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继承编以及最高院相关司法解释重点条文梳理与归纳张丽丽律师律师文集

擅长:婚姻家庭,公司企业,损害赔偿,房产纠纷,合同纠纷,交通事故,债权债务,劳动纠纷,继承

导读:最高人民法院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制定,急用先行、重点推进”原则,制定了与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的司法解释,已经在2021年1月1日与民法典同步开始施行。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等部分关于继承法的批复、复函已经被废止。

以下为民法典继承编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承编的司法解释一的重点条文的梳理归纳。

一、继承权的保护

【自然人的继承权】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条国家保护自然人的继承权。

只有自然人享有继承权,不适用于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以及非法人组织等非自然人主体。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

三、遗产的认定和范围

【遗产的范围】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承包收益折价价款的遗产性质】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条承包人死亡时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以将死者生前对承包所投入的资金和所付出的劳动及其增值和孳息,由发包单位或者接续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价、补偿。其价额作为遗产。

【遗产的认定】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三条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外,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遗产在家庭共有财产之中的,遗产分割时,应当先分出他人的财产。

【个人财产的遗嘱处分、遗赠处分】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非个人财产遗嘱处分的无效】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六条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认定该部分遗嘱无效。

四、继承的方式和优先顺序

【继承的方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继承方式的优先顺序】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三条被继承人生前与他人订有遗赠扶养协议,同时又立有遗嘱的,继承开始后,如果遗赠扶养协议与遗嘱没有抵触,遗产分别按协议和遗嘱处理;如果有抵触,按协议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解读:遗赠抚养协议>遗嘱>法定继承。

【遗嘱继承不影响法定继承的效力】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四条遗嘱继承人依遗嘱取得遗产后,仍有权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取得遗嘱未处分的遗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遗赠扶养协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条自然人可以与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该组织或者个人承担该自然人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四十条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与自然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后,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导致协议解除的,不能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其支付的供养费用一般不予补偿;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导致协议解除的,则应当偿还继承人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已支付的供养费用。

【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遗产中的有关部分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一)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或者受遗赠人放弃受遗赠;

(二)遗嘱继承人丧失继承权或者受遗赠人丧失受遗赠权;

(三)遗嘱继承人、受遗赠人先于遗嘱人死亡或者终止;

(四)遗嘱无效部分所涉及的遗产;

(五)遗嘱未处分的遗产。

五、继承和遗赠的接受和放弃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六、继承权放弃的形式及法律后果

【限定继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六、继承权的丧失和例外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

(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

(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

继承人有前款第三项至第五项行为,确有悔改表现,被继承人表示宽恕或者事后在遗嘱中将其列为继承人的,该继承人不丧失继承权。

受遗赠人有本条第一款规定行为的,丧失受遗赠权。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继承人或者其他受遗赠人的;

(三)遗弃遗嘱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

七、法定继承中,继承人的范围以及继承顺序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六条继承权男女平等。

【法定继承的顺序】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九条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十条被收养人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同时又对生父母扶养较多的,除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外,还可以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适当的遗产。

【酌情分得遗产权】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对继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继承人扶养的人,或者继承人以外的对被继承人扶养较多的人,可以分给适当的遗产。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十一条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十二条养子女与生子女之间、养子女与养子女之间,系养兄弟姐妹,可以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被收养人与其亲兄弟姐妹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十三条继兄弟姐妹之间的继承权,因继兄弟姐妹之间的扶养关系而发生。没有扶养关系的,不能互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继承了遗产的,不影响其继承亲兄弟姐妹的遗产。

八、代位继承(仅限于法定继承方式)

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

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代位继承人一般只能继承被代位继承人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九、法定继承的遗产分配规则和继承的处理方式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条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继承的处理方式】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一条依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可以分给适当遗产的人,在其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受到侵犯时,本人有权以独立的诉讼主体资格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二条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愿意尽扶养义务,但被继承人因有固定收入和劳动能力,明确表示不要求其扶养的,分配遗产时,一般不应因此而影响其继承份额。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三条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虽然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但对需要扶养的被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少分或者不分。

