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企业因为毁约应届生offer引发不少热议,企业毁约概率逐渐变大,今天菌崽就跟大家聊一聊“校招企业毁约”这件事。
一、已经签约三方,但被解约
什么是三方协议:
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凭《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生研究生报到证》),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这是应届毕业生与单位和学校签署的正式协议,对单位、学校、个人都有很强的约束力,也是正式的签约形式」。
毕业生在去公司报道后,还需要和公司签订就业合同。劳动合同才是记载我们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且确定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作为应届生来说,被单方面解约,会陷入非常被动的处境。最大的损失不是失去了这次工作机会,而是错过了校招的黄金期。
但是,《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毕业生与单位签订“三方协议”并不必然进入劳动关系,且尚未毕业的在校学生,也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适格的劳动者主体。
这表明,三方协议对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约束力要远远小于《劳动合同法》。
就过往案例来看,企业支付的违约金一般在5000元以内,很多同学会觉得这个赔偿金不足以弥补实际损失。
理论上来说可以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增加,但实际操作中举证难度较大。至于要求企业按照原来的协议录用他们那就更不可能了,即使通过维权进入该企业,未来发展也十分堪忧。
二、遇到被企业解约的情况之后,应届生应该怎么做?
作为应届生,我们可以首先判断一下企业解约的原因是因为经营出现问题还是企业主观违背诚信。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作为应届生,虽然我们损失很大,但是企业目前已经自身难保,我们也不必和企业过于纠结,拿到三方上约定的赔偿金以及解约函,重新领一份三方即可。
但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都建议大家想开一些。
这家企业此时与你毁约,你还能够拿到解约函,重新领一份三方,如果企业经营已经出现问题了,你毕业之后还去工作,最后可能会跟企业一起走到绝路,到时你没有了应届生的身份,再找工作会更难。
面对这种情况,受影响的毕业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首先调节好自身心理状态:
调节emo情绪,不必死磕一份工作,能拿到offer证明你的能力不会差,保持积极心态,与家人、朋友多多沟通,也可以前往学校职业发展中心&就业指导中心交流,寻求心理支持。
2.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寻求法律咨询:
了解合同条款,确认是否有违约赔偿,必要时可咨询律师。
三方协议受法律保护,但不是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
但我们还是可以去了解一下当地的劳动仲裁机构以及相应的流程,知道仲裁时需要哪些“证据”,必要时,可以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权益,并且有证可循。
3.尽快重启求职之路:
迅速调整心态,利用校园招聘资源、招聘网站等渠道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指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有哪些靠谱渠道?看这一篇就够了》
4增强自身技能,提升求职竞争力:
通过这段空白期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参加一些实习或项目,增加简历含金量。
“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躺平”!第三方解约虽然对半只脚就要踏入职场的应届生们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我们重振旗鼓,积极应对,仍然有机会化危机为转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