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产继承的10个法律常识,建议收藏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

随着人们财富积累日渐丰厚,资产种类纷繁复杂,财富传承的难题也随之突出,一旦处理不好甚至会引发家庭纠纷。

因此,姜律师梳理了在遗产继承方面常见的法律常识,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立遗嘱的方式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遗嘱形式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

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录音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口头遗嘱: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录像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2、各种形式的遗嘱之间,效力如何排序?

《民法典》取消了公证遗嘱“效力最高”的规定,设定了“遗嘱最新第一”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存在数份存在冲突的遗嘱,将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第三款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3、什么情况下遗嘱无效?

判断遗嘱的效力需要审查以下内容: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4、法定遗产继承份额一定均等吗?

不一定。

(1)同一顺位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2)对生活有特殊困难的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要予以照顾;

(3)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4)对有抚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分;

5、遗嘱继承和遗赠有什么区别?

遗嘱继承和遗赠都是被继承人的单方法律行为,其通过立遗嘱的形式,处分自己财产,但二者具有以下区别:

主体范围不同。

遗嘱继承人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只限于自然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受遗赠人可以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任何人,除自然人外还包括国家、集体和其他组织。

未作意思表示的法律后果不同。

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若未明示放弃继承的,视为接受继承;而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若未明示接受遗赠,则视为放弃受遗赠。即接受继承无须明示的意思表示,而接受遗赠必须通过明示的意思表示才能实现。

6、哪些情形下会丧失继承权?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对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几类行为做出了规定。具体包括以下情形:

1、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继承人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不论是既遂还是未遂,均应当确认其丧失继承权。

2、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5、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继承人有前述第1项或者第2项所列之行为,而被继承人以遗嘱将遗产指定由该继承人继承的,可以确认遗嘱无效,并确认该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继承人有前述第3项至第5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7、哪些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以下这三类人不可以: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2、继承人、受遗赠人;

3、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8、独生子女就能继承全部遗产吗?

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而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因此,当父母双亡,祖父母健在的话,独生子女就与祖父、祖母平均分配遗产;若祖父母之后去世了,之前继承的遗产则由其子女继承,该独生子女就不再享有法定继承权了。

9、父母去世后,孙子女可以代位继承自己祖父母的遗产吗?

可以。

《民法典》扩大了代位继承人的范围,即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可以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但该条仅指被继承人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且第二顺位继承人中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已先于被继承人去世,此时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即侄、甥等)可以代位继承相应的部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10、“前儿媳”有继承权吗?

原则上,“儿媳”与“女婿”作为姻亲,并不能享有法定继承人资格。但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之规定,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由此可知,“儿媳”或者“女婿”对其公婆或岳父母享有继承权的条件有二:

其一,必须是“丧偶”的儿媳或女婿。如其配偶尚在世,则儿媳、女婿并不能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遗产。

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婚姻困扰、家事纠纷,欢迎随时找我聊聊。

THE END
1.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吗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对于不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人,视为遗赠,赠予合法。根据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314162.html
2.遗嘱继承的继承人一定要是法定继承人吗?法律资讯遗嘱继承的人选有哪些? 遗嘱继承人的范围一般限于法定继承人中的第一顺位和第二顺位的继承人,如子女、父母、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先死亡的孙子女、外孙子女。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https://m.maxlaw.cn/n/20240225/11003658799097.shtml
3.民法典宣传月丨民法典知识问答——继承篇(2)法定继承就是被继承人未立遗嘱或者所立遗嘱未处分的部分遗产,根据法律规定由特定范围的继承人按照法律规定的顺序、份额等继承。 (3)遗赠,即被继承人在遗嘱中明确自己死后将遗产的全部或者部分赠与某人,获益人不是法定继承人范围; (4)遗赠扶养协议,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遗产处理方式,是自然人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http://www.fzsx.gov.cn/qmsf/pfxc/71367.htm
4.遗产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的区别→MAIGOO知识摘要:法定继承又称为无遗嘱继承,是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继承人,在被继承人没有对其遗产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对被继承人的遗产进行合法有效继承。相对于遗嘱继承,它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的一种继承形式。那么,其法律特征是什么?它和遗嘱继承的关系是什么?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是什么?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3764.html
5.遗嘱执行人能是继承人吗律师普法一般在遗嘱中,立遗嘱人会确定遗嘱执行人,没有确定的,继承人可以确定遗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的种类有: 1、立遗嘱人在遗嘱中指定的遗嘱执行人; 2、没有指定遗嘱执行人,或者所指定的人患有重病、丧失行为能力、绝不接受指定等,不能执行遗嘱时,应当由法定继承人作为遗嘱执行人; 3、立遗嘱人未指定执行人,也没由https://www.110ask.com/tuwen/2982146601969777668.html
6.既有遗嘱继承又有法定继承,哪个为先?二是有限性,即按照《民法典》第1133条第2款的规定,遗嘱继承只能在《民法典》第1127条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之间进行分配; 三是要式性,即遗嘱继承必须采取《民法典》规定的严格的形式始生效力。 2.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相关法条 https://m.gmw.cn/2022-08/26/content_1303111315.htm
7.民法典规定遗嘱继承人必须是法定继承人吗?我国法律规定,自然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定立遗嘱,所以遗嘱继承人不一定是法定继承人,可以指定继承人。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生效)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https://m.loupan.com/ask/12411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