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辽宁省沈阳市司法局统筹推进的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高效建设中,法律援助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公共法律服务进产业园区、公证服务优质便捷等工作亮点频现。
法援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近日,家住沈阳市铁西区的韩某某,足不出户就享受了一次法律援助。
原来,韩某某仅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女儿一直不支付赡养费。在了解到韩某某想通过法律援助维护合法权益的诉求后,铁西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张勇辉及法律援助律师王丽娜主动上门,为卧床在家的他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指导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现场对申请进行审查并决定受理、针对诉请准备诉讼材料……高效服务让韩某某赞不绝口:“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晚年生活看到希望了!”
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沈阳市司法局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据了解,沈阳市司法局进一步优化法律援助品牌服务,完善法律援助工作制度,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同时,健全法律援助服务标准、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经费管理、案件指派和质量评议工作制度,开展法律援助“全域通办”试点工作,不断提升援助质量。
公共法律服务走进产业园区
公共法律服务进产业园区是沈阳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的又一大亮点。
公共法律服务团可谓阵容强大,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和仲裁等服务资源,由500名个人成员和58个团体成员组成,提供“法治体检”、法治宣讲、法律咨询、个性化法律服务和综合性服务。
今年4月至6月,沈阳市公共法律服务团共走访企业1240余家,为60家企业进行免费“法治体检”,开展普法宣讲190次,解答涉企法律咨询5000余件,为1万余名企业人员开展知识产权公证线上培训等。
优质公证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这是沈阳全市公证机构积极开展“零接触”远程公证的一个生动实例。除了“零接触”,沈阳公证机构为民服务还有“法宝”:有效落实“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和106项“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
今年上半年,沈阳全市公证机构办理“最多跑一次”公证6568件,远程视频公证216件,提供上门服务300余次,减免公证服务费1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