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有效发挥反腐败法规制度的治本功能理论

原标题:更加有效发挥反腐败法规制度的治本功能(主题)

——访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副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要进一步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

“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之利器。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旨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统一、制度治党与法治反腐的协同,推动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1月12日,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持续扎紧制度笼子,全面落实党内监督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围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完善基础性法规制度,健全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反腐败斗争基本方针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方略。庄德水表示,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重要内容。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离不开法规制度的健全完善。一体推进“三不腐”,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把不敢腐的震慑力、不能腐的约束力、不想腐的感召力结合起来,使严厉惩治、规范权力、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协调联动。

庄德水说,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持续扎紧防治腐败的制度笼子,为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提供了制度保障。

“进一步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扎牢制度笼子,堵塞制度漏洞,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强化‘不能腐’的预防作用;另一方面,进一步把法规制度建设要求贯穿到反腐败各个重点问题、重点对象、重点领域,有效防范腐败风险,减少腐败机会,从而推动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庄德水说。

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是推进反腐败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的重要举措。

健全反腐败法规制度要聚焦“关键少数”。“从具体实践情况看,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仍是薄弱环节。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具有政治性,属于政治监督范畴。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就要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庄德水说,健全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配套制度,重在全面落实党内监督制度,突出政治监督,围绕理论、思想、机制构建体系,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

持续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党纪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与时俱进修改监察法,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

对此,庄德水表示,面对反腐败斗争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要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深化改革阻断腐败滋生蔓延,加大对行贿行为惩治力度,需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修订完善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法规制度。

“同时,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践发展,一系列纪检监察工作难题得到破解,需要从顶层设计层面谋划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总结归纳新的改革成果,把好的工作经验、具体措施和实践成果上升至制度层面并加以固定。”庄德水说。

2023年12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这一条例的第三次修订,释放出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

加强党纪教育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首先从思想意识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提升党员干部遵守法规制度的思想意识。同时,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的意见》精神,推动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学习反腐败法规制度。”庄德水表示。

在推动集中性纪律教育的常态化方面,庄德水认为,要聚焦主题、紧扣主线,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与党性教育、廉洁文化教育贯通起来,融入日常管理监督,促进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着力解决对党规党纪不上心、不了解、不掌握等问题。要建立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将各级党组织开展纪律教育活动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内容,切实把纪律教育实起来、严起来。

进一步维护法规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重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确保一体遵循、一体执行。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庄德水表示,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形同虚设,就一定会形成“破窗效应”。他说,需强化对反腐败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进一步维护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持法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法规制度没有例外,确保执行到人到事。

“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懈怠性执行、选择性执行、曲解性执行等问题,对一切违反破坏反腐败法规制度的行为,必须依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确保各项反腐败法规制度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庄德水说。

反腐败法规制度执行情况会影响整个反腐败工作成败。庄德水表示,监督检查要突出精准性,聚焦反腐败法规制度执行阻点痛点问题开展靶向施治;要突出系统性,围绕反腐败法规制度执行难点问题,开展举一反三的排查和整治工作;要突出全面性,从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运行、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运行角度加以考察和评价执行成效。(记者王昊魁)

