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黑律师”!掉入法律咨询服务圈套的人公司李青

一部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因为收入微薄,选择转入法律咨询公司。“曾经流行叫他们‘黑律师’。”此外,一些退休或辞职的法官也加入到法律咨询公司中,“

今年5月,张潇雨到门诊就医时,被拔错一颗牙,关于赔偿金额,她和医院一直无法达成共识。

她咨询了当地卫生局,工作人员建议她自己去法院起诉,说简单的民事纠纷没有必要请律师。

她平时工作较忙,从没接触过法律上的事情。

未料,等待她的是另一个纠纷。

近几年,部分法律咨询公司通过社交平台推广业务并线上签订合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当事人可能与这类公司相距千里,导致维权成本高、难度大。

许多有法律服务需求的人,无法分辨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咨询公司的区别,加上法律咨询公司敢于承诺结果,“导致很多人落入了非法揽业的法律咨询公司的圈套。”北京市东卫(贵阳)律师事务所的王轲说。

事实上,国内的法律咨询服务已经发展了40年,也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让更广泛的基层获得法律服务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理论博士童孟君告诉澎湃新闻,2004年后,司法部不再管理此类公司,法律咨询公司逐渐成了“监管凹地”,导致该行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甚至越过法律的底线”。

真假律师

她在群里讲述了和医院的纠纷。没想到,对方比她还义愤填膺。一名自称“法务主任”的工作人员一直跟她说,“你一定要打官司,必须要维护你的权益。”

这让当时在情感上“极度脆弱”的张潇雨觉得,这支专业的“法务团队”是站在她这一边的。

办公区域内,她没有看到律师事务所的名称,但发现他们有很多的奖牌,墙上挂着十多面锦旗,摆放着跟官方媒体合作的各种奖杯。

接着,她被带到一间独立的办公室,一名“法务主任”拿出一份合同。张潇雨忍着牙疼,加之心急如焚,她没有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签合同时,她问,群里面哪一个是律师?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性回答说,我们整个法务团队都是为你服务的。她一听法务团队,更加笃定这次请到了专业的律师。

签完合同,张潇雨便转给法律咨询公司7000元,这是她将近一个半月的工资。

之后的沟通都是线上进行。但让她不解的是,网上立案之前,证据收集整理的工作都需要她自己完成,“律师们”跟医院没有进行过任何沟通,仅表示可以提供指导。

她问“律师”是否给对方发去了律师函,得到的回答是,不用发律师函。后来她才知道,只有律师事务所才能发律师函。

张潇雨联系的这家咨询公司叫“广律在线法律事务所”,而她误以为“法律事务所”便是“律师事务所”。

工商信息显示,这家“广律在线(东莞)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经营范围包括法律咨询(以上不得以律师名义从事法律服务业务;不得以牟取经济利益从事诉讼和辩护业务)、企业管理咨询等内容。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李青身上。30岁的李青从事电商行业,她对法律“一窍不通”。7月,为追回欠款,李青报过警。但警察说这属于民事纠纷,没法立案,建议她到法院起诉。

正好她在抖音上刷到四川的“宏大无忧法律咨询有限公司”。看到“法律”两个字,她以为对方是“律师”。

她联系对方的第一天,对方发给她既往成功案例,跟她视频通了话。她看到视频中的男人向她出示了营业执照,展示了办公环境。当时李青觉得,“还蛮正规的。”

无法联系上欠款人,“律师”建议李青走法律起诉程序,同时又让她交了1752元。李青记得,当时对方发来一个二维码,打开是一份电子合同,她看到其中一条是“3%的返点费”。签完合同关闭页面,后来她想再看看合同,发现打不开了。

她追问,如果起诉不成功怎么办?得到的答复是,费用全部原路退回。基于信任,她又转去调查费,1752元。

但四天后,“律师”告诉她,她提供的手机号码跟欠款人的姓名不匹配,他们无法查出对方是谁。

其间,她仍没有怀疑过对方的身份。

一个纠纷变成两个纠纷

张潇雨和法律咨询公司签合同不到半个月,医院门诊主动提出和解,愿意赔偿她3万块,她同意了。

达成协议后,她在“法务群”里说,她要求撤诉。“法务们”说,你为什么要跟对方和解?张潇雨说医院赔钱了,她不想折腾了,这官司不打了。但“法务”说,这样做影响了我们的利益。

