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浙江综合12月22日,浙江举行第二批“浙江律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项目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会上,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徐晓波为第三批法援律师代表授出征旗。
从明年元旦开始,20名律师(含律所)将奔赴省内20个法律资源缺乏的山区、海岛县(市、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徐晓波出席会议
第二批法律援助成绩单:5.5万人直接受益
2020年12月22日下午,在杭州市华北饭店举行的第二批“浙江律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项目总结暨第三批动员会上,浙江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律师陈贻泽从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徐晓波手中接过旗帜,这标志着从明年元旦开始,包括陈贻泽在内的20名律师将奔赴省内20个法律资源缺乏的山区、海岛县(市、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截止目前,该活动的第二批法律援助活动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60余件,已结案430余件,助力企业复工复产320余家,线上线下体检企业1600余家,提供法律意见书或解决方案1000余件,开展普法宣传和讲座110余次,劝导调解纠纷240余次,线上线下法律咨询7700余人次,办理认罪认罚案件1200余件,为多个县(市、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顾问服务,5.5万余人直接受益,为服务地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300余万元。
据悉,在2019年12月开启的第二批“浙江律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项目中,共有省内9家律师事务所的志愿律师和7名律师志愿者在16个县(市、区)开展法律援助,为破解部分地区律师资源紧缺难题,持续发力。
该活动于2018年启动,该活动的第一批律师志愿者的人数为12人,一家律师事务所。2020年的第三批的参与人数,是前两批的2倍左右。
徐晓波肯定法律援助成绩单提3点要求
出席该会议的徐晓波副厅长充分肯定了第二批“浙江律师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取得的成绩,并高度评价了志愿律师的公益情怀与责任担当。他说,志愿律师诠释和凝聚了律师行业的正能量,是律师行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服务为民、执业为民的重要体现。
徐晓波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第一,提高站位,不忘使命。参与志愿行动的单位和人员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牢牢掌握其科学方法,切实推进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发展,努力将志愿服务行动打造成具有浙江法律援助工作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第二,引智借力,着力提升实施成效。志愿律师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团队优势。在服务大局和服务民生中出新招,要利用律师事务所后援团队,借助团队优势,在政府重大决策和重大矛盾纠纷调解中,彰显浙江法援律师的工作成果。
徐晓波说,第三,要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一方面,服务地司法局要关心、关怀、关爱志愿律师,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另一方面,服务期间,志愿律师要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秉持“三慎”精神,严格自律,作风正派,树立志愿律师的良好形象。
浙江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秘书长吕华南(中)与援助律师、受援地司法局负责人签约
吉永根:今年扩大了招募范围和派遣范围
浙江省法律援助基金会理事长吉永根12月22日在该动员会上称,面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艰巨任务,第二批的16名援助律师创新工作方法,付出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说,与前两批相比,今年扩大了招募范围和派遣范围,采取“律所+律师个人”相结合的模式。2021年初,15名律师志愿者和5家律师事务所的志愿律师将去往本省20个县(市、区)开展志愿服务。
吉永根称,该活动一方面采用线上咨询、视频庭审、远程会见、电视法律讲座等“云模式”,实现疫情期间法律服务“不打烊”。另一方面,还从服务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侧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调解矛盾纠纷,以及参与站岗值守等公益服务。
他说,根据社会形势发展,各地志愿律师先后入企进村宣讲《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加入“8090”民法典宣讲团,创新基层普法形式。
在此前的两批法律援助活动中,派驻在龙游县的童晓英律师为涉嫌盗窃罪的快递员林某无罪辩护成功,还予清白。当事人林某激动地说道:“在我陷入绝境时,法律援助就是那一扇窗,维护了法律正确实施,实现了公正正义,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温暖关怀。”在此次会议上,童晓英律师因在龙游县法律援助工作表现突出而被评为优秀志愿律师。
浙江泽商律师事务所的田英英律师则是连续第二年到温州海岛洞头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她说,作为援助律师,让她最欣慰的就是可以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应有的合法权益。
(郭晓军通讯员沈洋宇)
一、受援助地(20个):
淳安县、洞头区、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磐安县、常山县、龙游县、开化县、岱山县、嵊泗县、三门县、仙居县、青田县、庆元县、云和县、龙泉县、景宁县、松阳县、遂昌县。
二、志愿律师主要任务
(1)切实当好服务地党委政府的法律参谋,积极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马厅长特别指出,援助律师到服务地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当地的党委政府服务,不只是为司法局增加一个律师力量。
(2)积极承办法律援助案件,接待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
(3)开展法律讲座和普法宣传工作。
(4)对服务地法律援助工作者、基层法律服务人员及律师,进行法律业务知识培训和辅导,做好传帮带工作。
(5)参与窗口值班、村(社区)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