THE END
1.法律权威的特性是什么?律师解答 专业整理,在线解决法律问题 法律权威主要包括四大特点:广泛施行性、原始性、高尚声誉性以及最高至上性。法律权威主要体现为,法律在社会调控机制和规范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所有国家及社会活动都必须遵循法律规定,法律成为唯一的权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https://m.66law.cn/v/wenda/3253851.aspx
2.法律权威性的特征律师普法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 1、具有活力和自身规律性的管理系统,其中有着明确的责任权限; 2、实行职务等级制原则,并对各级机关建立牢固的监督制度; 3、办事程序法规化、条例化,任何法律条文一经订出,所有成员都应遵守; 4、实行不顾情面、照章办事的原则; 5、统治形式只是由于法律的认可才是有效的。 https://www.110ask.com/tuwen/11503922233439519849.html
3.法律的权威性与公正性Law develops as society evolves. Historically, the simplest societies were tribal. The members of the tribe were bonded together initially by kinship and worship of the same gods. Even in the absence of courts and legislature there was law—a blend of custom, morality, religion, and magic. Th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543877
4.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权威性何在怎样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法律具有规范性和确定性,非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或者废止;法律具有普遍性;法律具体国家强制性。 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http://jxjg.hljcourt.gov.cn/public/detail.php?id=153510
5.管理学法律方法的运用法律方法是以法律法规为管理手段或管理工具。法律作为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体现,已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因而比行政指令、命令更具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是普遍的权威性,无论是国家机关、政党组织,还是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直至公民个人,都必须服从这个权威。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法律的权威性甚至比行政的权威性更广泛。 https://www.qinxue365.com/HRP/459494.html
6.法律方法的特点有A权威性B规范性C稳定性D间接性E强制性权威性 B 规范性 C 稳定性 D 间接性 E 强制性 --- 正确答案 A,B,C,E ---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方法的特点。法律方法作为行政管理的基本方法,具有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稳定性四个特点。近期公考资料 2024广东事业单位考试教材图书 2025版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 华图教育在线APP下载(刷题https://m.shenzhen.huatu.com/tiku/3698122.html
7.Black'sLawDictionary《布莱克法律辞典》是一部权威性的美国法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Black's Law Dictionary《布莱克法律辞典》是一部权威性的美国法学词典,不断修订,词条中包括许多拉丁文、德文、法文及其他古代法律术语,还包括许多法律警句,其中许多定义出自司法判词和案例所援引的法律文件!》,作者:Bryan A. Garner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689949.html
8.分享新华社整理总结:新闻报道的常见差错及处理处理这类稿件时,编辑一定要认真分析调查的权威性、合理性和科学性,不能采用抽样面过小的调查结论,也不能用局部区域的调查结论去推算全国的情况。有的新闻单位还规定,在引用社会调查结论时,来源应该是国家认可的权威调查机构(如国家统计局),而不能是社会上的一些民间调查公司,更不得使用网络的调查(有人曾发现在2005https://ibi.cuc.edu.cn/2019/0319/c4118a120156/pagem.htm
9.法律权威的特征包括?黄嘉律师精选解答法律权威的特征主要包括法律的至高无上性、普遍实施性、本源性、崇高威望性四个方面。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行为均须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一的权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https://m.64365.com/tuwen/aaajerj
10.香港判例是法律依据吗?解析香港法律体系中的判例权威性在香港的法律体系中,判例法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依据。判例法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时所作出的判决和裁决,这些判决和裁决形成了一系列的判例,被后来的法官作为参考和借鉴的依据。然而,香港判例是否具有法律依据的权威性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首先,香港判例在香港法律体系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性。根据香港的法律体系,判例法https://www.hkgtzx.com/a/50416.html
11.黎阳:乱中国者必贺卫方之类“法律党”(旧文)如今中国只有“法律党”拥有足以搞乱搞垮中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法律党”有极大的欺骗性和权威性。“法律党”已经有了全面篡夺国家各级政权的完整的理论、纲领、口号和计划。“法律党”的大本营——司法体系是“笔杆子”和“枪杆子”的结合部,控制司法体系就既有了“软刀子”又有了“硬刀子”,既掌握了软暴力http://www.wyzxwk.com/Article/yulun/2017/01/375762.html
12.试析法律实证主义的权威观博览群书然而,如果法律权威的基础来自于道德,即法律的要求等同于道德的要求,那么法律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独立于道德的行动理由,法律的权威性也就无从谈起;换言之,以道德权威论证法律权威的做法,将使法律义务与法律存在的理由同时丧失,因为在那里道德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https://www.gmw.cn/02blqs/2007-04/07/content_622654.htm
13.辅警铐走实习律师是权力的傲慢!网友:不能只辞退了事!无论是民警还是辅警,必须懂法敬法,只有带头守法、公正执法,才能彰显法律的权威性,才能让执法对象信服,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2月1日 网友“永葆热爱的小柴” 发布文章称 “因让查房人员出示警察证件 自己被对方用手铐强制带走” 引起网友广泛关注 http://news.cnr.cn/dj/20240203/t20240203_5265824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