张潇雨和解后想撤诉,咨询公司要求返点费

她后来才知道,不管她如何拿到赔偿,都要给咨询公司5%的返点费。

张潇雨心想,返点费难道不是打赢官司之后才返的?“法务”说,只要你拿到钱,都要给返点费。三天之内若不给,他们就按照合同上的约定起诉她。听到“起诉”两个字,她莫名感到恐惧,怕面临另一场官司。

咨询公司收到返点费后将张潇雨移出群聊

第二天醒来,她越想越气。原本她想找律师帮她维权,没想到陷入另一个纠纷中。

她拨打12345热线后,工作人员把此事下发到当地的街道办处理。街道办告诉她,已经签了合同,要维权的话,就去法院起诉。

当地司法局的人也回电说,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针对法律咨询公司的管理办法,他们无权管理这些公司。

她也向税务局举报过咨询公司没开发票,第二天这家咨询公司仅补开了发票,退款仍然不了了之。

王轲说,考虑到大多数被法律咨询公司欺骗的案件涉及金额不大,以及维权效率问题,维权手段主要是向市场监管部门以及司法行政部门进行投诉举报。但根据他的经验,维权情况也并不乐观。

法律服务≠委托代理

张潇雨回忆,签订合同后,“法务”只帮她做了两件事,写起诉状和网上立案。第一次办立案时,材料还被退了回来,因为证据材料没有标注页码。

常见情况是,咨询公司将知名律所的名称作为公司名的一部分,让人误认为公司与律师事务所存在特定联系。很多法律咨询公司为了招揽案件,不进行重大风险提示,比如不告知诉讼时效超期,这可能导致败诉。“这种所谓的诉讼指导并不合格。”王轲说。

张潇雨回想这些,仍感生气,“咨询公司如果告诉我,他们不是律师,不能诉讼代理,我也不会找他们。”

投诉无果后,她去了当地一家律师事务所。律师看了合同,就说她被骗了,“你签的是法律服务合同”。

他向张潇雨介绍,律所跟客户签订合同时,会写明由某位律师全权代理该案件,而法律服务合同中无此条款。律师会先拿出他的律师证,听当事人陈述事件经过,接着剖析案件适合起诉或是和解。而“法务们”不同,“他们不会冷静剖析整个事情,值不值得你去打官司。”

律师告诉她,如果法院能立案,根据以往判例,可能会判决把支付给咨询公司的费用退还给她。

这名律师的代理委托费约5000元,而她前前后后已经转给咨询公司8000多元。

在王轲接触的案例中,如果当事人发现上当后要求解除合同退还费用,各家咨询公司会有不同的话术。比如已经开始工作了,根据合同约定费用不退;民事案件本来就不需要律师出庭,刑事案件才需要律师出庭;公司从来没有说过要提供诉讼代理服务;可以让合作律所来与当事人签订合同。

后来,张潇雨在网上找到和自己类似的群体,结果发现一两百号人的群里面,每一个人都“被法律咨询公司骗过”。而这群人所认为的欺诈,因为此前没有注意保存完整的证据,从法律层面又很难被认定。

7月,她去了一趟法院,递交了起诉状等材料。她在起诉状里主张对方诈骗:对方自称可以帮她打医疗官司。不过目前,她还没有收到法院的立案通知。

那一天,她去法院立案的时候,走在一条百米长的巷子里,看到法院旁边十几家律师事务所,她发现那里的律师事务所没有一家倒闭的,而那里的法律咨询公司全部倒闭了,大门上张贴着“店面转让”的大字。

张潇雨和法律咨询公司签订的合同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人物均为化名。)

以下摘自:熊猫法律星球

近年来,随着法律意识的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法律帮助。然而,法律行业中“鱼龙混杂”的现象也愈发明显,尤其是那些打着法律咨询旗号的公司,干的却是非法律师业务的勾当。

