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区别是教育部正式规定了9个义务阶段学科类科目禁止补课,而非学科类科目没被禁止补课。
2.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3.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4.伴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线上学科类机构改为审批制,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
5.此次教育部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为监管人员执法、行业从业人员转型提供了依据,将加速双减意见落地。
二、如何区分校内学科培训和校外培训
校外学科培训通俗讲就是校外培训机构补习了。
现就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如下:
1.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2.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谨慎选择学科类校外培训学科类培训,建议:
2.要看公示信息。正规校外培训机构应将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教学内容及班次、任课教师信息、招生简章、收费项目及标准、收退费制度等在机构室内显著位置公示。
3.要看收费情况。正规校外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费用,收费开具发票与培训机构名称一致。
6.要看收费账户。正规校外培训机构均已录入教育部“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并已开设预收费资金监管账户,“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家长端”APP也已开通,家长可通过APP缴费、购买课程和消课。家长缴费要避免使用现金缴纳,缴费务必缴到机构与银行签订的专用监管账户上,可以有效规避退费隐患。
三、校外培训机构有哪些
1.校外培训机构主要就是有一些艺术类培训机构。编程类培训机构,书法类培训机构,还有其他的一些乐器类培训机构等等,然后在这些校外培训机构的话,主要就是以一种兴趣培养的模式去进行的,学生是需要先有这个兴趣才能够进行相对应的一些学习。
2.然后有相对应的兴趣的话,也能够学的更长久一些,并且能够做出一定的成绩。还有就是能够去参加比赛,然后再参加比赛还有可能获得奖项。
四、校外培训包括哪些科目
学科类培训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学科门类是对具有一定关联学科的归类,是授予学位的学科类别。我国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14个学科门类。教育部官网发出通知,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经审批开展校外培训,符合以下条件的,构成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公安、民政或者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责令停止举办、退还所收费用,并对举办者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