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急需突破。2021年3月1日,《湖北省公共法律服务条例》正式施行,要求在村居民委员会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等实体平台,组织协调村居法律服务工作室和村居法律顾问为村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引导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队伍参与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工作。法律服务进社区,常态化开展法治宣讲,培养法律明白人,引导群众利用法律思维处理邻里关系、解决邻里纠纷、化解邻里矛盾等,是社会主义法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实现法治中国、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
(二)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需要
被称为“人民权利保障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上百部与民法典配套司法解释的施行,将影响我国居民和村民从出生到死亡的方方面面,人民群众在婚姻家庭继承、财产利用、权利保护、投资融资、创业兴业等各类事务都需要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在日常生活中,人民群众需要正确有效的法律指引,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解决法律事务。专业的法律条文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专业律师采取以案释法等方式进行多样化培训,帮助人民群众提高法治水平。法律咨询、法律引导、法治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都需要专业律师队伍参与进来。
三、法律服务内容
(一)开展普法宣讲,解答法律咨询
普法宣讲和解答法律咨询均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
线下实行每月选择两天律师团队进驻社区或者乡村设台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司法解释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中有关犯罪的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劳动用工和工伤有关的内容,同时为居民现场解答法律疑惑。
(二)协助设立法律课堂或图书室(角)、宣传栏(窗)
各个社区要针对本辖区居民的不同需求,设置法律课堂或图书室(角)、宣传栏(窗),充分利用社区法制宣传阵地,发挥律师宣讲员的作用。律师根据要求因人而异、因区域而不同,深入浅出地上好每一堂法治课,讲好每一个法律故事。
收集、整理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汇编与居民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印刷成册赠送社区、村居图书室(角)阅读。
(三)协助社区、村组建法律调解室,培养法律调解员
调解是化解纠纷、缓和矛盾、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可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防止事态恶化,预防恶性案发的重要手段。社区建法律调解室是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单元。人员越聚集,矛盾越频发,小到鸡毛蒜皮,调解先行化解,节约了司法资源,防止了恶化。调解要依法,主持调解的人就必须是法律明白人,要求调解员具备公道正派之心,还要有一定的法律修为。依托律所调解室为社区组建法律调解室提供技术支撑和扶持、协助完善建章立制、培养法律调解员,必要时可直接参与案件调处。
(四)提供法律指引
提供法律指引,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指导或协助申请法律援助;需要办理公证且符合办理公证的,指导或协助办理公证;需要确权的法律事务,指导或代理申请确权;无法调解,需要诉讼的法律事务,指导诉讼。为社区居民创办的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对符合常年法律顾问援助服务的小微企业,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援助服务。
(五)协助居委会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协助居委会建章立制;应社区的邀请对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等制度性文件或材料进行合法性审查;参与社区调解;协助社区法律纠纷处理。
三、服务流程
1.组建服务团队。
2.建立合作关系。联系社区,建立合作关系。
3.制定工作方案。接到社区或居委会、村委会的法律服务要求后,制定年度服务计划。
5.开展年度测评及总结。每年定期开展年度工作总结及测评工作。
五、服务团队
单位名称
汉川市公益法律服务团
地址
汉川市司法局
项目负责人
高爱娥
团队成员
汪艳梅、胡秀红、王志刚、尹丽、雷刚、刘文豪、余娟、艾芬、袁绫依、刘东升、刘志华、涂建平、尹勤学、曹阳、陈慧、文荣群、何国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