这些法律咨询公司,利用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陌生和迫切需求,凭借一套“套路”从中牟取暴利。作为专业律师,这些现象是否也让你感到愤怒和无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法律咨询公司”的乱象,看看它们是如何一步步侵蚀我们法律行业的根基。

01、伪装者的“套路”:还能再假一点吗

当下,不少法律咨询公司已经把“伪装”玩得炉火纯青。从外表看,它们的营销手法可谓“无懈可击”:高大上的办公环境、整齐划一的职业形象、满墙的锦旗和成功案例……这些包装手段无疑让人产生信任感。然而,当你深入了解之后,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律师”背后,可能只是一些没有执业资格的“业务员”。

像之前媒体报道过的某法律咨询公司,正是利用了普通人对法律流程的陌生和对律师身份的信任感,肆意“割韭菜”。他们通过低价引流,夸大宣传,号称“7-14天结案”,最终把客户一步步拉入陷阱。一旦签署合同、支付费用,客户往往发现,所谓的“律师”并没有提供真正的法律服务,甚至连法律资格都没有。法院开庭时才知道,出庭律师另收费用呵呵,这简直就是“套路中的套路”。

这样的现象令人愤怒!律师辛苦读书考证,努力维护职业操守,结果这些没有任何资质的人却在大肆骗取公众信任。更可悲的是,很多受害者在事后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已经为时已晚。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笑着说:“哎呀,这些法律咨询公司也太能装了!”是的,他们能装,但问题是,我们真的能忍吗我们作为律师,面对这样的乱象,真的只能选择“眼不见为净”吗

02、打着“法律咨询”旗号的诈骗:

谁在为他们撑腰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些法律咨询公司能够如此“嚣张”难道监管部门都在“睡大觉”事实上,这些公司的“成功”离不开市场和监管的双重漏洞。法律服务行业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真正了解法律的人却很少。这为这些不法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在法律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的监管主体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对于我们律师来说,这不仅是一种行业侵占,更是一种信任破坏。公众对律师的信任,本应是我们职业的基石,而这些不法公司却在利用这种信任进行诈骗。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的法律行业又该如何自我净化

03、律师行业的行动:

难道我们只能“忍气吞声”

法律咨询公司与律师事务所的区别

如今,“法律咨询公司”已严重扰乱了法律服务市场。一些不了解法律行业的人非常容易被法律咨询公司的低价和承诺所吸引。

实际上,法律咨询公司与律师事务所最大的区别在于:咨询公司只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严禁超出经营范围,不得从事民事、行政诉讼代理和刑事辩护业务,严禁通过转委托他人参与诉讼的变相方式牟利。也就是说,法律咨询公司不能去法院打官司。除此之外,法律咨询公司人员也基本没什么门槛。

律师事务所里的律师需要通过法考、拿到律师执业资格证、要经过司法部门行政审批等。法律咨询公司则不受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他们只要成立了公司,就能开展业务。

法律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原因主要如下:

一、钻了法律的漏洞。国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取消了“社会法律咨询服务机构设立审核”的行政审批规定,各种商业形式建立的法律咨询服务公司,不再需要司法机关批准,只需要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注册几乎无任何门槛。

二、肆意妄为招揽业务。律师与当事人洽谈案件,往往是基于事实给出专业的法律分析。而一些法律咨询公司普遍存在乱承诺,暗示关系,吹嘘实力的情况。他们往往会口头承诺一切都好,实际上根本无法落实。

三、公司名称真假难辨。正如前面所述,不少法律咨询公司为了将自己“包装”的更加专业,会直接化用知名律所的名字,或是在招牌上“动手脚”,以欺骗大众。

法律咨询公司乱象

一、虚假宣传、虚假承诺

一些法律咨询公司均对外声称自己拥有专业的律师团队,以向当事人承诺案件“包赢”“7天内包迅速回款”等方式获得当事人的信任,实际情况却是其过度夸大办案效果。案件的胜诉与否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保证案件百分之百胜诉,而法律咨询公司由于缺少行业监管,为争揽案件经常采取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的行为。

