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继承律师:老人遗嘱遗赠孙子女因逾期未接受而无效纠纷》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纠纷,以下案例中当事人姓名均为化名,若有雷同请联系我们予以撤销。)

一、案件情况

(一)原告诉讼请求

原告赵雅君向本院提出诉讼请求:

1.判令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A号房产由原告赵雅君继承。

2.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二)事实与理由

被告钱敏是被继承人赵德厚的再婚妻子,二人于2009年9月21日登记结婚,婚后无子女。赵德厚于2019年12月19日因病去世,其父母均早于他去世。赵德厚与前妻孙兰仅育有一子赵宇峰,赵宇峰于2015年11月15日去世,孙兰于2008年5月12日去世。

(三)被告辩称

钱敏辩称:认可原告所述的亲属关系和人员去世情况,但不认可遗嘱效力。理由如下:

1.从原告提交的视频可看出,遗嘱非赵德厚真实意思表示。

3.赵德厚书写遗嘱时76岁高龄,当时并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故不认可遗嘱效力,并申请对赵德厚既往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

(四)法院查明事实

1.基础事实

被继承人赵德厚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配偶孙兰,二人育有一子赵宇峰,孙兰于2008年5月13日去世。第二段婚姻配偶是被告钱敏,二人于2009年9月21日登记结婚,无子女。赵德厚生于1943年3月18日,于2019年12月19日去世,其父母早亡。赵宇峰于2015年11月15日去世。赵宇峰与李娜初婚,仅育有一女即原告赵雅君。

C公司是赵德厚婚前(2005年3月28日)注册成立的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李娜,赵雅君和李娜是股东,赵德厚担任副董事长。北京W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18日,法定代表人为赵雅君,C公司是其股东。原告提交发票复印件、北京某物业公司出具的交费通知单复印件,证明诉争房屋的物业费、供暖费、电费、水费等由北京W公司支付,物业公司登记的业主是北京W公司。

3.与遗嘱有关的事实

2017年2月5日,赵德厚订立自书遗嘱,内容为:“本人赵德厚意识清楚,为避免纷争,决定将北京市西城区A号自有房产,在本人去世后,由赵雅君继承,归赵雅君所有支配。特立此遗嘱。立遗嘱人:赵德厚2017.2.5”。

原告提交赵德厚书写遗嘱的视频光盘。视频显示地点在医院ICU病房,原告在赵德厚旁边,赵德厚按事先准备的遗嘱草稿抄写,过程中原告不断提示关键内容,如“重新写写错了、为避免纷争、决定、北京市西城区A号房屋地址、归原告所有支配、立遗嘱人签名日期”等。视频中赵德厚第一段书写有误,重写部分录像与前一段有间断,不能完整呈现立遗嘱过程。原告解释是因手机查询日期导致录像不连贯。被告不认可遗嘱有效性和合法性,认为原告故意隐瞒部分视频内容。

因赵宇峰先于赵德厚去世,赵雅君代位继承。诉讼中,法院明示原告作为代位继承人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畴,赵德厚所立遗嘱性质是遗赠,受遗赠人应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表示,否则视为放弃。原告坚持认为自己作为代位继承人属于法定继承人,不需要在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表示。被告明确表示未接到原告在法定期间内接受遗赠的通知。

4.与行为能力有关的事实

诉讼中,原告提供医院住院病案、住院病案、住院结算单及收费票据、银行账户交易明细复印件,证明赵德厚立遗嘱时神志清楚、有民事行为能力,且原告尽了较多赡养义务,赵德厚医疗费用由原告支付,紧急联系人是原告,知情同意书也是原告签字。被告认可证据真实性,但不认可证明目的,认为从视频看赵德厚立遗嘱时精神状况差,因入住ICU第二天且曾有病危通知,赵德厚无法照抄遗嘱草稿内容,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被告提出赵德厚生前将公司股权转让给原告,认为公司股权给原告,诉争房屋应给被告,因原告承诺拿股权后负担赵德厚医疗费用,所以原告才有医疗材料。被告称自己从赵德厚确诊患病到去世一直尽心照顾,部分医疗材料中医院联系人是被告,原告的医疗材料不能证明其尽了较多赡养义务,相反被告尽了较多扶养义务。被告庭审中表示若遗嘱被认定无效,则不再主张对赵德厚立遗嘱时的民事行为能力进行鉴定。

二、裁判结果

1.赵德厚名下位于北京市西城区A号房屋由原告赵雅君与被告钱敏按份继承,每人各继承50%产权份额。

2.驳回原告赵雅君、被告钱敏的其他诉讼请求。

三、案件分析

(一)房屋产权性质认定

(二)遗嘱效力分析

1.遗嘱真实性存疑

2.遗嘱性质与受遗赠问题

(三)遗产继承份额确定

在遗嘱无效的情况下,遗产应按法定继承处理。考虑到原告和被告在赵德厚患病期间都履行了一定的赡养与扶养义务,法院认定双方对北京市西城区A号房产继承份额均等,这是符合公平原则和法律规定的。

