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的实践性历来为法学教育所重视和强调,如何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也一直是法学教育的重点和难题。随着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对法治实践水平的着重考察,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法学学位教育对理论知识结合司法实务的迫切需求,本系列教材编写组结合互联网科技和移动电子设备的发展趋势,根据全国各大法学院校不同学制法学教育的特点,针对学生法学基础深浅不一、理论与实践需求各异的现状,以掌握法学最基础理论知识、应对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法学硕士学位专业考试、提升司法实践能力和法律运用能力为目标,组织编写“法学e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本系列教材的编写人员均为中国政法大学从事法学教育数十年的知名教授,拥有极为丰富的法学教学经验和丰硕的科研成果,同时深谙司法实务工作特点和需求,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完美地结合法学理论知识与法律实务技能,多年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他们立足于法学教育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的需要,结合互联网资源信息化、数字化的特点,以自己多年授课形成的讲义和编著过的教材为基础,根据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的需要与信息反馈,经过多年的加工与打磨,精心编写而成。本系列教材是各位编写人员数十年法学教学、司法实践与思考探索的结晶,更是他们精心雕琢的课堂教学的载体和平台。
第四,立体课堂与线下研讨相结合,文字与图表、音视频相结合。除了完善课前预习和课堂授课内容,本系列教材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立体的课下学习资源,结合网络学习平台,加强出版单位和读者沟通,加强师生互动沟通,不断更新、完善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果、出版整合资源成果。
本系列教材是各位参编教师数十载潜心研究、耕耘讲台的直接成果,搭乘e时代的高速科技列车,以法学结合互联网、教材结合二维码为创新方式,攻克法学教育资源庞杂、重难点难以兼收的难题,希望为广大法科学子和司法实务工作者提供更加科学、实用的法学教材。我们相信,这些成果的出版将有力地推动各类法学院校法学教学改革和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也希望能够得到广大从事法学教育工作的专家、学者的鼓励、交流与批评、指正!
编审委员会
2017年7月
单本详情
民法总论(第二版)
作者:姚新华著
ISBN:978-7-5764-0951-2
定价:62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1月
01
作者简介
姚新华中国政法大学民法学教授。
02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法导论
第二节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民事权利与民事义务
第四节权利之救济
第五节民事权利的客体
第二章自然人
第一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第二节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三节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第四节自然人的住所
第五节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六节人格权
第三章法人
第一节法人的含义与学说
第二节法人的类型
第三节法人的能力
第四节法人机关
第五节法人的成立
第六节法人的变更与消灭
第四章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非法人组织概说
第二节非法人组织的类型
第五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第二节意思表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之效力
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
第五节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节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节效力未定之法律行为
第六章法律行为之代理
第一节代理之概述
第二节代理之类型
第三节代理权
第四节无权代理
第五节表见代理
第七章时效与期限
第一节时效之概述
第二节时效之类型
第三节诉讼时效之客体
第四节诉讼时效之要件与效果
第五节诉讼时效之期间
第六节期间之开始
第七节期间之变动
第八节期间
目录可上下滑动查看
03
第二版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的公布及实施,是法律生活中的大事。修订后《民法典》的内容和条文都有所变化,因此须为此作相应的修订和补充。对新法律的回应并不局限于法理和内容的增订,还从学术视角审视新法律,并提出些思考。
从清末、民国一直到新中国,民法立法一直是“补课”作业,立法部门和民法学术界对西方法律及其法律学说抱着学习心态,但民法研究中也有对本土司法实务的理论总结。而对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及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民法典》的公布只能是一个新起点和新时代的开端,民法理论向何处去,需要有新的视野面向未来。
中华民族的复兴,理所当然应包含法律文明的复兴;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也需要有自我主张,法律学人的担当任重而道远。对于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来说,只有平视这个世界,才可能创作出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法律;对一个渴望复兴并正在走向复兴的民族来说,只有俯视这个地球,才可能树立真正的自信,并创造出属于民族的也是世界性的法律!
