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新高考语文试卷看2024届复习备考(2023年语文高考政策)青春叛逆期网

2023年新高考一卷从试题内容上呈现出以下特征:

2023年新高考一卷最显著的外在特征,便是客观题数量进一步缩水:

近三年新高考选择题数量统计

2021年江苏第一年实行新高考,选择题数量12个,总分36分;去年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发生变化,成语及熟语的考查从多年来的选择题形式变为填空题(主观题),病句修改题取消,被替换为长短句变换,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选择题总分30分;到今年文言文阅读的经典题型断句题变为填空题(主观题),病句修改再次出现,这次成了主观题,选择题总分缩水成24分。

纵观江苏三年新高考,成语、熟语的运用客观题变主观题;病句题客观变主观;文言文断句客观变主观;标点符号的运用客观变主观……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对新高考一卷的分析,如果将新高考一二卷,包括2020年最早实行新高考的山东卷也一并分析,我们便可以发现:今年变为主观题的题型,并非什么创新突破,而是早有苗头。如第19题修改病句,早在2020年山东第一年新高考的时候便是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去年的新高考二卷也是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今年我们一卷标点符号的考查,也早在2020年山东新高考卷便已涉及到,只是当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值得庆幸的是,在之前的复习备考中,至少病句的主观题形式、文言文断句的主观题形式是我们早有心理准备的,并不会措手不及,且题目难度都不大。

为什么要降低选择题的分数?大致有这样几个理由:

其一,需要进一步拉开考生分数上的差距。选择题和主观题相比,往往存在一定的运气成分,即便是成绩比较差、基础比较差的同学面对选择题时依然有可能凭借运气得到一个超出其实力的分数,有时候会导致大家选择题的得分比较集中,不易拉开差距。

其二,让考生得分更科学更有区分度。选择题的得分只有0和3,而设置成主观题的得分可以是0、1、2、3分。考生完全凭借自身的实力答题,谋求分数,高手得3分,答案有瑕疵也可以得2分或者1分,如果完全乱来,则是零分,这样的赋分更能衡量学生的水平,也更公平。

其三,更容易调节试卷的难度。如果用选择题来调节试卷的难度,这其中的度其实很难把握。比如以往就出现过为了拔高试卷难度,某一道选择题平均得分0.2、0.3这样的极端情况,这种难度的选择题其实已经失去了命题的初衷了。但我们又无法做智慧的调节,因为选择题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而主观题在答案的命制上更有弹性空间,哪怕考生给出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并不相同,但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这种酌情赋分能够很好的调整整张试卷的难度。

其四,试卷命制更科学,更能让人接受。相比于主观题,选择题其实命制出错的可能性更大,且一旦出现就饱受争议。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今年苏锡常镇的二模文化常识题。这道题因为D项“连横,战国时张仪游说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称连横,后泛指结盟,本文用的就是这个意思”的错误太过离谱而命题人又没有发现,出现极为尴尬的改答案的情况,直接让人对整张试卷的命题质量产生了怀疑。而用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就相对更能让人接受了,理由同上一条——遇到争议答案可以酌情给分嘛,可以在原有答案上增加要点,有时候原本三个要点的答案在实际阅卷中可能给出六条七条参考答案,总有几条适合你。

其五,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相比于选择题,主观题的形式更能考查学生的能力,包括知识识记掌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如以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为例,2020年山东新高考曾考查破折号的使用,题目如下:

2020年山东新高考对标点符号的考查

这道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做题时只要知道:

原文表示语意的跳跃;A项为解释说明;B项是语意的跳跃,C项是语意的转折;D项是补充说明。

很容易做出答案,如果不完全清楚破折号的具体用法,可以对各选项进行比较排除,因此正确率较高。

但到今年江苏新高考,标点符号的考查变成了主观题,原题如下:

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①可是他低着头,咬着牙,向前钻

②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

大家发现了吗?这道题变成主观题,依然考查考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认知,但不再是让大家照本宣科的背符号的用法,而是必须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你不光要有理论基础,还必须深刻理解文句,也就是说,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综合更有深度了,这才是更符合语文命题趋势的考查形式。

我们无从确定,将选择题降到8个是否是新高考的极限,也不清楚接下来要变为主观题的会是哪一类题型。但选择题分值下降依然可以给我们的复习备考带来一些启示。

中国古典诗歌绝大多数是抒情诗,即景抒怀、即事抒怀的情况居多,因而多年来抒情诗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我们通常所说的咏物诗、边塞诗、闺怨诗、羁旅行役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等说法,就是根据主题和情感类型进行的划分。

