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2)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自然规律的反映,是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3、(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4、一是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
5、二是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
6、三是立法体制、立法程序和立法技术能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与创新,确保立法的质量和水平。
1、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最本质特征),具有强制性;
2、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3、法律的明示作用主要是以法律条文的形式明确告知人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违法者将要受到怎样的制裁等。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立法和普法工作来实现的。法律所具有的明示作用是实现知法和守法的基本前提。
4、对于法律的预防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明示作用和执法的效力以及对违法行为进行惩治力度的大小来实现的。法律的明示作用可以使人们知晓法律而明辨是非,即在人们的内日常行为中,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绝对禁止的,触犯了法律应受到的法律制裁是什么,违法后能不能变通,变通的可能性有多少等等。
5、这一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执行力来机械地校正社会行为中所出现的一些偏离了法律轨道的不法行为,使之回归到正常的法律轨道。像法律所对的一些触犯了法律的违法犯罪分子所进行的强制性的法律改造,使之违法行为得到容了强制性的矫正。
宪法具有以下特点:根本性,乃国家的根本大法;权威性,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原则性,规定了国家体制(国家性质),体现并且代表、保障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根本利益;宪法乃母法,是任何法律制定的依据,任何法律不可与宪法有冲突。
(1)内容上,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效力最高。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法规均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3)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比普通法律严格。制定和修改宪法的机关是依法特别成立的,而非普通立法机关;通过或批准宪法或者修正案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的核心价值是保障公民权利,通过规范国家权利的运行,达到保障公民权利的目的。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如下:。
1、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3、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保证实施。。
4、规范的结构不同。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模式。。
5、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调整范围不同。道德的调整范围要比法律更广,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发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
1、保护私有财产。资本主义财产制度是私有财产最发达和最完备的形式,资本主义法在保护私有财产制度上,体现了奴隶制法和封建制法所未有的观念和原则。确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是资本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2、宣布法律平等。资本主义的发展消灭了等级特权和地方特权,实现了法律上的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曾经是资产阶级向封建主阶级进行斗争的一个口号,在资本主义确立时期起过革命的作用。
3、标榜契约自由。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凡生产资料的取得、劳动力的雇佣、商品的流转,等等,一律都是通过契约形式实现的。所谓“契约自由”原则,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而产生的。这一原则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提出来的,对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