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

作为公法的组成部分,它与宪法共同构成控制国家权力的法律体系。《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是全面讲解行政法基本理论与基本制度的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深刻体会行政法的基础理念与精神,提高法治意识和素养,正确把握现代法治的精髓。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政诉讼程序,培养和提高学生应对与解决行政争议的能力。

3.刑法学

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部门法学,分为总论和分论。刑法作为部门法,是一部研究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民事诉讼法学

作为三大基本程序法之一,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课程主要介绍了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基本原则和制度、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及涉外民事诉讼程序和区际司法协助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程序意识;培养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民事纠纷的能力。

5.国际公法学

国际公法是本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期中期末检测等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深度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加以运用,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国际公法的基本理论,了解国际法与国内部门法不同的学科特点,能够运用法律思维理解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并学习有效获取、加工、利用法律信息的方法。

6.房地产法学

法学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系统地介绍了房地产开发、交易及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法律制度,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房地产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熟悉有关房地产的法律法规,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房地产开发、交易及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7.法律职业伦理与实务

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好法律职业伦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前景;司法实践中的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职业伦理对各法律从业者的不同要求,特别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具体规范,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8.物权法

物权法学属于民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权法属于财产法,同时物权法本身又是我国《民法典》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物权法是规范财产的归属与物权的利用关系的法律,物权法学课程在整个法学本科教学体系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9.海商法

10.知识产权法学

我院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知识产权法是调整智力成果的产生、获权、利用、管理及保护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知识产权日益体现出与时代、知识产权法的国际性、科技性、时代性以及系统性等特征也日益突出。跟随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执行需要,知识产权法在我国法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课程是我国法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讲授中注重内容丰富,逻辑明晰且注重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

11.环境法

12.审判实践

我院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模拟审判实践教学,是指在高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主要部门法已经学习的基础上,在法学教师或高年级学生组织下,由法学专业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在虚拟的法庭中扮演法律关系中不同的角色,从而对具体的案例进行全面、系统演绎的教学环节。模拟审判是一种介于法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真实与模拟之间的法学教育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模拟审判实践中最真实地感受到法学专业教育的直接性和生动性,进而实现实践教学的应有效果。

13.中国法制史

以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实践和法律文化为探究内容,通过对于法律历史逻辑和历史价值的探讨,试图揭示传统社会制度运行的基本框架,为当下的立法司法提供极为重要的助益。本课程融汇《中国法律思想史》、《传统法经典案例评析》等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文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

14.民法学

民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是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民法学作为法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的基础,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5.劳动法学

16.婚姻继承法

本课程是研究有关婚姻家庭、继承法律制度和法律现象的学科,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研究特色和部门法学地位。为法学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具备婚姻家庭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基本知识,熟悉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专业人才。

17.侵权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性最为普遍的法律之一,其具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侵权责任法》课程是法学本科专业的重要课程,字法学学科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18.经济法学

本课程是为法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属于教育部确定的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经济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的重要法律,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通过开设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经济法的地位与作用,理解掌握经济法的主要内容,了解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之间的联系及区别。由此起到完善法学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作用。

19.互联网+法学创业实践课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旨在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本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力求以创业为线索,根据创业运行过程而非法律运行过程安排内容,强调法律知识之于创业活动的针对性,而非法律知识本身的体系性。

20.国际经济法

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工程教材《国际经济法》为蓝本,教学内容涵盖国际经济法的各项议题,包括国际经济法的基础理论、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货币金融法、国际税法等,其中以国际贸易法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律制度、国际贸易支付法律制度为核心。

21.国际私法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各国民商事交往中存在的法律冲突的现象以及法律冲突解决的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国际私法的原理和基础理论分析实际中的问题,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和研讨,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中遇到涉外民商上法律问题的能力。

22.合同法

本课程紧密结合我国合同法的理论与实践,尽力吸收国内外合同法研究的新成果,系统地讲述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和基本知识。在内容上包括:合同和合同法的基本概念、合同的订立、合同的效力、合同的履行、合同的担保、合同的变更和转让、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及违约责任等内容。

23.刑事诉讼法学

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也是极具理论性的学科。建构现代刑事法学理论体系,是实现刑事诉讼法治理论的前提。刑事诉讼法学基本理论即刑事诉讼哲学,包括诉讼价值、诉讼目的、诉讼构造、诉讼职能、诉讼主体、诉讼客体、诉讼理念、诉讼文化等,支撑起刑事诉讼法学体系的大厦。理论研究的同时,还需要研究刑事诉讼法在实践中的运行情况。刑事诉讼实务包括侦查实务、起诉实务、审判实务、辩护实务等。理论研究的深入,有利于对刑事诉讼实践出现的重大问题,重大事件提出对策性的建议,为完善刑事诉讼法提供实践支持。刑事诉讼活动涉及公民权利的保护,关涉国家秩序的根基,因此,刑事诉讼法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的改革,对建设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24.中国宪法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宪法学是以宪法及宪法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研究宪法的本质及其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以及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基本国策的学科。