姚新华
2023年9月21日
知识产权法(第二版)
作者:周长玲编著
ISBN:978-7-5764-1143-0
定价:43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11月
周长玲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现任中国政法大学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网络法学研究会秘书长;美国佛蒙特法学院、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合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参加了《经济法教程》《知识产权法教程》《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等书的编写,独自编写了《快通专利法》。在《政法论坛》《知识产权》《当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了《浅析实用艺术作品的法律保护》《商标注册原则与使用原则之比较》《我国修改后的著作权法中若干问题浅析》等学术论文。
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
第二节知识产权的范围
第三节知识产权的性质和特征
第四节知识产权法及其体系
第二章著作权法
第一节著作权法概述
第二节著作权的客体
第三节著作权的主体
第四节著作权的内容
第五节邻接权
第六节著作权的限制
第七节著作权的行使
第八节著作权的保护
第三章专利法
第一节专利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专利权的客体
第三节专利权的主体
第四节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五节专利权的取得
第六节专利权的内容及其限制
第七节专利权的保护
第四章商标法
第一节商标与商标法概述
第二节商标权的取得
第三节商标权的内容及其限制
第四节商标权的无效、撤销与终止
第五节商标权的保护
第六节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
第五章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
第一节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概述
第二节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历史分期
第四节主要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组织与公约
第六章其他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致谢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已经进行了全面修改,鉴于此,本教材也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本书的编写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发现问题以进行补正和完善。
周长玲
2023年6月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作者:马志冰著
ISBN:978-7-5764-0886-7
定价:49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
马志冰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史研究所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历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系法制史教研室主任,法律系党总支书记、系副主任,法学院分党委书记兼法律史研究所所长,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教授委员会首任主席、教代会主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法律史和中国监狱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夏商法制概况
第二节西周法律制度
第三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二章秦代法律制度
第一节法制概况
第二节刑法制度
第三节司法诉讼制度
第三章汉代法律制度
第一节立法概况
第二节文帝、景帝时期的刑制改革
第三节法律内容的儒家化
第四节司法制度
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法律制度
第二节法律形式与内容的发展变化
第三节司法制度的变化
第五章隋唐法律制度
第一节隋代法制概况
第二节唐代立法概况
第三节唐律各篇主要内容
第四节唐律的基本原则与精神
第五节唐律的特点与历史地位
第六节司法制度
第六章宋元法律制度
第一节宋代法律制度
第二节元代法律制度
第七章明代法律制度
第二节法律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司法制度
第八章清代前期法律制度
第二节清律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清末法律制度的变革
第一节清末预备立宪
第二节清末修律的重要活动与影响
第三节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
第十章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制定与颁行
第二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与颁行
第三节南京临时政府社会改革的主要法令
本书第一版自2017年12月出版以来,至今已届五年。根据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统一要求和具体部署,现对本书进行了全面审阅和重新修订。本次修订,主要有以下改动。
一是对个别章节内容进行了一些修订,包括增加、删减或改写了一些内容,总的原则是弥补不足,削除烦芜,订正讹误。
二是对撰写录入时出现的文字、引注及标点符号等"笔误"进行了勘误改正。
三是对原书所附拓展阅读资料的99个二维码链接逐一进行了验证,删除了一个目前已无法查阅的视频讲座链接和一个历年真题链接,而继续保留的97个链接均可有效使用。
四是在原来所附2007~2014年历年考试真题链接的基础上,新增2015~2021年的考试真题链接,以便读者参考备查。
本书的重新修订,也是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我们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服务。而《中国法制史》在践行这一历史使命中,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有关部门,特别是本书责任编辑艾文婷、郭嘉珺二位老师,克服疫情的干扰和影响,为本书的编审付出了辛苦的劳作,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希望本次修订能够更好地为各位读者服务,也感谢大家的关心、支持、鼓励和不吝赐教!
