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刘永强□何立建)近年来,吉林省延吉市法学会始终以当好党和政府联系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与纽带为己任,聚焦“选才、育才、用才”导向,充分发挥法学会“智囊团”“思想库”“人才库”作用,探索实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334”工作机制,着力推动法学会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切实打通法治服务“最后一公里”。
强化实体建设,做优“3”级平台
延吉市法学会始终把政治引领作为法学会工作的灵魂,坚持以党的建设推进市、街道、社区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平台建设,按照“五有”标准,(即:有服务场地、有标示标牌,有办公设施、有组织架构、有工作规则)扎实推动法学会组织体系实体化,实现三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库”资源共享,推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资源全覆盖,同时依托基层法律服务站,广泛开展各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法学会的引领力、凝聚力。目前,延吉市级层面依托综治中心搭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平台1个,街道依托街道综治中心建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平台6个,社区建设基层法律服务站137个。
突出分层分类,做实“3”种形式
延吉市法学会依托市、街道、社区三级平台功能定位,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主导,法学会会员积极参与,做实“坐诊”“问诊”“巡诊”3种服务形式,努力形成法治决策智库、法律咨询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即“首席+服务”的模式。市级层面,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及综治中心法律工作者资源,定期轮流值班,主要是针对党委、政府交办和部门移送的重大、复杂、疑难问题研判,参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配合参与重大社会稳定事件风险第三方评估等难度和影响较大的法律事项处理。街道层面,创新实施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进驻街道综治中心,常态化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以“问诊”的形式,为街道涉法事项提供意见建议。
并且,延吉市法学会针对街道所需,配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社区层面,主要为社区和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社区点单,专家答题”工作模式,指导和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开展法治宣传和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等。2023年以来,共组织法律咨询215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1345人次、化解社会矛盾89件。
强化实战运用,做好“4”项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延吉市法学会注重与市情相结合,重点做好“4”项服务,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模式,确保“首席”既要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更要当好法治宣传员。服务法治实践。积极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成员参与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合法性审查和法律风险评估,当好法律顾问,服务依法决策。服务法治宣传。围绕党委和政府工作大局及阶段性宣传重点,借助“双百”“基层行”等载体,制定《延吉市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下基层宣讲分工方案》,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和专家库成员,融入137个基层法律专家咨询服务站和80个法律顾问站。同时,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请入“法学法律工作者之家”,与普法志愿者开展“双百”“基层行”法治宣传经验交流。服务法学研究。不定期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专家库成员以及法学法律人才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针对突出矛盾,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活动。服务社会治理。依托社区法律服务平台,统筹司法、公安等法律服务资源,定期开展法律咨询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及时反馈群众法律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法律公益服务。
近年来,延吉市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共开展法治宣传185场,法治讲座82场,解答群众各种法律咨询2157人次,指导调解或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份765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