际改善的确定性很强;从房企层面看,随着销售市场转暖,融资环境改善,房企的资金也将更为充裕。

整体来看,当前地产链的第一轮上涨仍未完全启动,未来政策宽松幅度持续增强确定性很强,在强政策的支撑下,行业的基本面也将加速复苏。

预计基本面改善确认的节点不会晚于三季度,在政策与基本面均将边际改善的预期下,眼下地产链布局正是最佳时点。

THE END
1.房地产行业周度观察股票频道上周(2024.11.18-2024.11.22)房地产(申万)板块下跌0.83%,沪深300 指数下跌2.6%,房地产板块领先沪深300 指数1.77 个百分点。 和其他行业对比,房地产行业涨幅位列申万行业第10 位。今年以来,沪深300 指数上涨12.67%,房地产板块上涨5.26%,房地产累计落后沪深300 指数7.41 个百分点。子板块中,上周房地产开发板块下跌0.https://stock.hexun.com/2024-11-26/215800252.html
2.最新70城房价报告揭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摘要:最新70城房价报告发布,揭示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指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稳中有变、分化明显的特点,房价涨跌互现。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变化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影响。房地产市场将继续面临挑战和机遇https://shoukewl.com/post/12816.html
3.最新房价动态,市场趋势影响因素及前景展望分析评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分析最新房价的评论,探讨市场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前景,通过深入了解房地产市场,我们将更好地理解房价波动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房价走势进行预测。 市场趋势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随着政策调控的不断加强https://www.mttu.cn/post/7239.html
4.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在复苏努力中下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出现了惊人的下跌,这是近十年来的最大跌幅。国家统计局显示,2023年9月,70个城市的新房价格暴跌6.1%,延续了16个月的下降趋势。尽管住房部长倪虹领导的政府努力重振房地产业,但分析师仍对楼市能否迅速复苏持怀疑态度。 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价在复苏努力中下跌 http://blog.zhongyewood.com/5277.html
5.2015年中国房地产行情走势分析2015年中国房地产行情走势分析 2015年房价走势如何?2015年中国房地产走势会如何?2015年房价会下跌吗?等等问题困扰着中国对房地产有所投资的人们。当然,如果有份2015年房价的走势预测手册指南的话,那对2015年房地产投资者来说,就是乐事一件了。 小编就在这里整理下影响2015年房产的相关因素如下:https://nt.loupan.com/html/news/201412/1506000.html
6.中国房价行情向社会发布全国各城市、城市各区域和各个楼盘小区的房价租金实况和供求信息,以及城市住房指标监测分析数据,支持在线分析和数据下载。http://www.credata.cn/
7.一年回顾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的2022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努力实现全年目标——2022年二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及微观主体感受报告 个人养老金三支柱发展策略 中美供应链“脱钩”风险与对策 当前形势下发放消费券、促进居民消费需求恢复的政策建议 重大金融风险的识别、传导和监管 当前房地产市场风险研判及政策建议 http://cwm50.cn/newsinfo/5238288.html
8.中国房价行情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主办 CityRE Data Co., Ltd. Designed for iPhone 4.7 ? 12.3K Ratings Free Offers In-App Purchases Description 实时发布全国各城市、城市各区域以及各个楼盘小区的房价、租金行情,为免费用户提供房价租金行情概况、当前位置房价行情分析,为付费会员提供各地房价行情分析。并免费提供房产自动估价、https://itunes.apple.com/cn/app/cha-fang-jia-quan-guo-fang/id598179687?l=en&mt=8
9.我国2021年全年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10.房地产行业颇为不易,预计2022年房地产市场在一季度有望逐渐企稳,下半年或将保持小幅回升行情。 正文 第一部分:2021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2022年展望 2021年在全年疫情多点散发,在夏季自然灾害、秋冬环保政策限制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4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按年平均汇http://ier.blcu.edu.cn/info/1071/1525.htm
10.买入中国武夷(000797)讨论交流,股票股价,行情,新闻,研究报告!!!上海 深圳中国武夷9446074市场反应福建房企香港房企北京房地产发展 收藏 0 查看 520 回复1 https://www.55188.com/stocks-sz000797.html
11.浑水创始人:七月开始调查贝壳,因为“好得难以置信”贝壳何以成为浑水的狙击目标?浑水在做空报告公布后的股价涨幅中遭遇的轧空行情,如何应对?除了贝壳,浑水在做空其他中国的房地产公司吗?浑水之前做空的中国教育公司如今仓位多大?做空活动的重燃,是否暗示美国牛市即将迎来拐点?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18日凌晨,《棱镜》独家连线对话浑水创始人卡森·布洛克。以下为部分对话实录(有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47844
12.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HSMPI)股票价格行情提供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HSMPI)股票的行情走势、五档盘口、逐笔交易等实时行情数据,及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HSMPI)的资讯、公司公告、研究报告、行业研报、F10资料、行业资讯、资金流分析、阶段涨幅、所属板块、财务指标、机构观点、行业排名、估值水平、股吧互动等与恒http://quote.eastmoney.com/gb/zsHSMPI.html
13.收藏一文带你洞悉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简史随着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住房实物分配制度被住房分配货币化全面替代,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开始实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贷款限制也逐渐放开,商业银行的房地产金融业务得以积极开展,中国房地产金融进入茁壮成长的黄金期。2003年贷款规模的同比增长率达到41.34%的高峰,房地产市场出现过热行情,房地产金融在其中起到了巨大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36394450419926
14.上证观察从基金公司的规模变化说开去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在次新股板块,同样颇具戏剧性的行情逆转近期也频频上演:部分前期破发新股已“收复”发行价,其中的领跑者甚至实现了股价从破发到翻番的跃进。并且,整个次新股板块个股翻倍行情批量涌现。 市场 次新股 2022-06-15 08:14 理性看待房地产市场数据变化 根据市场机构监测,5月房地产市场活跃度较上月提振,市场数据呈现底部https://news.cnstock.com/special/2022044
15.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官方网站官方、权威、专业的中国房地产行业内网站,政府、行业、专业三大资源的整合者,提供最权威最及时的房地产行业内信息与观点,最全面的房地产行业数据与报告,是房地产政策解读、市场判研、数据研究、战略分析、思想交锋最权威和具公信力的价值平台。http://member.fangchan.com/m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