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认定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取消了一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的认定资格,并对一些涉嫌虚假申报、骗取政策优惠的企业进行了刑事追责。这均体现了目前对高新技术企业从严认定、高压稽查的基本态势。本文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旨在系统地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当前的高压稽查环境下应该注意的合规重点和潜在的风险,并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合规建议和应对方案。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合规
一、最新趋势:高新技术企业的严格稽查方向
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申报中的刑事责任风险
就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认定而言,实践中存在虚假申报、骗取税收优惠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例。上半年,青浦公安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暨“砺剑2023”集中清查打击整治行动,经侦支队会同赵巷、练塘派出所在外区抓获4名诈骗嫌疑人。经查4人编篡技术信息申请专利,将不符合资质的公司进行包装,通过高新企业审核申报骗取补贴及税务优惠进行诈骗。据悉,嫌疑人将被以诈骗罪、逃税罪追诉,并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三、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合规发力方向
下文笔者将根据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发布的数据,对高新技术企业合规要点事项进行深度分析。根据表1【2022-2023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撤销原因简表】及【图12022-2023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撤销原因占比】所示,不难看出虽然《指引》针对企业知识产权、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了非常详细的量化评价标准,但实际上被适用的撤销原因只有高新收入占比、研发费用占比、科技人员占比三项指标。且其中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为最主要的原因,分别占52%和41%。
表12022-2023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撤销原因简表
取消原因
数量
高新收入占比不达标
39
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
31
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
5
图12022-2023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撤销原因占比
四、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核查要点与合规指引
(一)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核查的一般事项
1.年限方面的合规要求
本文即先行介绍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中的一般性事项。首先,关于年限的要求最为简明,依据《认定办法》第十一条,认定高新技术技术企业仅需要“注册成立一年以上”。
关于知识产权部分的认定标准则需要与企业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与主要产品(服务)部分结合起来。其必要条件如下:(1)企业必须具备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即企业为有效期内的知识产权的权属人,同时一项知识产权只能作为一个企业的申请条件,不能同时为多个企业申请资格认定。(2)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等(不含商标)种类的知识产权,在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时,仅限使用一次。(3)《指引》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且收入之和在企业同期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中超过50%的产品(服务)”
以上为必要条件,其余条件皆为评估“企业创新能力”的评分体系中的量化加分项目。主要包括:技术的先进程度、对主要产品(服务)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知识产权数量、知识产权获得方式(如系自主研发则可获得更高评分)、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其中:知识产权获得方式、企业参与编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方法、技术规范的情况,仅为参考项,占比较小。
3.企业创新能力中的其他合规要求
首先是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此项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研究开发与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的总体情况,结合企业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制度、是否设立了内部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是否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实施与激励奖励制度等进行综合打分。企业成长性则由财务专家选取企业净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等指标对企业成长性进行评价。
(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核查的决定性事项
根据前文所述,高新收入、研发费用占比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中如果企业能保证此三项指标达到合规要求,其资格认定被撤销的风险就非常有限。
1.高新收入占比的合规要求与风险
此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企业业务范围较为广泛,或者投资、处置固定资产等其他收入较多,则可能对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收入造成稀释,致使企业在高新收入占比一项达不到60%的最低要求。
另外,新技术企业应以税务局稽查为主,需要证明60%的主营产品收入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此外,应符合《高新技术企业八大领域》的范围,严格来说,仅代理他人的高科技产品、或从事的技术相对成熟且没有附加创意研发的企业很难证明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收入,被否决的概率较大。
2.研发费用占比的合规要求与风险
其一,研发费用占比的合规要求。依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第五款,不同规模的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需要符合下列三项要求:(1)企业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5%;(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
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范围涵盖了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下面将分别展开:
3.科技人员占比的合规要求与风险
(三)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核查的整体性要求
1.确保申报及核查资料真实性
高新收入、研发费用、科技人员占比三项内容为后期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核查的绝对重点,企业应当重点注意其中的细节性规定。尤其是研发费用方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与《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新政指引》等政策规定的归集范围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非常相似,但是其在细节上又存在差异,企业应当重点注意其中差别,针对不同的政策细节对自身情况做出调整。
3.经营中注重高新技术收入占比
(四)面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被撤销的税务合规指引
税务合规是一项需要长期运营和维护的工作,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借助数字科技完成成本发票审核、供应商监控、财税数据管理等工作是未来主要趋势。在“数字控税”的税务监管体系下,发票将实现全领域、全环节、全要素的电子化,从而推动整个交易智能系统的发展。税务机关将通过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以发票为核心载体的交易流程。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画像,实现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的转变。在此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税务合规管理的重点也应当由“票税”向“数税”转变,由“票税合一”向“业财税合一”转变,实现智慧税务数字化管理。
1.利用财税管理工具进行数字化管理
高新技术企业利用财税管理工具进行数字化管理不但可以降低其税务稽查风险,同时也能帮助企业完成发票管理,为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合规提供辅助。随着金税四期的启动,发票数字化成为新的行业的趋势,数电发票让企业的发票管理、会计档案管理及业务流程管理发生转变。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业财税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即能充分地挖掘数据的价值,支撑公司的战略决策,为企业整体的数字化变革升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和财税管理工具合作,升级进销项发票管理系统,构建业财税一体化平台,实现财务业务管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工具会根据市场行情、处罚案例等,对收集的底层大数据进行实时的更新与调整,实现数据的流动性和准确性,在业务流转、发票采集开具、财务做账等多个环节大幅提效,有效防控风险,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以应对税务机关的查处。
以上措施皆可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供重要帮助。
2.寻求专业团队合作
数字化合规是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税务合规的必由之路,是降低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撤销风险、降低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科技已成为企业高效运营、税务合规的重要保障,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实现数字化的财税合规管理需要掌握数字化技术、专业财税知识与法律知识。团队帮助,数据赋能合规,数据与专业服务的协同服务将是未来法律服务的一个重要趋势。在如今数字化的潮流下,高新技术企业须与时俱进,善于借用第三方数字科技工具,与专业服务团队一起,围绕数据、挖掘数据、实现数据与人的服务的高度协同,最终实现各方共赢的效果,实现“提效”“降险”“增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