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要点解读《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

本周我们跟随泗泾法庭练斌法官,总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以下简称“继承编司法解释一”)。本系列刊载内容仅代表作者学术观点,不应视作代表本单位立场,特此说明。

解读

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21条明确了有权分得适当遗产的人在遗产分割时即使明知而未提出请求的,其诉权仍应得到保障。同时,根据《民法典》第188条关于诉讼时效的一般规定,不知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有权分得适当遗产的人的诉讼时效应为三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为与《民法典》第1142条规定相配套,继承编司法解释一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条款,回应了社会上经常出现的有些老人通过公证方式设立遗嘱后,又因为重病或其它原因无法再次设立公证遗嘱情况下,公证遗嘱无法体现老人最后意愿,自书、代书、录音、口头遗嘱又不能撤销、变更公证遗嘱的困境,真正尊重了遗嘱人处分自己个人财产的真实意愿。

为配合《民法典》第1124条的规定以及对遗产管理人制度的设计,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33条进行了“一增一减”的变化,即增加了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表示对象除其它继承人之外还可以是遗产管理人,删除了口头方式放弃继承的效力,故在适用《民法典》审理的继承案件中,即使本人自认口头放弃继承的,也不产生放弃继承权的法律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

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29条基本保留了原《继承法》意见第43条的规定,且未将提出请求的主体由“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变更为《民法典》第1144条表述的“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同时该司法解释也未对《民法典》第1144条表述的“有关组织”做进一步的规范,这些均有待以后新的司法解释进行规定。

THE END
1.法定继承人的确定和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部门动态法定继承人的范围,是指哪些人可以为法定继承人。在我国,依据《民法典》规定,法定继承人包括:父母、配偶、以及对公婆、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温馨提示:所谓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主要扶养义务,是指对被继承人生活提供了主要经济来源或者劳务等方面给予了主要扶助http://www.nxcity.gov.cn/szf/zfdt/bmdt449/202411/t20241126_11668373.html
2.民法典继承法的新篇章亲属继承与遗嘱执行规则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律体系的完善,民法典继承法在过去几年中经历了重大变革。这些变化不仅影响了家庭关系,也对遗产分配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的法律框架下,亲属继承和遗嘱执行规则发生了显著变化。 首先,关于亲属继承方面,民法典明确规定了亲属之间相互间依照直系血缘关系确定优先顺序,即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这种规定旨https://www.1lhyh3ij.cn/ke-pu-dong-tai/425865.html
3.新民法典继承遗产规定继承遗产的规定:遗产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https://china.findlaw.cn/ask/lawyer_66052151.html
4.杨立新教授主讲第434期民商法前沿论坛:民法典编纂高端论坛系列之10月25日,第434期民商法前沿论坛“民法典编纂高端论坛系列之继承法修订入典的重点问题”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法学楼601国际报告厅举行。 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继承法编课题组总负责人、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立新教授就继承法编修订入典的重点问题做主题报告。中国http://www.law.ruc.edu.cn/lab/ShowArticle.asp?51796.html
5.民法典的前世今生北大法律信息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4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新华社1日受权全文播发这部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https://www.chinalawinfo.com/Feature/FeatureDisplay1.aspx?featureId=743%20
6.旁系血亲代位继承的演进【摘要】:继承法的修订是民法典分编编纂工作的重要部分,应当考虑社会实践的发展。“代位继承”涉及的是不同代际之间权利义务的公平正义,如何调整代位继承范围是本次民法典编纂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28条在现行《继承法》第11条的基础上,将代位继承的范围从“直系血亲”扩充到了“旁系血亲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80201-1020745016.htm
7.《民法典》之《继承编》与原有《继承法》的修改与变化(1)此次民法典继承编草案对继承遗产的范围做了改变,将《继承法》中遗产范围,公民的收入、房屋、林木、文物、著作权等一一列举的方式删除,将遗产范围扩大为“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插图1 立法上采取了概括的方式,只要是自然人合法取得的财产,都属于遗产,可以被继承,最大限度地保障私有财产继承的需要https://m.jl.huatu.com/2020/0525/1532726.html
8.法国民法典中文全文(全文)第二编是财产及对于所有权的限制,有四章,包括财产分类、所有权、用益权、使用权、地役权等内容(516~710 条) ,实际是物权法。第三编是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有二十章,主要是关于通过继承、赠与、契约、婚姻关系等方式取得财产权益的规定(711~2281 条) 。” 三、《法国民法典》与传统 《法国民法典》并没有https://www.99xueshu.com/w/m5dtoy39eqjb.html
9.《民法典·继承编》知识解读(之二)问:张律师,法定继承、遗嘱、遗赠扶养协议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呢? 答:《民法典》第1123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继承开始后,在法定继承、遗嘱继承、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存在的情况下,首先适用遗赠扶养协议,然后适用遗嘱,最后适用法定继承。遗https://hhrb.dbw.cn/Html/szbz/20220614/szbz9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