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经过网络投票初选和专家集中评审,选出各区创新性强、实效性高、可复制推广的20个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杨浦区《强化涉平台经济矛盾纠纷闭环治理打造“法治优化营商环境”新范式》入选其中!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度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强化涉平台经济矛盾纠纷闭环治理
打造“法治优化营商环境”新范式
今年以来,杨浦区针对区内平台经济优势产业发展带来的诉讼服务需求和诉讼增量挑战,坚持能动司法,前移工作阵地,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平台经济矛盾纠纷诉源闭环治理体系,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平台经济新业态合规有序发展,绘好数字经济“法治蓝图”。
前端重服务引导,积极预防成讼风险
开展专项普法宣传
提供个性化法律咨询服务
及时提示涉讼风险
对审判执行工作中发现的平台企业经营问题,及时向企业提示可能引发的法律风险,通过制发司法建议,预防潜在矛盾纠纷成讼。区法院联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以《协办函》形式提示辖区内企业经营风险,共同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诉前重分层调处,发挥多元共治合力
培育平台内部调处机制
杨浦和美团等公司联合创建“重点行业诉源治理实践基地”,鼓励平台企业发挥自我管理作用,引导平台企业建立纠纷公众评议系统,推广平台自治模式。
构建多渠道解纷平台
区分调解组织的调解性质和专业强项,对口分流矛盾纠纷,提升调解匹配度和调解成功率。如区非诉中心的人民调解以调解涉民生类及知产类纠纷为主,上海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等行业调解组织重点针对涉企业行业金融商事类纠纷开展调解,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区律师调解中心、区冰之融法律服务中心等民非调解组织主攻涉市场经济主体纠纷的调解。
聚焦重点矛盾化解
对涉平台企业的高发纠纷、涉维稳敏感纠纷等重点矛盾实行集中化解,协同行政机关、调解组织精准发力、靶向化解。
诉中重提质增效,优化快速解纷通道
建立高效的审理和司法确认通道
将“要素式”审判贯穿于审判全过程,对于案情相似的类案进行集中开庭、审理、宣判及送达,提高审理效率、缩短审判周期,实现“简案快审”。区法院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签《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备忘录》,对多起商标侵权纠纷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通过网上立案、远程审查、即时裁定,当天完成司法确认。
指导平台优化内控管理规则
与平台企业建立信息公示、纠纷化解等协商机制,查找发现更多内部规范漏洞和管理隐患,帮助企业修补安全漏洞,减少遭侵害风险。
加强从个案至类案的有效调处
以“审理一案、调处一类”为目标,重视同类案件“以判促调”。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大体量类案,采用“首案裁决引导类案息诉”的方式确立适法规则,提升类案集中释法说理成效和当事人调解意愿,促成同类纠纷一揽子解决。
末端重延伸治理,彰显行业治理实效
丰富司法服务载体
充分挖掘司法大数据“富矿”,分析涉平台企业纠纷情况,制发审判白皮书、司法建议、合规提示。先后发布《涉数字经济犯罪案件审判白皮书》《涉平台经济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涉外卖平台骑手商业保险类案件审判白皮书》,分析类案特点和成因并提出对策建议。发布《个人信息保护指引》《企业数据合规指引》及涉数字经济犯罪十大典型案例,向企业发送实时、精准的“合规快讯”。
强化治理实效跟踪
向大众点评、哔哩哔哩等多家平台发出司法建议,针对网络销售平台交易机制、平台内审风控、直播货源审查、重复侵权用户筛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针对京东到家平台因交易机制漏洞等遭受“薅羊毛”诈骗情况,发出司法建议后并开展回访督促整改,现该平台“薅羊毛”诈骗案件下降明显。
构建协同保护机制
深化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共同体建设,区法院与区知识产权局、区司法局、区检察院等单位加强联动协作,定期向平台企业提供维权咨询、法律支持与保护。在《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备忘录》框架内,将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重点侵权企业信息向行政机关通报,帮助行政机关对重点侵权主体加大检查监督力度,并联合开展回访、约谈,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行政、司法衔接机制。与区检察院会签《关于加强配合制约、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检法衔接的实施意见(试行)》,在预防企业犯罪、加强企业自我监督、实现企业依法依规经营方面形成治理合力。
杨浦的一系列举措
取得了良好的工作实效
实现涉平台企业纠纷向非诉讼渠道分流化解
平台企业内部调处机制消化矛盾能力增强
杨浦帮助美团、哔哩哔哩等平台企业建立和完善平台内部调处机制,并逐步向其他平台企业进行推广。美团公司“小美评审团”每月处理差评争议超9万件,百万用户作为自治陪审员参与评审,经调处的纠纷,二次申诉率(0.37%)远低于常规的客诉率(1.99%)。大量矛盾纠纷通过企业内部调处机制消化,有效防止矛盾外溢,减少企业涉讼风险。
行业调解、民非组织不断迸发解纷潜能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2019年以来,上海市已推出三批共47个区级优秀案例,营造奋勇争先的创新氛围,激发比学赶超的干事劲头,持续打造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品牌。
今年,上海各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聚焦经营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立足本区域产业发展特点,主动作为、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工作中形成了一批好案例、好做法。今年11月,经过网络投票初选和专家集中评审,选出各区创新性强、实效性高、可复制推广的20个优化营商环境优秀案例,促进各区间相互学习借鉴,提升上海整体营商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