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都讲堂民法典继承编新规定

一、继承权、受遗赠的接受和放弃有何规定

1.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形式

继承人放弃继承,必须以书面方式作出。一方面,放弃继承意味着继承人不参与遗产分配,是对自己权利的重大处分,要求继承人以书面方式作出,也可以让继承人三思而后行,谨慎作出;另一方面,放弃继承后,继承人不再参与遗产分割,其他继承人将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产份额,为了避免其他继承人之间就遗产分割发生争议,以书面方式作出,更有利于保留证据。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

3.继承人放弃继承后反悔

遗产处理前或者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不予承认。

也即在遗产处理前或者遗产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进行审查,决定是否承认继承人的继承资格。如果是在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反悔的,对其资格不予承认。

4.关于受遗赠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

接受遗赠必须以明示的方式作出意思表示,受遗赠人在法定期限内不作出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自然人以遗嘱方式作出遗赠虽然是单方行为,但从法律的本质上而言,遗赠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应当视为一种双方法律行为,遗赠人作出赠与的意思表示,受遗赠人需要接受,双方意思达成一致方能成立,遗赠人不得将自己的意思强加给另一方。因此,如果受遗赠人在法定期限内不作任何意思表示,赠与的合意难以形成,法律不宜强迫当事人达成合意。

同时,考虑到接受遗赠属于行使权利的行为,不宜对当事人要求过高,在形式上法律不宜作硬性规定,只要受遗赠人作出意思表示即可,不必非得书面方式作出。

5.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的接受和放弃】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民法典继承编解释(一)》

第三十五条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应当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遗产分割后表示放弃的不再是继承权,而是所有权。

第三十六条遗产处理前或者在诉讼进行中,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其提出的具体理由,决定是否承认。遗产处理后,继承人对放弃继承反悔的,不予承认。

二、遗产的分配比例是怎样的

一般来说要从两方面进行解析:

1.当同一批次的继承人继承遗产时,每个人所继承的财产应该是相同份额的,并不存在差别。这是最普通的在继承法中所规定的事项,也是在没有极其特殊的情况发生时所规定的顺序。

2.在特殊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分配金额可能会有差别。根据法律表明,特殊情况主要有:

(3)对于自身有条件对被继承人生前能够进行抚养的,却没有尽到自身的养育义务的,在分配遗产是可以不对其进行分配或者少分配一些给他,这是法律规定的抚养义务的原则性问题。

在我国法律中规定了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期限为60日,即从受遗赠人知道受遗赠后的60日内作出。

三、民法典继承规定变化的影响

1.扩大了遗产范围,原来的民法典第三条采用了适当列举+兜底式的方式,对什么是遗产进行了界定。《民法典》关于遗产范围的条款将采用概括+除外的方式。只要是死者留下来的合法财产,均属于遗产。

2.增加遗嘱继承的形式,《民法典》增加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

4.扩大法定继承人范围至侄甥,代位继承是指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则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可以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

5.新添宽宥制度,当继承人因为出现法定事由而丧失继承权的时候因得到被继承人的原谅而又恢复继承权。

6.增加遗产管理人制度,比如遗产信托,就是找一个专门的人或者组织机构来管理遗产,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通过遗产管理人来按照被继承人的意志分配遗产就会更加公平,利于减少纠纷。

THE END
1.法律规定的继承顺序法定继承人分为两个顺序:首先是第一顺序的配偶、子女、父母;其次是第二顺序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在继承过程中,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进行继承,若无则由第二顺 全部3个答案 > 1.45万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规定遗产继承顺序 遗产继承的顺序是:首先按照遗赠扶养协议进行,若无协议则按照遗嘱进行,若也没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712038.html
2.法律变革下的财产继承走向,最新继承顺序解析关于我们最新继承顺序的法律规定 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直系血亲的继承顺序优先于旁系血亲和配偶,在直系血亲中,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父母,父母的继承权优先于祖父母,配偶的继承权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些变化反映了法律对于家庭关系和财产权益的重新平衡,更加注重保护直系亲属的权益。 https://www.sansongguo.cn/post/3586.html
3.民法典继承编与现行《继承法》对比的变化内容及解读(附法条对照表)无论是现行的《继承法》还是民法典,都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按照《继承法》的规定,在被继承人没有第一https://www.wincon.com.cn/Develop/13050.html
4.继承保护(精雅篇)配偶继承权既然是生存配偶对死亡配偶遗产的继承权利,配偶继承权的客体是死亡一方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全部财产,包括法律规定可以继承的其他合法权益。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夫妻共同所有,夫妻有平等的处理权。”所以在继承时,首先需要分割共同财产的范围,再确定死者个人的遗产范围与其法定继承人的份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m3ge58i.html
5.《继承法》范文11篇(全文)《罗马法百科辞典》曾言: “继承人基于继承法的规定, 继承人由于对遗嘱人不尊敬的态度而没有资格获得遗产, 进而剥夺其‘先前给予’的权利, 其所继承的财产由政府获得。”这就是民法中所谓的继承失格制度, 也就是罗马法中由皇帝设立的, 被称为“不配”的制度。不配者主要包括: 监护人无理由拒绝接受监护职责、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pelxwxq.html
6.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及处理情形一、遗赠与遗嘱继承的区别 1、接受权利的主体范围不同 在遗赠中,接受遗赠权的主体只能是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而在遗嘱继承中,接受遗嘱继承权的主体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内的人。 2、表示接受、放弃权利的法律规定不同 继承法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https://www.jiwu.com/baike/107627.html
7.[渝粤教育]西南科技大学婚姻家庭继承法在线考试复习资料(1)本文详细列举了婚姻家庭继承法在线考试复习资料中的重点内容,涵盖婚姻的成立、解除、财产分割、遗产继承、子女抚养等多方面,同时涉及了特殊情形如涉外婚姻、非婚生子女权利、收养关系等法律法规。试题涵盖单选、多选和判断题,全面测试考生对婚姻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https://blog.csdn.net/m0_53223332/article/details/121882217
8.学习民法典根据本条规定,继承开始后,遗产的继承方式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前者是按照法律的直接规定继承,后者是依照被继承人的生前的遗嘱继承。遗赠虽不属继承的方式,但作为解决遗产分配问题的方式与遗嘱继承具有类似性,所以立法上将其列为继承方式之一并与遗嘱并列。继承方式中,与前述接受遗产不同的是,遗赠抚养协议取得遗产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703/21/62053075_984989303.shtml
9.新的民法典遗产继承如何规定遗产继承没有时间限制。继承开始后,遗产分配完毕前,继承人都有权要求依法获得分配。但超过法定期限的,当事人不能再通过到法院诉讼的方式处理,只能自行协商处理。 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https://m.64365.com/zs/1675414.aspx
10.继承人顺序的法律规定及意义根据《继承法》,不同家庭关系成员在继承权益中享有不同程度的优先顺序。这一规定确保了公平和合理,在处理亡者遗产时能够按照法律明确的规则进行分割,并解决潜在纠纷和争议。 配偶权益与继承人顺序 简而言之,在配偶尚存的情况下,其具备作为合法继承人的资格,并且享有相应的继承份额。 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227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