二、以律师名义超范围承揽案件

实践中,法律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常以律师的名义承揽案件,而由于法律明文规定法律咨询公司不得以律师名义办理案件,因此实际办理案件的均非“真律师”,且由于法律咨询公司没有资格作为当事人的代理人参与诉讼活动,其可能通过与其他律所律师合作等不合规的方式办理案件,但这种前期由非专业人士整理的诉讼材料,后期由合作律师开庭的方式,如何能做到当事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在法律咨询公司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员工并未取得法律执业资格证书,缺乏执业实战经验,一些员工甚至没有接受过法学系统的专业教育,他如何能为您的案子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四、价格不公开、不透明,收费乱

法律咨询公司收费由于缺乏行业监管,定价畸高畸低,且有各种隐形的费用未事先说明,导致实际上,整体收费并不比正规律师低。

法官教您三招“避雷”法律服务陷阱

生活中

还有千千万万个

像“张潇雨”这样的人

被诈骗分子套路

那么

我们应该如何

有效避免掉入法律服务陷阱呢

法官这样说:

法务之家

ID:law114-com-cn

中文法律门户网站。

一个独立思考的自媒体,

一个独特视角审视中国法治的平台。

坑的是谁?某法律咨询公司招聘专门出庭人员:不打卡.不上班.不看案卷,300-500/次

突发!武汉一律所被警方查封,网传是与法律咨询公司合作,涉嫌诈骗!

法院判决:明确!法律咨询公司推荐律师,不能认定为合法经营活动!

各地律协发公告和提示:关于法律咨询(法务)公司、法务/律师经纪人

THE END
1.法律咨询反被骗!多名“律师”落网“你好,我们是江西××法律咨询有限公司,你这边是咨询个人债务问题还是劳务纠纷?” 你在网上找了位“律师”,打算咨询一些法律问题,但是他们一开始就以各种名义事先收取“诉讼费”“咨询费”等各类费用,你得注意了,这很可能就是打着“以法律手段维权追债”的幌子,披着“法律咨询服务”外衣的电信网络诈骗。 https://m.gmw.cn/2024-06/29/content_1303777093.htm
2.洛阳市正维法律咨询有限公司问题反映百姓呼声洛阳市正维法律咨询有限公司问题反映 洛阳市正维法律公司2024年9月20号在我抖店店铺里面联系我,说让我加他们微信,店铺对话框里面说不方便,然后私下联系我说他们是做电商案件,刑事诉讼,债务优化各种诉讼代理的,找运营做抖店没效果,会上当受骗被割韭菜,然后就查我合作的海南某公司说他们机构已经存在风险提醒,他们https://people.lyd.com.cn/wenti/20241027131533903/
3.加盟易法通,共享法律服务万亿级蓝海市场客户都是主动咨询,主动寻求帮助 线上主动提交一大波服务需求↓ 甚至还有直接问你怎么收费、怎么合作 ↓ 成交见证: 了解更多代理内容,扫码加微信 2法律行业蓝海市场大,竞争小 国外发展在我们前面很多。 2018年,法律科技领域融资额107亿。 2019年,加拿大法律业务平台提供商Clio 获D轮2.5亿美元融资。 https://www.yifatong.com/AgentInfos
4.媒体揭秘加盟骗局内幕:骗子公司背后有律师团,加盟被骗怎么办李某介绍,其实所有的加盟骗局,都有共通性:它不仅有着传销般严密的组织、精心的策划,还套用了中奖骗局之于人们一夜暴富的诱惑,它更拥有前两者所不具备的优势——貌似合法的外衣。李某说,他们背后都有强大的律师团,他们所做的,就是尽可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合法骗人”。 https://lawyers.66law.cn/s28137201c568e_i823737.aspx
5.联系不上了,被骗了怎么挽回损失?黄郑周律师其实并后续还有很多普通人看不懂,快招公司一步一步诱导,最终一点一点割韭菜的步骤,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处于骑虎难下的境界! 加盟受害者被骗经历: 今年四月份王某看到某某管理公司某声某某鸡排的加盟广告,根据上述电话联系了黄某销售人员。初步了解后,准备找好店面再去公司谈加盟,但黄营业员和吴经理一直强调加盟后http://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