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飞速发展,打开社交平台,带货直播、医疗养生、法律咨询、课程教学、情感调解……可以说,直播的内容五花八门。直播间里不仅有主播、有助理,还会有连麦的网友。此前有媒体揭露,直播间内连麦的网友并不都是真实的,很多是为烘托直播间气氛、吸引流量,找来的“托”,业内又将这个群体称为“麦手”。花上几十元钱,就可以找到自带剧本的“麦手”。记者调查发现,围绕着“麦手”兼职本身,还出现了靠拉人头赚佣金的招聘骗局。该如何有效治理直播生态?
一场直播连麦三人都是“麦手”
中午12点,情感主播“张老师”开播了。连麦进直播间的是一个姓田的34岁女性,田女士称丈夫过世了,自己带着孩子讨生活,但弟媳总给自己介绍残障人士,还收取礼金
这场直播是一场较为复杂的“三麦”,随后弟媳依依、小叔子陈浩都进入了直播间。
据记者了解,这一场直播中出现的三个角色都是由雇用的“麦手”扮演。“麦手”也就是指进直播间与主播进行连麦互动的“角色演员”。
同样在网络上宣称需大量招聘“麦手”的刘橙(化名)说,“麦手”是一个知识付费项目,甚至连化妆直播间都需要这一角色。
刘橙表示:“按照剧本配合主播演绎下来,它是属于知识付费项目。我们平时接单普遍的一个价格,单麦的价格就是在一分钟五毛钱到一元钱之间。双麦就是两个角色,比如说老公跟老婆同时去直播间连麦、老婆跟婆婆;三麦就是三个人,连续剧的话就是很多人。麦手的赛道特别广,情感、亲子、法律、AI,包括化妆、软件工程课程的咨询,还有娱乐、相亲、交友都需要。”
网络直播间“主播”花钱雇人演戏值当吗?刘橙说:“麦手不仅增加人气、活跃气氛,有一些靠着奇葩、狗血的剧本引流后,就是可观的带货收入。”
刘橙表示:“这种前期肯定是需要先投入的,先投资你才能赚钱,后期等他的号起来了,他能卖货了,那一场少说能卖个几万元钱。”
部分律师直播间离奇案件有剧本
记者在各大平台搜索发现,“麦手”不仅存在于情感直播间,法律咨询、课程教学等都有其身影。
11月19日,记者以咨询者的身份,联系到一个直播间麦手运营团队。团队负责人杨先生表示,他每天要为律师直播间上20多个麦手,刑事类、民商类均有。
“目前律师直播间里,在线咨询是真人还是职业麦手?”记者询问。杨先生回答:“现在平台上除了个别头部大V,绝大多数律师直播间都是安排的麦手或是雇的人。尤其是刑事类直播间,真正的当事人心里很着急,怎么可能到律师直播间来排队连麦咨询。”
杨先生表示,刑事类一般提供强奸、组织卖淫、开设赌场、抢劫、肇事逃逸几种类型。“我们编的剧本,就是找真实案件然后添油加醋进行改编,但毕竟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如果需要情节炸裂、吸引眼球的,得靠律师自己提供,麦手按着本子演。”
“麦手”背后有哪些陷阱?
那么,该如何看待通过“麦手”及虚假剧本吸引人气获利的直播行为?“麦手”的背后还有哪些陷阱?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了不少因直播间连麦导致冲动消费的投诉。四川的王女士告诉记者,今年7月,她在某平台收看一个规划素养课直播,号称可以从小学一直用到高中,帮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女士说,每天早上七点半开始直播,刚开始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给你讲一下课,然后就开始连麦,一般的人是连不上他的麦的,内部有安排哪些人去连麦,那些家长就会说,“这个课程好啊,我用了这个课程,我的孩子从几十分不及格考到九十几分,效果很神奇啊,最少一个月,最多三个月,保证提分的。”
冲动之下,王女士花了近三千元给孩子购买了课程,然而并未达到直播间宣传的任何效果,想要申请退款发现投诉无门。
河北的杨女士告诉记者,她就因为朋友圈推荐,参加了一个名为“大众商学院”平台的兼职项目,号称给团长支付999元可以通过写小说、推短剧等赚钱,当然,还可以当“麦手”。
招聘者王倩表示:“因为你没加团队,肯定就不会有人带你培训呀,你要自带剧本,其次你要懂得违规词。收费的话就是会有人专门带你培训,然后资源也比这个多,而且有剧本,就相当于说全程陪跑。”
然而许多网友反映,加入这些所谓的团队,“麦手多直播少”是常态,赚的实际上是拉人头的钱。
“麦手”乱象如何治理?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刘晓春认为,需要从更大范围,对严重污染网络生态环境的内容进行监管和打击。刘晓春说:“按照剧本来连麦,用虚构的内容来获取注意力,如果是大家不知道的情况,会构成一个虚假信息的传播问题,法律上需要去管理和禁止。更大程度上,也涉及整个直播生态当中这种情况的泛滥。还有一种情况,可能直播间里的观众就看个热闹,就是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假的东西,这时候主要的问题还是在于内容本身是不是有不良影响,比如说过于低俗、狗血,也是我们的生态内容治理(工作)中需要去进行管理的对象。”(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央广网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