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有个“共识”:来了就是深圳人。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一个地区,大家都愿意遵循新的规则,推行新的规则也更顺畅,这些特点为深圳民商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深圳高速发展了数十年。曾有人问,深圳发展的时代红利会逐渐减弱吗?我坚定地给出了答案:不会,深圳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机遇。
倘若有时光机可以回到1995年,我依旧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踏上开往深圳的那列火车。
壹
1995年,我怀揣着一腔热情来到深圳。
”
从理工科到人文社科果断转行
我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学生”。1993年,我本科毕业于华北工学院的化学工业专业,两年后,我结束了在电子科技大学工业外贸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5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深圳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建设,随处可见机遇,我产生了到深圳打拼的想法。毕业后,我收拾行李登上了南下深圳的火车。
2001年,我正式入职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大步迈入法律行业。从事法律行业以来,我发挥文理兼顾的特长,主要办理证券、公司、国际贸易及其他涉外民事商事等方面的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并参与多宗股份有限公司设立、国内A股、B股上市发行、海外上市及收购、兼并等非诉讼事务。
贰
随着时代的发展,律师行业也要不断与时俱进、发掘法律服务新亮点。
扎根前海
参与创办创客法律服务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和港澳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经济往来呈现跨区域、跨法域的特点,因此,国内法律体系与经济发展模式不相匹配的问题愈发突出。当时不少企业在香港签合同,但实际执行是在内地,也有不少企业在国内签合同,执行地却是在海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对跨境律师服务团队的需求激增。
2014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4周年之际,我所在的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和香港林李黎律师事务所在前海合作成立了中国首家粤港澳联营律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联营律所成立以来,我们致力于鼓励海外和港澳律师在内地执业,同时培养“走出去”的法律人才。
前海创新开放的营商环境为创客的创业道路扫清许多障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以来,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成为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投资兴业便利的利好政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深港两地创客入驻,与此同时,大批香港服务机构进入内地。
在“创客之都”深圳,并不是每个创客都能顺利地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工作期间,我察觉到许多创业者在劳动人事关系、商业秘密保密、知识产权保护、融资并购、发行上市等问题上都缺乏经验。由于缺乏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在出现问题时很容易陷入经营困境,影响进一步发展。
2017年12月1日,中国首家针对创客群体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法律服务的平台——“深圳创客法律中心”在前海诞生,我出任深圳创客法律中心主任。围绕创业企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发挥联营律师事务所的优势,组建了一支法律专家队伍,引进香港的先进经验,为创客提供融资、财税、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资助申报、常年法律顾问等服务内容以及企业运营管理辅导、上市辅导、商业模式辅导,协助他们开展商务谈判,帮助创客理清商业逻辑。
全国首家粤港澳联营律所华商林李黎(前海)联营律师事务所在前海成立,右二为何贤波。受访者供图
成立两年,深圳创客法律中心就已服务百余家创业企业。2019年,针对创客痛点,我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参与编写《深圳创客法务指引》,将前海经验推广到全深圳,帮助更多的深圳创客。
叁
我们要走到时代的前列,闯出一条路。
十年光景投身企业咨询公益路
从事法律行业这些年来,我始终相信法律是能创造价值的。企业前期的基础规划都是出自律师之手,我能帮助他们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引来更快更大的资金,及时抓住发展时机。2014年入驻前海后,我不由自主地思考自己如何能为深圳发展做些事,影响更多人。
1995年,我来到深圳的同一年,夏佐全作为天使投资人向比亚迪投资30万元,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并参与管理与经营。往后多年,在帮助比亚迪做强、做大的同时,夏佐全打造出了一个中国VC/PE“投资+投后”的标准样本。
夏佐全的经历,我深受鼓舞。从事证券律师的这些年,我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具备组织社会资金的能力,我为何不发挥资源优势来帮助有能力的年轻人、有潜力的企业做得更好?在深圳创客法律服务中心,我找到了方向。我决定再次迈出跨行的步伐,立足前海、放眼深圳,投身企业咨询公益路,发掘并无偿帮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创业。
深圳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我们要走到前列,闯出一条路来。国家要建设法治社会,资本市场、上市公司也要讲诚信、讲法治。我将“诚信”作为扶持企业的核心理念,贯穿于商业模式的始终。
我首先想到,要改变以往图便宜、图方便的商业模式,则要改变人与人、企业与人之间的竞争关系,首先要打造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人与人之间如何产生信任?于是我和团队开始介入B端业务,企图建立一个免费的又能让大家信任的平台,在平台服务中建立信任关系,慢慢产生一个服务信任链条,潜移默化地让“诚信”的理念内化为企业的行动意识。如此一来,企业从创办之初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规范的、讲诚信的企业,并将讲“诚信”的理念贯穿到企业的制度安排、公司章程、项目协议和商业模式上,为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基础。
曾经有一家传统劳务外包企业的负责人找到我,诉说他们服务的一家劳务外包企业不愿意为员工交五险一金的难题。我告诉他,这就是不规范、不讲诚信的体现。规范意味短期内会增加成本,但对长期而言,则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他回去后,参考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模式搭建了信息运作平台,帮助企业在遵守劳动规则的同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在新理念的引领下,这家劳务外包企业蓬勃发展,从零投资到估值30亿,目前即将上市。
在扶持企业发展的探索中,我意识到目前最缺乏的是对企业正确的引导。于是我们利用各方公益资源,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成本实现规范运营,让企业意识到规范、诚信的发展是有前途的,这是我作为引导者能提供的最大帮助。
从事企业创业辅导咨询将近十个年头,我实现了从律师向企业创业辅导员的身份转变,见证一家又一家小企业茁壮成长,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些收获也将为我继续向前的公益咨询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希望能用十年的努力,扶持若干家小企业做大做强。
何贤波在接受采访后为《深圳口述史》留言纪念。深圳晚报记者方舟摄
肆
曾有人问我,深圳发展的时代红利会减弱吗?我的回答是:深圳的未来会更好。
不破不立发展红利仍将继续
自学生时代起,我就喜好文学和历史,来深圳以后,我试着用写诗的方式来记录生活。闲时翻翻记录册,竟也写到了5000多首。字里行间的深圳,矮小的平房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取而代之,泥泞的泥巴路变成了平整宽阔的沥青大道。
“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坚持以法治化思维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与国际化接轨,打造世界一流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企业和投资者,商业活动多了,也就培育了创新的土壤。
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聚集在深圳,大家都愿意遵循新的规则,推行新的规则也更顺畅,这些特点都为深圳民商法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
抓住改革开放的浪潮,深圳高速发展了数十年。曾有人问,深圳发展的时代红利会逐渐减弱吗?我坚定地给出了答案:不会,深圳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机遇。
从布吉到前海,从前海到坪山;从外贸到法律,从法律到企业辅导……我的个人价值在深圳得到了实现。从无到有,从中小企业到上市公司,我们陪伴了一个个企业的成长。
倘若有时光机可以退回到1995年,我依旧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踏上开往深圳的那列火车。或许出发前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是我始终相信,深圳会给每一个心有壮志的人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