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那的家到合肥的家,距离是4041公里,从合肥到错那的海拔落差是4380米。阳春白雪,青菜豆腐;诗与远方,柴米油盐,都在这里。”这是合肥“90后”姑娘王梦菊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错那县写下的话。
她是一名援藏律师,自2021年7月以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援藏法律服务工作中,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3件,提供法律咨询134次,代写法律文书51次,累计为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82万元。
将向往变成现实
援藏这件事,是早就埋在王梦菊心底的一颗种子。
初到拉萨,王梦菊就感受到强烈的高反,头疼、胸闷、太阳穴酸胀,即使吸氧也无法缓解。迷迷糊糊中熬到了天亮,身体缓过来了,症状有所缓解。到29日启动大会的时候,王梦菊就已经适应了拉萨的环境。
适应高原艰苦环境
在拉萨,王梦菊被分配到了错那县,这是西藏自治区的边境县之一。
刚到错那县,生活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到错那县没几天,家里停水,她需要自己拿水桶到小区门口接水,再负重爬楼提回来用。雪域高原的气候也让王梦菊难以适应。8月的时候,错那县的气温就开始走低了,渐渐地王梦菊就把毛衣、棉袄、羽绒服都穿上了。
尽心开展法律援助
随着生活步入正轨,法律援助工作也渐见成效。
2021年,错那县曲卓木乡发生一起货车拉扯电线杆致使一搭乘手扶拖拉机的农妇索某被砸身亡的事故。事故牵扯到货车方、拖拉机方、电力公司、保险公司及施工方多个责任主体。
王梦菊接手此案后,积极与索某家属沟通,为索某一家进行了法律援助,最终在法院的判决下,索某的家属获得各方赔偿77万余元。
虽然在错那县的生活和工作条件艰难,王梦菊仍然一丝不苟地认真办案,在办案中不仅熟练运用法律专业知识,还综合了本地的民族风俗,化解了多起纠纷。
一年的法援工作在今年7月圆满结束。如今,王梦菊已经援藏归来,闲暇之余,她还会经常翻看自己的朋友圈,那里记录了她在那错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她的话说,援藏,自己从未后悔,这里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