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公民和符合法定条件的其他当事人无偿提供法律咨询、代理、刑事辩护等法律服务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自2016年起,安徽省连续七年将法律援助纳入城乡困难群体的民生工程,2023年更是将其列为省级50项民生实事之一,显著提升了法律援助的社会认知度,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切实传递给需要帮助的群众。
近年来,马鞍山市司法局统筹推进,不断优化法援服务,强化质量管理,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2513件,超序时进度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0.86%,充分体现了法律援助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践行为民理念优化服务方式
市司法局始终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理念贯穿于法律援助工作中,着力优化服务方式,做到民事、行政法律援助应援尽援,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
简化法律援助手续。市司法局助力“无证明城市”建设,制定印发《马鞍山市法律援助个人诚信承诺实施办法》,推行个人诚信承诺制,进一步简化法律援助申请手续,降低申请材料的证明难度,不再要求申请人出具经济状况证明,极大方便了申请人获得法律援助服务。
推进刑事法律援助。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检察院案管中心、看守所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刑事诉讼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转交法律援助申请等法律服务。优化指派方式,成立市级刑事法律援助律师团,推行专业化和点援制相结合的案件指派制度。市司法局推动建立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学习政策文件,研究部署刑事法律援助工作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全市刑事法律援助工作顺利开展。
健全工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
为进一步强化法律援助监管,市司法局依照《法律援助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结合实际,研究推出“五项机制”,严格执行案件质量标准,不断完善法律援助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健全调度机制,抓好工作推进。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会同市法律援助中心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法律援助质量管理情况,协调解决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要求、作出安排。
健全通报机制,履行监管职责。市司法局建立法律援助信息公开制度,定期通报案件质量管理情况,截至目前,已在市司法局官网公布《2024年上半年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结果公示》《2024年上半年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及资金使用情况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同时,督促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切实履行质量管理责任,扎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健全培训机制,提高业务水平。市司法局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法律援助业务培训,围绕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法律援助年度重点工作、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及同行评估规则等多个方面,对全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律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健全保障机制,增强工作动能。市司法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规范设立法律援助机构,配齐配强专职人员,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法律援助的保障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均已设立市、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在法院、检察院、看守所、总工会、妇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法律援助全覆盖。
强化法治宣传增强维权意识
市司法局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强化工作举措,扩大法律援助宣传范围和覆盖面,在全市营造关心关爱困难群众、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的良好法治氛围。
总结提炼,持续扩大法援成果展示。市、县(区)认真总结法律援助经验做法,提炼特色亮点,形成典型案例,并将法律援助案例积极向中国法律服务网报送,进一步展示我市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的建设成效,提升广大群众的知晓度和满意度。
下一步,市司法局将加大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提升城乡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民生实事的知晓度、信任度、满意度,全面检视我市法律援助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补缺补差,确保按时、高质、高量完成法律援助民生实事各项建设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