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警方破获了一起某法律咨询公司以提供法律服务的名义,实则诈骗的案件。
随后刑侦大队抓捕组雷霆出击,成功捣毁该电信网络诈骗窝点,抓获该公司人员60余人,当场缴获电脑、手机、诈骗话术本等大量作案工具。
截至目前,受骗群众多达700余人,遍布全国各地,涉案金额高达226万余元。该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
实际上这并不是个案。据了解,今年1月至3月,江西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共收到针对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法律经纪公司等机构和工作人员的投诉案件66起,且该类投诉呈持续上升趋势。
不久前,西安一家法律咨询公司被当地警方端掉了。
据报道,西安的李先生遇到一起民事纠纷,想要打官司维权,不过他仅有对方的手机号码,对方的身份信息,他一无所知。没想到,一家法律咨询公司却声称只要钱到位,就能查到对方的所有个人信息。
经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民警调查,这家法律咨询公司营业范围主要就是法律咨询、信息咨询,并不包括信息调取或者民事立案,甚至员工都不具有法律从业资格。
为了猎取客户,该公司的员工自己拍摄一些号称普法类的视频,穿得比较西装革履,以律师的形象出现在网络世界里……
该公司通过“上线”查询公民个人隐私信息,“上线”的背后还有境外团伙的参与。
据警方透露,截至6月17日,本案共抓获124人,刑事拘留19人,查扣手机126部,电脑149台,涉案金额637万元,警方对境外团伙还在进一步追查中。
经过实地走访,工作人员发现这家店就开在司法所的旁边,门店对面还是一家派出所。该店的招牌上写着“法律电商·七天无理由退款线下服务中心”,店内的宣传单上也印制着“中国公安部官方认证”,主营民事诉讼、劳动仲裁、起草法律文书等业务。
据法治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并以法律服务供给者身份进入法律服务市场。
然而,一些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冒充律师事务所或“越界”从事律师业务,虚假承诺,误导欺诈群众,严重影响了法律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社会上一些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及工作人员假冒律师、律师事务所的名义,通过网站、App等社交网络平台,或进行虚假宣传,或到处招揽业务,或夸大承诺“案子包赢”“包胜诉”误导群众……可谓乱象丛生、花样繁多。
乱象之一:称能提供诉讼服务。一些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常常利用群众对律师事务所与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概念上的模糊认识,刻意回避自己“非律所”的身份,有的甚至直接称能接诉讼代理。
乱象之三:虚假承诺。面对当事人时,某些法律咨询公司、法务公司等机构声称可为当事人挽回全额损失,或许诺获得高额赔偿,以吊足当事人胃口。但这些承诺往往过于乐观,并无法保证案件的最终结果。当事人在支付服务费后往往发现,这些公司无法兑现承诺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以达到预期结果。
针对当下法律服务市场存在的“越界”服务甚至“骗局”等乱象,多地律协纷纷发文提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司法部发布《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专题调研》,其中提到,一段时期以来,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在满足人民群众法律需求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有一些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存在虚假宣传、违规经营等问题,侵害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社会有关方面反映较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进一步规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提出建议、提案。
下一步,司法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在深入调研、充分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规范法律咨询服务机构有关法律政策措施,营造法律服务良好环境,推进以高质效法律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