但一直考查抒情诗容易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多年考查,大家早已摸清了诗歌考查的方向:无非是意象、语言、情感、手法四大类,因而将诗歌按照主题归纳好了所有常见的情感,以及各类型诗歌的常规使用手法,整理好了每一类型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常常出现的形象,甚至是即景抒情诗中常见的意象所表达的含义。

在多年来老师和学生针对性极强的应试策略下,只要学生每类主题刷到一定量的题目,诗歌在多数学生面前便成了“八股”阅读,模式化的总结压过了对诗歌本身内容的解读,这已经背离了是个阅读考查的初衷——归根到底,阅读的根本是要读懂,在此基础上才谈得上所谓的赏析。

但题画诗也有不足之处,那便是文人气太浓,不接地气,实际上并不太符合当下高考命题的需求。从这三年的新高考语文情况来看,显然采取了另一种途径:说理诗。

说理诗也被很多人称作“哲理诗”,当然不一定是阐明幽微的哲学理论,教材所选说理诗更侧重生于人们的生活诗化,总结人生智慧,传达理趣。如苏轼《题西林壁》,王安石《登飞来峰》等诗,皆可视为说理诗。

和传统的抒情诗相比,说理诗在表达方式上多用议论,往往通过议论的形式来点明主题,阐释道理。

我们不妨看一下新高考问世以来七套试卷中对诗歌的考查情况(以主观题为例)

新高考七套试卷中诗歌主观题的考查

一共七套试卷,涉及七首诗词的考查,六诗一词,三唐四宋,契合我们高考的考查区间:唐宋诗词。就江苏新高考一卷来说,除了第一年考到唐朝送别诗外,2022和2023年都是对宋朝说理诗的考查。

为什么要选择宋朝说理诗?

因为说理诗主题多变,诗人可以在万事万物中寄托道理,这一点和抒情相类——后者或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而前者或借事喻理或直言其理。不同的是,世间道理是讲不完的,不会如同情感一样能轻松被人归类。任何一个道理的领悟,都必须建立在理解诗歌含义的前提下——没有八股,没有套路,理解大于一切!

而宋朝的哲理诗,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以2022年的新高考一卷诗歌主观题为例: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这首词是典型的说理诗,我们常见的抒情诗往往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词,我们彷佛可以看到一个古板的老学究拄着拐杖看着村庄里吹笛打鼓欢庆佳节,祈求丰收,看着商人规矩经商,老人出门子孙们前呼后拥,开心的对他们说:好好看,只要你们以后好好做人,好好做事,以后保管天天都是过节。

再如2023年诗歌:

答友人论学

林希逸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这首诗可以说是说理诗的模板了,通篇议论,如果将其翻译成现在汉语,简直就是一篇标准议论文的提纲:标题“论学”点明主题,开篇(首联)列举一些人治学肤浅的不良现象,紧接着(颔联)分析这一现象的根源,由现象到本质,颈联以参禅修仙为例,论证治学需要亲自钻研实践,尾联引用名言,以游人欣赏桃李为喻,再次明确主题,意味隽永。

可以明确的是,接下来的几年内,宋说理诗必然是高考复习备考的热点,也是重点。

1.命题与教材单元活动的关系

回归教材是这几年新高考命题的方向之一,今年高考创造性的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与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联系起来,释放出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不要每天只忙着刷题了,好好看看教材,谁说高考不考教材呢?该题如下: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

在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文学短评一栏,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文字:

对文学短评的定义、意义、突破口,主要表达方式等都有清晰的表达,其中提出的“叙议结合、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思路清晰,态度鲜明”等语言,以及注意选择细节,“分析这些细节对于表现人物、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等主张对本题的完成有极大指导意义。

另外,如果深入分析我们的试卷命制,就能惊奇的发现,命题人就像是有强迫症一样,试图让每一篇阅读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对应的痕迹。

如第一篇现代文阅读《后真相时代》,里面提到西方媒体在报道一些事件时使用了“竞争性真相”,第四题要求考生对“竞争性真相”进行分析辨别(请简要说明文本中的西方媒体在报道时使用了哪些“竞争性真相”),这与教材必修下册第四单元学习活动“辨识媒介信息”板块隐隐呼应,其中有“有辨识信息的自觉与能力,能够分辨各种媒介信息的真伪,就成了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媒介素养”的语句,这不就是我们面对“竞争性真相”时应该具备的素养吗?

