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力推动沈阳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今年沈阳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和市妇联联合出台《沈阳市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协作的实施意见》。
拓展和增加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领域和供给
市司法局副局长马春玲介绍,法律援助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困难群众权益保障。2023年,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1万件,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1132万元,“12348”热线解答群众咨询12万件,实现了应援尽援、应援优援的工作目标。
2024年,为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市司法局与市检察院、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团市委和市妇联共同出台了《沈阳市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协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协作机制,拓展和增加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领域和服务供给。
形成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合力。司法行政机关、检察机关、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建立协作机制,整合政府与社会各界力量,为经济困难边缘未成年人群体提供便捷优质法律援助服务,把特殊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全部纳入法律援助保障范围。
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事项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和《辽宁省法律援助条例》规定的事项范围基础上,将未成年人人身权利被侵害的刑事案件、涉及未成年人重大利益的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案件、未成年人因继承纠纷主张民事权益等民事案件纳入法律援助事项范围。
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网络。推动在有条件的教育、民政、团委、妇联等单位和校园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点。公证、司法鉴定机构为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办理公证、司法鉴定业务,按照有关政策予以费用减免。
二是对特殊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害人进行全覆盖法律援助保护。对于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的刑事案件,如故意伤害、强奸、强制猥亵等,被害人申请法律援助但不符合经济困难标准的,由市律师协会、公证协会、司法鉴定协会联合成立的沈阳市公共法律服务公益基金予以支持,这样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打造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全方位法律援助保护机制。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徐佳婷
注重双向保护、延伸保护、融合保护未成年人
记者:《沈阳市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协作的实施意见》强调“要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切实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请问检察机关在落实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人民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李丹介绍,法律援助工作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检察机关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二是注重延伸保护。检察机关开展未成年人支持起诉,旨在帮助民事权益方面受到侵害且难以自行维权的未成年人,支持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与法律援助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它们共同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其合法权益得到充分救济。《实施意见》将法律援助延伸至未成年人支持起诉案件,实现了检察机关支持起诉职能与法律援助在功能上互补、在程序上相互衔接,进一步畅通完善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路径。
从四方面发力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
记者:为未成年学生提供良好法律援助,请问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校有哪些创新举措?
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裴德利介绍,从四方面发力做好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护航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推进体系构建
抓好宣传教育
奏响法律援助“主旋律”。全面推进法律知识进课堂,做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宣传教育。开展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组织“起底式”大排查,查找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的苗头迹象和隐患点,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组建工作队伍
锻造法律援助“主力军”。在全市推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遴选学校责任心强、熟悉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联络员,负责与教育部门、法律援助机构、家长对接和沟通,帮助未成年人正确对待诉讼过程,提供全方位综合保护。
做好跟踪服务
打好法律援助“主动仗”。组织学校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特殊关怀,开展集未成年被害人法律援助、心理疏导、救助保护和学习教育为一体的“一站式”帮扶;加强心理关爱,解决未成年被害人容易出现创伤应激反应、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避免造成“次生伤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宋宇
“四个一”工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记者:请问共青团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团市委维护青少年权益部部长孙旭海介绍,近年来,团市委立足维护青少年权益基本职能,加强与司法行政部门协调配合,创新打造“法律+心理”的法律援助工作模式,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个阵地、一支队伍、一个平台、一套机制,护航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构筑“一个阵地”
即团市委建设了400平方米的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实体阵地,全天候面向广大青少年免费开放,提供心理咨询、情绪减压、团体辅导等服务,并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未成年人进行跟踪帮扶。
组建“一支队伍”
夯实“一个平台”
团市委深耕12355青少年服务台品牌,探索形成政务服务热线12345与共青团12355联动融合的工作模式,确保24小时全天候接听。2021年以来,累计接听来电2万余通,通过心理危机干预、法律援助等方式,成功挽救青少年轻生事件27起。
完善“一套机制”
通过加强与各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法律援助工作机制。去年以来,针对学生欺凌和违法犯罪“低龄化”等社会热点问题,深入校园开展线上线下法治宣讲活动839场、覆盖青少年9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