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找律师要出门,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法律服务;以前学法要去书店,现在到网格找普法员、到社区找法律顾问就能学到知识,可供选择的方式越来越多。”近日,建筑新村街道居民马女士感慨地说道。方便、快捷、高效、精准,成为历下区建新街道居民对网格化普法工作的最大感受。
法律宣传进网格延伸触角到每位住户
记者注意到,每份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配档表中都明确记录了所属网格、社区法律援助联络员、以及法律工作者的联系方式,实现“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推动了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的顺利开展。
慢慢地,建新司法所将公共法律服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网格、每一栋楼宇和每一位住户,构建起“一张网、全覆盖、无缝隙、零距离”的网格化普法宣传新格局,掀起法律宣传热潮。
目前,建新司法所已经开展7场普法讲座,5场户外宣传活动,2000余人受到教育,接受居民咨询120余次,居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权意识、自我防范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法律顾问“零距离”“问诊式”咨询服务
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历下区建新司法所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工作人员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进驻网格的专业优势,为网格员当好“法律参谋助手”。
历下区建新街道解放路社区结合“一村一法律顾问”“律师进网格”等活动,开展进网格驻点服务,与社区工作者合力为网格疑难复杂纠纷化解提供法律意见建议,实现服务“零距离”“全天候”。
“我自己印象比较深刻就是在华强北有几位工人聚集,索要之前被拖欠的工程款。遭到工地负责人拒绝后,双方情绪激动发生纠纷。”王新说,知道情况后就去到现场,经过长达三个多小时的反复劝解,引导工人合法理性讨薪,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网格员化身“多面手”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身着蓝领衫、臂缠红袖章,穿梭在历下区大大小小的街巷中,网格员们化身“多面手”,用脚步丈量着社区,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7月份的时候,沿街商铺一楼包子客漏水,将居民地下室的被褥、酒、茶都给泡了,价值大概在一两万,后来我叫来法律顾问王新,让她从法律的角度进行分析调解。”据建筑新村街道解放路社区网格员王丛丛介绍,后来又叫来装修队经理,三方一起进行协商,最终矛盾三方都作出让步,地下室内可以再使用的酒跟茶居民选择忽略不计,包子客店主与装修队经理一人拿出2000元赔偿给居民,纠纷事件顺利得到解决。
司法服务“送上门”,以“司法之力”助力“社会之治”。这些事件矛盾纠纷的顺利化解,彰显了司法与网格融合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强大作用。
“下一步,历下区将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不断完善‘网格+普法’‘网格+调解’等模式,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历下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相国表示,历下区将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网格,让基层治理有力度、有温度、有高度。