作为法学的分支学科,宪法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有法学的基本性质,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不同于其他学科。不仅要研究宪法的产生、发展和实践过程,还要研究不同宪法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宪法运行的具体过程。宪法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密切,研究宪法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发现生动具体的宪法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及其矛盾,进而把握宪法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

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依据。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宪法的关系、依宪治国的内涵、依宪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学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5.法理学

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理论,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法理学即研究法的一般规律,又着重研究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形式、发展、实施,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发展道路、主要任务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形成有关法律、法治和法理的基本知识、概念、命题和原理。

法理学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的法学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社会物质基础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和宗教等社会学说的完整思想体系。法理学对法的基本理论问题的阐释,是整个法学的根基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学是当代中国法学的意识形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法理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不同于西方法理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理学。

26.中国传统文化

这是仁爱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开发的一门介绍中国传统家训的公共选修课。课程以《四书》之首的《大学》中的“三纲、八目”为线索,串起数十部中国传统家训。通过上百个古今案例解读古人“修齐治平”的人生大智慧。

THE END
1.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义务与财产分配新规则民法典继承法解读:权利义务与财产分配新规则 继承人资格的扩展与限制 在民法典中,对于继承人的资格有了更为详细和明确的规定。首先,原来的亲属关系继承人范围得到了拓宽,同时也对非亲属关系的人进行了界定。此外,为了防止遗产被滥用或遗忘,不再允许无名氏等情况下的继承。 https://www.gntpr.com/xue-shu-huo-dong/79015.html
2.民法典继承法亲属遗产继承的新规则与实践探究民法典继承法-亲属遗产继承的新规则与实践探究 亲属遗产继承的新规则与实践探究 随着《民法典》的实施,亲属间的遗产继承也迎来了新的变化。《民法典》对亲属遗产继承的规定更加详细和完善,为处理复杂多变的家庭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在《民法典》中,对于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以及祖父母、孙子https://www.1lhyh3ij.cn/tu-pian-zi-xun/414678.html
3.继承权财产分配的规定是什么行业资讯(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 3、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 http://anlihk.com/detail/id/102/cid/44
4.继承权是一种什么权继承权是遗产继承权利。具体操作包括:1. 确认遗嘱有效性及内容;2. 如无遗嘱,确定法定继承人顺序和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8073651.html
5.法律变革下的财产继承走向,最新继承顺序解析关于我们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直系血亲的继承顺序优先于旁系血亲和配偶,在直系血亲中,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父母,父母的继承权优先于祖父母,配偶的继承权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变化反映了法律对于家庭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新平衡,更加注重保护直系亲属的权益。 https://www.sansongguo.cn/post/3586.html
6.2017年国家司法考试卷一《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5篇)7.《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情况? A.个别指 B.确定的指引 C.有选择的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答案:C 解析:法的指引作用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确定的指引是指人们对法律规范https://www.51test.net/show/8541098.html
7.法律基础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A、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B、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C、监察委员会是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订案中新增设的一个国家机关 D、国家监察机关是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的专门唯一机关3.1第一讲 行政法的基本概念1、http://zunyi.ehqc.cn/ask/71_80.html
8.代位继承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代位继承,又称代袭继承,承祖继承或间接继承,是指在法定继承中,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本应由继承人继承的遗产,由先死亡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一条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1/id/1209004.shtml
9.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是我国民法典中的一部分,于1985年通过,自1986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了个人财产的继承方式、继承顺序、继承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对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本法规定了继承人的继承权利和义务,继承财产的种类和范围,以及继承的顺序和方式。 https://www.fljg.com/baike/448991.html
10.社会学关于男女平等问题的调查与探究(精选11篇)男女平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男女之间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平等。第二、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男女可以平等地享受社会权利,平等地参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r85r6y28.html
11.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民法总论)书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虽无优劣高下之分,但英美法是判例法,不适于通过立法予以继受。之所以不用法国民法而采德国,因为德国公布在后,立法技术和内容比法国民法典进步。(三)第二次民法编纂·北洋政府1925 第二次民律草案(四)国民政府的民法编纂·1930.12.26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法编纂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77395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全文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为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制定本法。 第二条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第三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https://www.yjmlaw.com/html/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