作者
2022年11月
刑法学总论(第二版)
作者:曲新久著
ISBN:978-7-5764-0217-9
定价:52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
曲新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兼任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副厅长、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代表作有《刑法的精神与范畴》《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等。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渊源与分类
第二节刑法的根据、目的与功能
第三节刑法的规范、体系与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二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第三节罪刑相当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四章犯罪概述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第二节犯罪的分类
第三节构成要件与犯罪构成
第五章客观构成要件(罪行)
第一节结果
第二节实行行为
第三节因果关系
第四节行为对象
第六节身份
第七节单位犯罪
第六章主观构成要件(罪过)
第一节犯罪故意
第二节犯罪过失
第三节犯罪目的与动机
第四节无罪过事件
第七章正当化事由
第一节正当防卫
第二节紧急避险
第八章罪责的阻却与减免
第一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二节违法性认识
第三节期待可能性
第九章未完成罪
第一节未完成罪概述
第二节犯罪预备
第三节犯罪未遂
第四节犯罪中止
第十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罪数
第一节罪数区分的意义与标准
第二节实质的一罪
第三节法定的一罪
第四节处断的一罪
第十二章刑罚概说
第一节刑罚概述
第二节刑罚功能
第三节刑罚目的
第十三章刑罚的体系与种类
第一节刑罚体系概述
第二节主刑
第三节附加刑
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
第十四章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刑罚裁量的情节
第三节量刑制度
第十五章刑罚执行
第一节刑罚执行概述
第二节缓刑的监督考察及其撤销
第三节减刑
第四节假释
第十六章刑罚消灭
第一节刑罚消灭概述
第二节时效
第三节赦免
刑法学是关乎人类是非、对错以及善恶的学问,涉及价值判断的所有方面。本书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刑法以保护法益为目的,以罪刑法定、罪刑相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罚人道主义等为基本原则。刑法的本质在于其规范性,是行为规范与裁判规范的统一。犯罪是对于正义的否定,主要表现为侵害法益,但并不限于此,还例外地表现为对预防性刑法规范的违反。刑罚决定刑法的性质。刑罚是抽象的,也是实在的。刑罚是对犯罪的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对法之正义的肯定。刑罚是实在而应当温和的制裁性痛苦。任何一条禁令——禁止或者命令,只要是以刑罚作为其后果——有效性保证,便是刑事的,而归入刑法范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0年12月26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进行了许多修改和补充。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还公布施行了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释和准司法解释。为了反映刑事立法和司法的主要变化,本书在上述基本思想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改、补充。
本书出版后,有幸得到一些同学和老师的批评、建议,在此深表感谢。水平所限,错误仍在所难免,欢迎同学和老师们继续批评指正。
曲新久
2022年11月30日
金融法学(第二版)
作者:魏敬淼著
ISBN:978-7-5764-0523-1
定价:56元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
魏敬淼教授,现任职于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财税金融法研究所,北京市优秀教师,中国银行法研究会理事、中国财税法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法、税法、商法。出版《民间金融法律治理研究》《金融法学》《税法》《商法》《公司法》等著作、教材40多部,在《保险研究》《财税法论丛》《金融法学家》《行政与法》《中国财政》等学术刊物、报章发表论文40余篇。
第一章金融法概述
第一节金融
第二节金融法
第二章中央银行法
第一节中央银行法概述
第二节中央银行法基本内容
第三章货币法
第一节货币法概述
第二节人民币管理
第三节外汇管理
第一节商业银行法概述
第二节商业银行组织法
第三节商业银行业务法
第五章政策性银行法
第一节政策性银行法概述
第二节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第六章票据法与支付结算法
第一节票据法概述
第二节汇票、本票与支票
第三节支付结算法
第七章保险法
第一节保险法概述
第二节保险业法
第三节保险合同法
第八章信托法
第一节信托法概述
第二节信托基本法
第三节信托业法
第九章证券法与证券投资基金法
第一节证券法概述
第二节证券经营与服务机构
第三节证券发行
第四节证券交易
第五节上市公司的收购
第六节信息披露与投资者保护
第七节证券投资基金法
第十章金融监管法
第一节金融监管法概述
第二节银行业监管
第三节保险业监管
第四节证券监管
在写作过程中,深感金融法学科的深奥与浩瀚,许多问题接踵而至,难以洞悉无漏,恳请读者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