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销号?筛选后保存?留赠给下一代……
人去世后,除了实体遗产外,也可能会留下“数字遗产”。
“虚拟财产”已经成为立遗嘱人群的重要资产。中华遗嘱库最新发布的2022年白皮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中华遗嘱库共计收到458份遗嘱的内容涉及“虚拟财产”。
清明已过,你有否想过,去世后自己的社交账号要怎么处理吗?那些只设置给本人可见的悄悄话会被公开吗?那些真金白银“氪金”购买的游戏皮肤怎么办?换言之,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数字遗产”该何去何从?
在新快报记者的采访中,有人说,要把图片筛选后保留回忆;有人则说,直接帮忙销号;也有人说,要传给下一代,“让我的小孩也可以看看我的过去”。而你,将作何选择?
好尴尬、好幼稚,但后代看到会理解我这个人
在95后程序员宇阳看来,“数字遗产”是与自己人生经历有关的记录,也许并没有价值,但是有意义。他前些日子和大学室友聚会,时隔3年再次见面,小伙伴们来了一拨“回忆杀”,点点滴滴的美好回忆涌上心头。打开电子相册,如烟往事映入眼帘:团日掠影、植物园游记、毕业照存档……其中一张室友围站在他身边,他一人“发出”冲击波,其他人配合着被“击倒”,画面十分诙谐。
“现在回看这些照片感觉好尴尬、好幼稚,但是又非常怀念。”宇阳表示,翻看这些年的相册,几乎记录下了自己每个重要的人生节点,也看到了自己怎么从一个“逗比”变得更成熟。如果我的后代看到这些,他们会更理解我这个人。
对于“数字遗产”是否保留,宇阳告诉新快报记者,他更倾向于把它们进行筛选,只保留人生重要节点的内容,然后上传到“云端”进行保存。
考虑到父母不会操作也不感兴趣,何先生打算将所有游戏账号和游戏财产都交由妻子管理。如果我未来有小孩后,某天小孩再“考古”游戏时,发现拥有那么多角色装备和皮肤,他一定会很惊喜很开心。
不过,何先生了解到,如果自己不将账号和密码告知后代,部分游戏是无法通过官方渠道交由后代继承的。“这些游戏装备和皮肤都是我‘真金白银’购买回来的,不能因为我去世就‘一封了之’,我希望能够以更有价值的方式保留下来。”何先生说。
希望自己的社交平台账号在离世后能永久注销
而90后上班族李苗明确表示,并不希望把自己的数字遗产完全保留下来给家人。对她自己而言,只想把财产留给家人,社交平台账号则希望在离世后永久注销。
“我在网上和现实中的形象有着很大差别,现实中大家觉得我是个高冷的人,实际在网上我是又文艺又‘沙雕’。如果网上冲浪的这些内容被别人看到,我会觉得有些‘社死’。所以不希望列入遗产,只希望去世后马上销毁。”李苗表示,“有些内容比如自己去酒吧,就不对父母可见,因为他们会觉得那样不好,我不希望留给他们不好的印象。”
什么是数字遗产?
早在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便在《保存数字遗产宪章》中提出:数字遗产是特有的人类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生成的信息。
数字遗产的继承有法律依据吗?
有。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让虚拟财产的继承有法可依。其第127条提出:“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1122条明确:“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但没有明确数字遗产的继承问题。
特写
那些依旧活跃的逝者纪念账号
胡续冬在豆瓣上的代号是“胡子”,2021年8月因病去世,生前是大学教授兼诗人,十分热爱诗歌。进入豆瓣App上他的主页,你会看到“用户已故,此账号已被锁定保护”的字样。主页头像下面一个鲜花的按钮已经被点击了超过1.4万次,点开“前来悼念的豆友”,就在几分钟前,刚刚有人“放了一束山茶”;往下拉,可发现几乎每天都有几十束山茶被奉上。
关于“数字遗产”,用户与平台间的纷纷扰扰
用户
就“数字遗产”归属,国内外有用户向大平台“开战”
在国内,2009年,一名男子意外身亡,他在网络游戏中留下了价值5万元的顶级游戏装备。其现实中的妻子与网游中的妻子对游戏装备继承权的问题展开争夺,协商未果诉至法院,2011年法院判决其现实妻子与网游妻子各继承游戏装备50%的份额。
平台
需求不断增大,互联网企业各有不同解决方案
账号使用人过世后不支持继承或找回,提取资金需提供证明
B站:
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
诸如微博、B站、豆瓣、抖音等平台在具体处理上采取了相同的思路,对逝者账号加以标注并进行保护。
B站是设置纪念账号的先驱。在2020年12月24日其宣布,针对不幸离世的用户,将在取得其直系亲属确认和同意后,将逝者账号列为“纪念账号”并加以保护。“以纪念他们和我们曾经存在于同一个世界,曾经看过同样的风景,为同样的事物欣喜或悲伤。”B站在公告中写道。
微博:
苹果:
生前可指定5个“遗产联系人”在身后查看、传递数据
除了软件平台,一些手机服务商也推出了数字遗产服务。
2021年6月,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在iPhone操作系统中增加“数字遗产”功能。用户将遗产联系人添加到账户后,如果用户本人离世,其遗产联系人就能请求访问该用户的iCloud账号,并传输用户储存的数据。
新快报记者实测,在这里,你可以指定5个人成为你的“遗产联系人”,即便用户不在家庭计划中也可以接受,即数字遗产继承人除了亲人,还可以选择朋友等。并在设置完毕后向他们发送短信:“我已将你添加为我的遗产联系人。在我去世后,你可以访问我账户中的数据。我已和你共享访问密钥,它会自动存储在你的‘账户’设置中。我若不在了,你可以使用此密钥访问我的iCloud数据。”
声音
广州市博士科技创新研究会会长彭澎:
以逝者名义继续发声或涉及侵权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万隆:
法律不明确建议设专门继承平台
北京浩天(广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万隆认为,目前法律层面对数字遗产的规定并不明确。大多社交平台的网络协议都规定,账号的所有权归平台方所有,用户拥有使用权,同时规定用户不得赠与、转让账号,数字遗产的继承会和网络协议的规定发生冲突。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
可提前订立遗嘱避免后续争议
“尽管社交账号的所有权属于平台,但基于账户产生的财产权益归用户所有,不过在日常生活中社交账号的私密性较高,即使是家人也未必知道逝者的社交账号或游戏账号的密码,这也增加了继承的难度。”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公益律师廖建勋说。
■统筹:新快报记者王彤
■采写:新快报记者梁贤安王彤杨喜茵
■制图:李涛
■图片素材:VCG
【视频】广东文旅局长“卷”上天,想赢还靠优质文旅产品
收获千万用户,一汽丰田靠得是这两招!
电竞椅成为年轻人新“三大件”
vlog看展记|40年前的时尚长啥样?去名家名作里感受“时代温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