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便利。如今我们足不出户,便可通过互联网完成许多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项,例如网络购物、网络缴费、学习知识、社交、娱乐等等。甚至诉讼也可通过网络进行,从最初的立案,到后续的开庭、文书的领取都可以在网上完成,大大减少了当事人的诉累。然而在享受种种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隐藏在网络上的“假律师”。
一、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可以委托几个诉讼代理人?可以委托哪些人作为诉讼代理人?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作为诉讼代理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进的公民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这里的近亲属是指与当事人有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以及其他有抚养、赡养关系的亲属。工作人员是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职工。
二、民事诉讼中,哪些人不能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其他依法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的主体,不得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三、委托他人代为参加民事诉讼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哪些材料?
2.律师还应提交律师事务所证明材料、律师执业证。
3.基层法律工作者还应当提交基层法律服务所出具的介绍信、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证以及当事人一方位于本辖区的证明材料;
4.当事人近亲属还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和与委托人有近亲属关系的证明材料;
5.当事人的工作人员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和与当事人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证明材料;
6.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推荐材料和当事人属于该社区、单位的证明材料;
7.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应当提交本人身份证件和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规定的证明材料。
四、能被有关社会团体推荐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社会团体推荐公民担任诉讼代理人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社会团体属于依法登记设立或者依法免予登记设立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
2.被代理人属于该社会团体的成员,或者当事人一方住所地位于该社会团体的活动地域;
3.代理事务属于该社会团体章程载明的业务范围;
4.被推荐的公民是该社会团体的负责人或者与该社会团体有合法劳动人事关系的工作人员。
5.专利代理人经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可以在专利纠纷案件中担任诉讼代理人。
五、民事诉讼中,委托诉讼代理人享有哪些权利?
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委托诉讼代理人代为进行诉讼活动,除具有代理权限范围内的权利外,还享有以下权利:调查收集证据;查阅本案有关材料。查阅案件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六、民事诉讼中,委托诉讼代理人有权代理有哪些事项?
七、离婚案件当事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的,本人是否可以不必出庭?
因离婚案件可能涉及身份关系的变更,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离婚案件有诉讼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达意思的意外,仍应出庭;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
八、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变更或者解除后,当事人应当如何处理,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委托诉讼代理关系成立后,当事人可以和委托人对代理权限进行变更或者解除代理权。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变更或者解除后,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和诉讼的政策进行,当事人应当书面告知人民法院,并由人民法院通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