四、办案心得

(一)深入研究法律规定,明确案件焦点

2.确定案件核心争议焦点

(二)细致审查证据,构建有力证据链

1.全面收集各类证据

在本案中,收集证据的范围广泛,包括房屋买卖合同、付款凭证、公司注册信息、遗嘱视频、医院病案、费用票据等。这些证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案件事实,如房屋购买过程、遗嘱订立情况、当事人与被继承人的关系以及各方对被继承人的照顾情况等。每一份证据都可能成为影响案件结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全面收集是基础。

2.深入分析证据瑕疵与关联性

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对己方有利和不利的点。对于原告提交的遗嘱视频,虽然表面上是证明遗嘱订立过程的证据,但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录像不连贯、原告提示内容过多等,这些问题成为质疑遗嘱效力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原告提供的证明其赡养义务的证据,通过与被告证据对比分析,指出其证据的局限性,从而削弱原告在遗产分配中的优势主张。通过这种对证据的细致剖析,构建起有利于被告的证据链,引导法官对案件事实形成符合己方观点的认识。

(三)合理制定诉讼策略,有效应对庭审变化

1.制定多维度诉讼策略

2.灵活应对庭审中的变化

在庭审过程中,根据对方的陈述和新出现的情况灵活调整应对策略。例如,当原告对提示遗嘱内容的原因进行更改时,及时抓住这一矛盾点进行追问和反驳,进一步强化遗嘱非被继承人真实意思表示这一观点。同时,对于原告提出的一些证据和主张,通过清晰、有条理的反驳,向法官展示被告观点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保持庭审中的主动性,引导法官作出有利于被告的判决。

每个案件都有特殊性,需要律师对案情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有专业的判断,我们团队擅长处理各类房屋纠纷,如果您遇到相似案件,我们真诚的希望您可以来电详细说明情况,我们会尽力为您解答!

THE END
1.新民法典继承遗产规定继承遗产的规定:遗产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https://china.findlaw.cn/ask/lawyer_66052151.html
2.民法典关于遗产继承的法律规定遗产继承的处理方式包括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抚养协议,选择方式需结合被继承人意愿、家庭情况和法律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8104083.html
3.从苏辛遗产纠纷案看代位继承五、【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七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第十一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https://qh.12348.gov.cn/pub/qhfw/zxfw/dxal/201911/t20191127_14659.html
4.重组家庭子女有继承权吗?法律有规定吗?法律知识听律网三、继子女的继承权法律条文是什么? 继子女有继承权,但是继子女和继父母之间要形成合法有效的抚养关系,那么继子女就可以在法定继承中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继父母的遗产,依法享有遗产的继承权。 四、子女有权继承父母公有住房吗? 子女有权继承父母拥有产权的公有住房。公有住房分为两种单位直接分配的以及单位提供包https://www.471.cn/zhishi/431333.html
5.财产继承中被继承人债权人的利益保护法律知识相形之下,《继承法》中对于被继承人的债务的处理的规定,显得十分单薄,债权人的合法利益,无法从中得到有力保证。这就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继承法》中的相关规定,并根据实践中的需要,从理论的层面上来修改和完善法律规定,更好的保护公民私权利。 1、我国继承法律规范对于遗产债务的处理的规定https://m.maxlaw.cn/z/20150109/807276093140.shtml
6.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已废止)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同时废止https://m.fadada.com/notice/detail-4769.html
7.注意!父母的这些财产,独生子女也无法继承!①民法典对遗产范围概括式的规定在某种意义上扩大了遗产的范围,填补了列举式遗产范围已无法在法律条文中列举完全遗产形态的缺陷。 ②高度概括式的规定,便于在司法裁判过程中,对众多的财产性权益,能不能作为遗产转让提供边界。 遗产的4个法律特征 ①遗产具有财产性。作为民事权利的客体有很多,但作为遗产的只能是财产性https://www.bj148.org/wq/szfdw/bjssfj/202304/t20230405_1649537.html
8.德州实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全覆盖572位法律顾问护航三千王秀红说,调解纠纷是社区日常工作之一,之前工作人员大多从“人情世故”上帮助解决居民邻里纠纷,但是一旦涉及责任划分,居民往往更希望有法律条文作依据。现在通过法律知识进社区,社区工作人员与法律顾问相结合,“人情”“法律”从和 两方面解决居民纠纷,使得社区调解有了“硬保障”。 百姓最关心婚姻家庭、遗产继承、房屋https://m.dezhoudaily.com/p/1334317.html
9.文摘杨立新我国继承制度的完善与规则适用继承法律制度是私法制度,必须突出对个人私有财产权益的法律保护。在继承领域保护私人财产权益,就是要在对遗产的处理中,将个人的私有财产权益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全面加以保护。继承编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适当扩大继承人范围,确定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可代位继承。第二,补充遗产的处理制度的欠缺,保护http://clsjp.chinalaw.org.cn/portal/article/index/id/11141.html
10.陈婧文网络虚拟财产的继承问题研究而在明确列举的自然人可继承的财产范围中,网络虚拟财产却并未明确位列其中。因而,根据相关法律条文的“定义+兜底”条件,要论证网络虚拟财产属于可以被继承的财产,就要论证网络虚拟财产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禁止继承网络虚拟财产,二是网络虚拟财产在性质上是可以被继承的。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828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