再如第五题:

作者采用哪些方法证明关于藜麦的新闻报道结论有误?请根据文本概括。

必修上册第八单元学习任务“如何论证”——论据的使用

再如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研习任务的第二部分,提出“把故事讲好”,从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两个方面给出讲好故事的两个方法,现在再来看,是否能够让大家联系到今年的作文呢?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如何讲好故事,真的就是这篇作文材料的一个写作方向,如果我们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去写融入当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不失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甚至就连语言文字运用如病句题,也可以在必修上册——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词汇的变化的“病句类型”小专题中找到命题依据。

2.文言文阅读联系课内文言知识以及日常积累

以今年文言文阅读为例:

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初二上册《孟子三章》

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选择性必修第六课《兼爱》

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

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

本题答案是B,如果我们能够在学习《兼爱》时稍作留心,就能轻易得出结论,“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也作“鼓励、劝勉”理解。

再如第13题: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我们可以粗略统计一下两句话中能够让我们迁移到课内文言实词的词语:

①侮:欺负,轻慢

1.欺侮、侮辱、侮蔑(日常词语积累)

②唯:只有

1.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报任安书》(司马迁)

2.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③是以:以是,因此,所以

1.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任安书》(司马迁)

2.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3.是以记之苏轼《石钟山记》

4.是以圣人无为《老子八章》

5.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李斯《谏逐客书》

④先:意动用法,以……为先

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外积累)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部编版初三上册《岳阳楼记》

⑤请:请允许我……

1.请问其目《论语》十二章

2.请毕今日之欢《苏武传》

3.请息交以绝游《归去来兮辞》

4.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鸿门宴》

⑥略:大略,简略

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

2.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报任安书》司马迁

⑦隅:角,角落——一小部分,一方面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2.俟我于城隅

⑧审:详细,周密——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

1.审视,巨身修尾《促织》

2.审谛之《促织》

3.审美、审查、审核、审时度势、审订、审定

⑨信:真实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2.前人虽有记录,却未必是信史——《见麒麟》苏锡常镇二模

可以看出,实际上两句翻译没有一个字是超出我们初高中教材以及日常积累的。只要我们以课本为核心,多积累课内的实词,文言文翻译及文化常识题不会有任何障碍。

3.作文与课本的关联

我们先看一下今年的作文:

如果我们将视线投向教材,能够发现多少好故事呢?

必修上册第二单元,讲述的是劳动者的动人故事,《喜看稻菽千重浪》讲述的是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最终为人类缓解饥饿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劳动者、爱国者的故事,这一定是有力量的好故事;《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歌颂的是张秉贵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探界者”钟杨》展现的是钟扬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以及在工作上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所表现出的崇高美,是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高尚无私的爱国情怀……这些都是好故事。

必修下册《窦娥冤》和《雷雨》《祝福》,这是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具有振聋发聩的悲剧力量;《与妻书》讲述的是个人与国家、私情与大义之间让人艰难抉择的爱的力量;选择性必修《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包身工》《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阿Q正传》,古代的《屈原列传》《苏武传》《孔雀东南飞》等等,无一不是具有力量的好故事。

当我们为了标新立异,将视线投向越来越小众、越来越佶屈聱牙的新读物新素材时,我们是否都遗漏了教材这个丰富的宝库?

当所有人都忽略了教材时,你对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否也是一种创新呢?

1.适当研究新考点、新题型、新考法。

尤其是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几乎每年都会有变化,在复习时要有超前意识,注意对平时模拟练习中的新考点、新题型、新考法进行练习与总结,以免高考出现创新题型时手足无措。

2.提升理解能力,增强文学素养。

诗歌阅读不能过于依赖方法技巧及套路,首重理解,而诗歌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多读多背多涵咏,增强文化素养。复习备考时,抒情诗与说理诗并重。

3.回归语文本真,落实教材,扎根教材!

课内文言文的背默,文言文的字词、常识积累,单元活动的练习,乃至现代文的阅读鉴赏,都是我们在刷题之外,必须要重视的内容!