十、遗嘱继承、遗赠以及遗嘱执行人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六条遗嘱人以遗嘱处分了国家、集体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认定该部分遗嘱无效。

十一、遗嘱的设立方式

【自书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条自书遗嘱由遗嘱人亲笔书写,签名,注明年、月、日。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七条自然人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的真实意思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以按自书遗嘱对待。【代书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五条代书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其中一人代书,并由遗嘱人、代书人和其他见证人签名,注明年、月、日。

【打印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六条打印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遗嘱每一页签名,注明年、月、日。

【录音录像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七条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遗嘱人和见证人应当在录音录像中记录其姓名或者肖像,以及年、月、日。

【口头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条遗嘱人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危急情况消除后,遗嘱人能够以书面或者录音录像形式立遗嘱的,所立的口头遗嘱无效。

【公证遗嘱】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条公证遗嘱由遗嘱人经公证机构办理。

其中公证遗嘱不再具有优先效力。

十二、作为遗嘱见证人的消极条件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条下列人员不能作为遗嘱见证人: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见证能力的人;

(二)继承人、受遗赠人;

(三)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的人。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四条继承人、受遗赠人的债权人、债务人,共同经营的合伙人,也应当视为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有利害关系,不能作为遗嘱的见证人。

十三、遗嘱中的特留份强制性规定

【继承遗产与清偿债务】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分割遗产,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

十四、遗嘱效力的冲突解决原则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二条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

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十五、遗嘱无效的情形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

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

伪造的遗嘱无效。

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八条遗嘱人立遗嘱时必须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即使其本人后来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仍属无效遗嘱。

遗嘱人立遗嘱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后来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不影响遗嘱的效力。

十六、附义务的遗嘱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四条遗嘱继承或者遗赠附有义务的,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应当履行义务。

没有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的,经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

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二十九条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者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其接受附义务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继承人或者受益人负责按遗嘱人的意愿履行义务,接受遗产。

十七、遗产管理人

【遗产管理人的选任及申请指定】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五条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人为遗产管理人;没有遗嘱执行人的,继承人应当及时推选遗产管理人;继承人未推选的,由继承人共同担任遗产管理人;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均放弃继承的,由被继承人生前住所地的民政部门或者村民委员会担任遗产管理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六条对遗产管理人的确定有争议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遗产管理人。

【遗产管理人的职责】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七条遗产管理人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

(二)向继承人报告遗产情况;

(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遗产毁损、灭失;

(四)处理被继承人的债权债务;

(五)按照遗嘱或者依照法律规定分割遗产;

(六)实施与管理遗产有关的其他必要行为。

【遗产管理人的责任(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以及获取报酬的权利】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八条遗产管理人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继承人、受遗赠人、债权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九条遗产管理人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获得报酬。

十八、转继承、转遗赠

【转继承】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二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于遗产分割前死亡,并没有放弃继承的,该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转给其继承人,但是遗嘱另有安排的除外。

【转遗赠】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一第三十八条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