THE END
1.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高考***资讯汇总 2024年高考全年重要报考事项 刚刚高考资讯、高考政策、考前准备、志愿填报、录取分数线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等高考时间预测(数据为往年仅供参考)线的全部重要节点尽在"高考网"微信公众号 关于更多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分省(区、市)分专业招生计划请留言或者咨询老师 http://www.mx.danzhao1.cn/show-k44njjtggj.html
2.揭秘未来高考政策,如何预测并适应2024年高考分数政策变化——步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考分数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与优化,2024年的高考分数政策将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又该如何提前准备,适应这一新政策呢?本指南将带领读者一起探索,帮助初学者和进阶用户了解并适应新政策。 二、了解当前高考分数政策概况 在预测未来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的高考分数政策有所了解,这包括考试科目、分数http://www.jsqigua.com/post/1483.html
3.山东省2024年夏季高考报名办法解读(30问)近日,我院发布了《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关于做好山东省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请考生仔细阅读,全面了解高考报名有关要求。为使考生进一步了解夏季高考报名有关政策,现对报名办法解读如下: 一、夏季高考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https://www.eebvisa.com/gaokao/13400.html
4.2024年湖北高考改革新政策篇5:2024届北京高考政策新规 2024届北京高考采用3+3模式,不分文理科,其中第一个3为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为3门选考科目。第一个3: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每门满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总分450分;第二个3:另外3门选考科目通常满分为100分,采用等级赋分,总分300分,所以总共满分为750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3ytug30.html
5.北京户口高考有什么优势烈士子女加分政策始终保留着,一些地区还提高了烈士子女所享受的待遇。比如湖南省,明确了烈士子女、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以上或被战区(原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等3个全国性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不变。 最后总结,通过以上关于高考加分有何新规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会对高考加分有何新规有个新https://m.jlzhiyuan.com/162997.html
6.Tracy的博客2024-08-08从高考到留学:揭秘美国留学申请之路 从高考到留学,美国留学申请之路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过程。以下是对美国留学申请之路的详细揭秘: 一、前期准备与自我评估 1. 明确留学目标 确定想要申请的美国大学及专业,了解各学校的申请要求、截止日期、学费及奖学金政策等。 http://m.vlx.com/blog/tracy/
7.焦点热讯:怪物猎人p3闪亮金属和青闪石(怪物猎人p3闪亮金属)焦点热讯:怪物猎人p3闪亮金属和青闪石(怪物猎人p3闪亮金属) (资料图) 今天小红来为大家带来的是怪物猎人p3闪亮金属和青闪石,怪物猎人p3闪亮金属,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吧! 1、闪亮金属 在下位冻土山洞里的几个挖掘点就能挖到上位冻土挖的是 冰晶金属。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http://m.cqtimes.cn/xinwen/xinwen/2023/0623/062023_244350.html
8.2024年高考政策调整带来哪些变化?考生该如何应对?(附2024届高考大在2024届考生全力以赴备战高考之际,了解政策变动至关重要。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政策调整及应对策略的一些关键信息: 政策调整要点 部分专业选科要求改变:从2024年起,高校对选考科目有新规定,考生需关注目标专业的具体要求,确保选科符合规定。 全国新高考I卷应用:语文、数学和外语科目统一采用全国新高考I卷,备考时可https://nvzhuang.ping-jia.net/jieshao-316787042150160764.htm
9.2024江苏异地高考报名条件报名政策是什么?江苏高考报名江苏考生异地高考报名条件:在江苏取得普通高中学籍并有完整的普通高中学习经历。其监护人在江苏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详细的异地高考报名政策接着往下看吧。 2024江苏考生异地高考报名条件 (1)具有江苏户籍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 https://www.027art.com/gaokao/HTML/tF38jh9044ne58.html
10.一眼新闻年薪30万女硕士辞职做保姆;高校要开螺蛳粉学院;美国疫情期间日本游乐场新规:坐过山车不准尖叫 玩鬼屋和“鬼”保持社交距离 5月28日,报道称日本游乐园发布安全运营指南,指南建议游客游玩全程戴口罩,乘坐过山车等设施时尽量控制自己不尖叫,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传播;玩鬼屋也要和扮演“鬼”的工作人员保持社交距离;扮成超级英雄及其他卡通人物的工作人员也不应和游客握手或击https://m.hexun.com/stock/2020-05-29/201446875.html
11.2023年福建高考复读要减分扣分吗(2024届复读生政策变化近年来,复读生的数量在高考中有所增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传言称,某些高校实行了“减分政策”,即对复读生在高考中的成绩进行惩罚性扣分,以遏制复读生数量的增加。但是,这个说法是否属实呢? 2023年高考新政策解读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减分政策并非高校制定的政策,而是教育部规定的。根据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http://www.xxwdw.com/news-id-1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