THE END
1.继承权财产分配的规定是什么行业资讯(2)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不是应该多分,不具有强制性。 (3)有扶养能力和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该不分或少分,这是继承法中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的重要体现。 3、继承人符合下列条件的,应不分或少分遗产: http://anlihk.com/detail/id/102/cid/44
2.房屋遗产继承新变化,你需要知道的一切全民百科房屋作为重要的财产之一,其继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最新的房屋遗产继承法在 2021 年 1 月 1 日正式实施,对房屋继承的相关规定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最新房屋遗产继承法的变化,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房屋继承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扩大了法定继承人范围 https://sunskyele.cn/post/9468.html
3.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商事审判若干实务问题解答(二)王成律师保证人于保证期间内,在所担保的债权转让协议上签字并承诺"继续履行原保证合同项下的保证义务",符合《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可以视为债权人向担保人主张过债权. 依照《担保法解释》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自保证人承诺之日起,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开始计算.理解时应参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应当如何认定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802.html
4.最高院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的司法解释三律师普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一条为设立公司而签署公司章程、向公司认购出资或者股份并履行公司设立职责的人,应当认定为公司的发起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设立时的股东。第二条发起人为设立公司以自己名义对外签订合同,合同相对人请求该发起人承担合同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公https://www.110ask.com/tuwen/1836468610766883877.html
5.最新继承法司法解释全面解读,法律细节一网打尽学校简介最新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解读,该解释对继承法进行了详细阐释和补充。其中涉及遗产范围、继承人资格、遗嘱效力等方面的问题均有所涉及。此次解释旨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解决继承纠纷中的实际问题,维护遗产的合法权益。该解释对http://www.meansam.com/post/23480.html
6.继承法司法解释全文李保忠律师 继承领域推荐律师 咨询我 律师解答: 继承法已经失效,故不存在继承法的司法解释,现在有效的司法解释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的解释(一)》。该解释已于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25次会议通过,于2020年12月29日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依据:https://mip.findlaw.cn/ask/question_jx_702017.html
7.继承法原则继承法解释继承法意见继承法的继承顺序家好法律网站提供继承法原则是继承制度的基石,如保护私有财产继承权、男女平等、养老育幼等。继承法解释与意见是对法律具体适用的解读与细化。继承顺序分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理解这些,能更好地把握继承相关的法律规定https://www.jiahaohealth.com/
8.清华大学民商法学考研经验分享清华大学考研经验继承法中,转继承、代位继承等。 ③较为新鲜的,如新修订、增加的制度 如《民法总则》增加的虚伪表示与隐藏行为(今年押题的,考场上看到题目很开心); 如《公司法解释四》增加的对股东知情权的规定(今年押题的,考场上看到题目很开心)。 3、区分科目特点 https://yz.kaoyan.com/tsinghua/jingyan/5b836b53ed4e0.html
9.最高法院:什么情况下才能追加公司的股东为被执行人?(一)关于追加李继承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问题 第一,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81条的规定:“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致使被执行人无遗留财产清偿债务或遗留财产不足清偿的,可以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在所接受的财产https://www.zfwx.com/wxqt/package/target/lisrea/10223.html
10.继承法司法解释(2022年继承法新规)另外,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已废止)第 26 条和《民法典继承编解释一》第 15 条的规定,被代位继承人包括与被继承人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但代位继承人却不包括与被代位继承人(如被继承人的亲生子女或养子女)形成扶养关系的继子女,即该“拟制血亲”效果并不及于旁系https://www.77cxw.com/fl/90275.html
11.股权制度范文12篇(全文)就现行立法而言,企业继承的法律依据包括了《继承法》第3条、《公司法》第76条、《合伙企业法》第50条、《最高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等。对此有人提出,当下《公司法》第76条存在立法漏洞:国外立法对“股份转让”中的继承问题进行规定时基本上使用的是“股份继承”概念;而从76条条文表述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zsubr9i.html
12.年度观察专题中国商事调解年度观察(2023)2022年3月22日最高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解释》)的决定,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解释》自2022年4月10日起施行。《民事诉讼法解释》第61条扩大了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范围,除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外,经过其他依法设立的https://www.bjac.org.cn/news/view?id=4673
13.最高院判例因继承房屋占有宅基地的,可按相关规定办理确权登记根据《继承法》规定,被继承人的房屋作为遗产由继承人继承,按照房地一体原则,继承人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不能被单独继承。《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试行)》明确规定,非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含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有宅基地的,可按相关规定办理确权登记,在不动产登记簿及附注栏注记的该权利人https://illss.gdufs.edu.cn/info/1028/115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